关键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运用策略
——以绘本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为例
2019-11-26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苏州湾校区沈晓燕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苏州湾校区 沈晓燕
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语文教师既是语文课程的应用者,同时也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仅仅做一个课程资源的“拿来主义者”,而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需求,以“微课程”为抓手,开掘指向于学生关键素养发展的课程资源。其中,绘本阅读资源的开发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一、激发兴趣,在补充中强化语言表达
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把他们绑在教室里也无济于事。”绘本形式本身就极具视觉冲击力,蕴含着丰富的直观性资源,但在阅读之初,教师需要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在语言文字统整联系的过程中,更需要借助于浓郁的兴趣,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以阅读绘本《大卫,不可以》为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关注绘本中现成的语言和图片,还需要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将文本中一些故事的情节聚焦后放大,补充绘本并没有详细展现的细节。这种想象是很多学生乐于去做的。比如大卫对小熊罐子里的糖果念念不忘时,一位学生组织了这样的语言:大卫对小熊罐子里的糖果很感兴趣,可是怎么才能得到呢?大卫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搬来一张椅子,站在椅子上,左手一下子扒住柜边,右手努力伸直去够,但始终都没有得到。此时,大卫嘴馋了,就伸出舌头舔了舔,心里想:我一定要得到糖果。于是,他再次伸手,再伸手……
这些话语并不是绘本中的原文,甚至有些话也不是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但由于学生对阅读和描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些源于他们心底的语言被充分地激活出来,其根本就是心灵的一种彻底释放。
二、积极创意,在感知中释放表达天性
新课标强调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写作,描写想象中的事物,尽量减少学生表达时的束缚。这种创意表达,其本质就是要能够表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领悟。教师就可以尝试以绘本课程资源为抓手,训练学生这一方面的实践表达能力。
比如日本绘本大师宫西达也的名篇《你真好》中,霸王龙“嗷呜”的出场方式,将一只霸道而粗暴的恶龙形象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但随着故事的推进,霸王龙和薄片龙成为好朋友,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但薄片龙最后被恶恐龙咬死了,霸王龙又是一声“嗷呜——”,此时的叫声中可谓内涵丰富,霸王龙究竟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的表达思维被彻底激活,有的学生说:“你怎么忍心留下我一个呢?我们不是已经发过誓了吗?要永远在一起。”有的学生说:“我最好的朋友,我答应你以后不再霸道,我做到了,可你为什么没有做到呢?”还有的学生说:“你放心吧!我不会去报仇的,我知道你也不希望我去报仇,虽然你离开了我,但你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牢牢地记在心里的。”
纵观学生的这些发言,教师并没有太多的策略指导,都是他们在阅读了绘本之后的真实感受,正是教师没有给予太多的束缚,他们才对故事、对朋友、对人生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把将自己的感受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出来,这种绘本阅读之后的语言训练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借鉴迁移,在模仿中形成表达能力
新课标指出:儿童写作的真正价值在于要学会写自己想要说的话,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这就为我们的作文教学点明了方向,但遗憾的是纵观当下学生的语言表达,他们似乎并没有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而是充满了空话、套话和假话。由于表达的需要,绘本有的文字细腻感人,有的简洁明快,有的婉转动人,有的一目了然……不管是怎样的风格,都体现了儿童语言的审美特质,为儿童所接受,这些绘本中的多样化语言就巧妙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资源,为学生做好相应的储备。
如阅读绘本《阿虎开窍了》时,教师就敏锐地发现,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按部就班地描述了未开窍之前阿虎的生活学习状态,虽然涉及的方面较多,但作者的语言介绍有条不紊。教师则引领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将文字介绍与图片有关内容进行统整关联,感受作者语言文字介绍时的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在学生阅读到“开窍之后”,阿虎的学习与生活又会有哪些变化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绘本前面的写作方法,对后续的变化进行拓展补充,从而形成言语表达的序列感。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是充分彰显了绘本中语言表达的风格和特点,将其视为学生进行模仿和迁移的实践对象。在这样长期的语言熏陶和实践练笔之下,儿童的语言能力自然就会形成有效的生长。
四、提炼统整,在辐射中形成表达智慧
著名诗人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读懂,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由此可见,关注绘本内容只是阅读的初级阶段,体悟绘本内在的价值意蕴和语言文字的内在形式,这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铸造良好的语言素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比如绘本《小猪变形记》主要记叙了小猪伪装成不同动物之后的尴尬经历,最后认识到不要总是想着别人的快乐,只有真正做好自己才是最快乐的。作者在描写小猪变成其他几种动物时,所采用的语言形式都是相同的。在引导学生阅读了开头关于“变成长颈鹿”的板块之后,教师就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句式结构:“我是一只了不起的______,我可以______。”学生纷纷根据情节的发展,选择小猪变成的其他动物进行说话训练,不仅对绘本内容进行了概括与提炼,同时也对句式结构有了更为深入而通透的把握,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绘本所展现的形式不管是图文各自呈现,还是图文结合,都为学生的阅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为学生从直接的“看见”到体悟性的“发现”提供了开掘与阅读的平台,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和认知,享受着自由阅读和驰骋想象带来的快乐。在这样的平台中,儿童借助于自身细致地观察、敏锐地感受,深入绘本世界中体悟阅读的惊艳与美好,进而自然地转化为表达力,即能够通畅而自由地展现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努力开发绘本阅读资源,并以适切而契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方式融入学生的内在生命之中,成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学生内在心灵成长的基本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