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游春》中的教育思想
2019-11-26周丽芳
☉周丽芳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讲述了:孔子听说泗水涨春潮了,带着弟子们去游玩。他们观赏着泗水欢快地流淌,聆听着孔子关于水的宏论,伴随着琴声欢快地舞蹈,多么轻松自在!这篇文章中折射着孔子的诸多教育思想。
一、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命题,它强调教育离不开生活。在这篇文章中,孔子的教育也体现了这种教育思想。“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涨春潮了,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在这样美妙的春天,孔子带弟子们到野外来赏景、观水、采花、扑蝶……让一切关于春的教育皆融入这浓浓的春景之中。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的著名教育思想。他指出要在学生想知道而弄不明白的时候再启发他,要在学生知道但表达不出的时候指导他。这种教学时机的掌握遵循了学生的心理规律,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在《孔子游春》中,孔子对弟子的教学正体现着他的这一教育思想。文中讲到“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险入了沉思。弟子门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孔子说:“我在看水呀。”“看水?”弟子们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此时孔子才开始发表自己关于水的宏论。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当学生问他的时候,他还没有直说关于水的言论,只说我在观水。这更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子贡再问: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到达这个程度,学生才到达到了“愤”的状态,于是老师说自己的言论。由此可见,孔子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运用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方法。
三、民主教学
民主的教学氛围通常是指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愉快。学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进步。孔子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在大力倡导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比如:孔子和弟子们谈论完水以后,又和颜回、子路说志向。孔子没有命令式地发号施令叫他们说志向,而是用朋友式的,商量的口吻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可见孔子对学生的尊重。另外,颜回和子路说完自己的志向后,孔子也坦诚地说了自己的志向。这种没有居高临下的交流探讨充分显示了孔子的民主教学思想。
四、倡导乐学
在《孔子游春》这篇课文中,处处显示着孔子倡导愉快教学的思想。首先孔子把课堂搬到春意盎然的泗水河畔。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春景中学习游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讨论完水后,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孔子让弟子们在春景中尽情地游玩,这种快乐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多么有吸引力啊。最后,孔子和弟子们一起弹琴、唱歌。学生的身心在娱乐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放松,学习的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五、做真君子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从而改善春秋以来“天下无道”的局面,以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圣人”和“君子”是孔子所认为的理想人才。孔子的教育目的,主要就是要培养士成为君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都是孔子对于君子的论述。在《孔子游春》这篇课文中,也有对于君子的论述。“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他把对于君子的培养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总之,《孔子游春》这篇课文中处处显示着孔子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
我们研究古人是为了更好地为今天服务。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特别是他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等教学论思想对我们这些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是值得学习和借鉴,并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宝贵财富。我想:我们应该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让孔子思想的光芒永远照耀在我们和学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