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追寻童心语文
2019-11-26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蔡小燕
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蔡小燕
所谓童心语文,就是语文教学以童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孩子的生长特点为依据开展和进行,尊重孩子天性潜能,满足孩子学习需求,引领孩子在童心环境中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勇于创新,享受到语文学习魅力与乐趣。教师需要重视童心语文,通过学生语言和课文语言的双向对接,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语文素养和个人灵魂的健康成长。
一、读懂童心:从学生语言出发
众所周知,孩子的语言是孩子童心的外在表现。童心语文,应当首先从读懂学生的语言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应听出亮点,善于发现学生语言的亮点,对学生表达准确的、观点独到的、评价精彩的地方,用真诚、客观的语言对他们进行表扬和肯定,并在全体学生面前放大亮点,让更多学生汲取养分,学习同伴语言智慧,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中,一个学生在阅读“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的告别”这句话时,把语音拉得很长。面对这个问题,教师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学生进行了交谈,最终发现学生“拖长音”的目的就是为了具现化“长长”这个词汇。这种拖长音朗读方式,是学生对文本的诠释,也是学生对文本的原始表达。教师这样评价这个学生的朗读行为:他把“它向山下伸出长长……依依不舍的告别”这句话读得长长的,就像是黄山奇松伸出了长长的手臂与游客缠绵、惜别,似乎把“黄山奇松”当成了一个有感情的人,这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朗读方式。如此一来,不但尊重了学生原始表达欲望,还让学生体验了成功。
小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感悟,有自己的个性诠释。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语言,还要深入理解学生语言的含义,读懂学生语言背后的隐藏含义,释放学生原始生命活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童心语文。
二、启迪童心:在课文情境中穿行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创设了一个个丰富的课文情境。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巧妙运用课文情境,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构建一个基于“孩子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情境氛围中,乐于表达,敢于表达,趣味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本内涵,这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来说大有裨益。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真切地感悟文本情境。首先,展示文本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把南沙群岛的情境真实、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让学生超越时空,放飞想象翅膀,与南沙群岛直接对话。其次,解读文章语言。比如,在解读“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这句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提取相应场面,尤其是水天相接的场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南沙群岛场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认识语言、感悟语言的能力。最后,活学活用语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活学活用语言。比如用“水天相接”造句等。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孩子更喜爱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也容易沉浸于多姿多彩的情境环境。教师应当注重情境化的教学策略,借助教学情境的优势,引导学生灵动感知文本,从而更好地实现童心语文教学目标。
三、放飞童心:在智慧生成中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在童心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构建,以实现课文内容向学生迁移的目标,让学生在文本共鸣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这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促使学生活学活用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智慧成长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九寨沟》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课文语言:如果你是一个九寨沟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九寨沟美景呢?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还可以让学生选择如下句式:九寨沟真美啊,雪峰……湖泊……森林……瀑布……动物……这一过程是学生品读语言、感悟文章情感的过程,也是其揣摩、领悟语言的过程。比如,有一个学生说道: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保存了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色,五彩池的水经太阳光折射,反射出了斑斓的颜色;瀑布或奔腾而下,或细水涓涓,或银河奔泻……当静态的语言植入了学生的心田,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活学活用知识的目标。
学习知识是一个智慧生成的过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按照学生的特点,以“活学活用知识”为目标组织活动,真正把语文学习变成智慧生成的复合教学。
童心是幼苗,语文是花圃,在童心语文天空下,期望师生之间能架起心灵桥梁,真情沟通,情感共鸣,相润相通,共同享受语文学习带给我们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