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精读课阅读模式的思考
2019-11-26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陈 静
一、令人思考的小学语文阅读模式
对于现在的读小学的孩子们来说,阅读是小学时代学好语文方面最重要的一部分,现阶段如何学习好阅读慢慢成为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但是,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阅读方式正确吗?能够更快更好的理解文章吗?能够在考试中拿到分数吗?这是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方面令大家值得深思的。现在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大家曾经看到的老师们的一问一答,老师主动地带领着孩子们往下走,这样的师生交流充斥着课堂,这样的方式使孩子们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地被老师带领着向前走,不仅仅代替了孩子们的思考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们失去了他的阅读感悟。课堂上单一的学习模式、失去目的性的朗读,未曾跟着时代进步的教学观念,导致整个课堂上看似扎扎实实的学习方式实则高耗而低效。能否给予孩子们合适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有目的地带领孩子们去阅读、去思考,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课堂上展示更多活灵活现的表现方式,这对于学习小学语文阅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二、如何打破传统学习模式,构建更加合适的精准课阅读模式
在以往的传统学习模式下,老师以及同学们都出现了惯性模式,在这种基础上改革创新是举步维艰的,但是如果可以打破这种在教学方式上的陈旧观念,突破自我,创新构建出更加合适的精准课阅读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无疑是迈出了一大步。接下来是老师们总结出来的一套创新的课堂学习模式。
1.分析文章——导读思路
首先,可以根据课文本身制定学习目标,再去安排大家的学习任务。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同去品味这篇文章,思考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在大家已经通读过全文,对于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老师的领导下迅速找准文章的切入点。例如小学课本中的《台湾的蝴蝶谷》,在整篇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曾运用多个动词,例如飞、穿、越、赶等,迅速体味作者的写作感受,了解他的写作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使自己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方式可以给予孩子们学习的思路,又不会过度地辅助他们,让同学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1)老师要及时地与同学沟通;(2)合理地根据情况去划分每节课需要同学们独立完成的部分;(3)整个过程需要有条理地一步一步进行,尽量保证每一位同学紧跟队伍不掉队;(4)给予一定的引领,提炼出话题,有节奏地带领课堂前进的步伐;(5)在重要部分让孩子们多加思考,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充分思考,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2.充分阅读——多加分析
每当自己有某一篇文章读不太懂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多次阅读的方式,每一遍的阅读都让自己有了新的体会,慢慢地文章也就读懂了。这样的方式非常适用于现在小学生阅读课堂上的学习,一遍没有读懂就读两遍,两遍不懂就读三遍,这样重复的方式不仅仅可以加深文章的记忆,并且提高了同学们多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课文中在每一篇阅读文章后面都标明“有感情大声地朗读出来”,就是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在情感上的变化。充分阅读是学习一篇文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师应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去阅读文章,并且适当引导孩子们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在每一部分上给予不同的方式指导,引领孩子们在文章中多加思考,多加分析。
3.结合现实——点面结合
想要彻彻底底地去读懂一整篇文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每一节课有40分钟,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主要部分以及次要部分,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去区分它们。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主要人物,而这个主要人物往往只是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个小黑点,大家在现实生活中要通过这一个个小黑点去思考在它的背后折射出的这个社会上的现有状况,并且我们需要找到文章的关键字,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出整篇文章的内涵。
4.阅读理解——思考与交流
在《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用太多模式化的东西去代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体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种阅读带给学生的理解、思考和与人交流的过程,缺少以上部分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老师可以利用新媒体等方式创新地增加同学们的阅读感受,将说、听、读、写以及思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便是我们阅读课上最有意义的地方。
在不同的阅读中,老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们的能力给予合适的教学方案,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多的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教会同学们如何独立思考去理解文章,同学和老师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感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