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019-11-26叶高首
叶高首
(福建省大田县第五中学 福建 大田 366100)
阅读能力指阅读者理解、掌握文字信息,感悟文本思想情感的能力,这是一种抽象、立体、多维度的能力,对于学生文学素质、想象能力、思维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高中现当代散文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利用这一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1.强化习惯养成,规范阅读理解的流程
根据行为研究学的研究结论,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只需要21天。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强调现当代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引导、敦促学生加强课内外的散文阅读,扩宽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有助于学生自发、自主地规范自己的阅读行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积极的思考,带着问题去读、有计划地去读,在阅读的同时学会提炼、归纳文章内容,理解字里行间隐含的深刻内涵。学生还可以合理利用图书馆、书店、电子书等阅读资源,在阅读前做好相关背景知识的查阅工作,为散文阅读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好优美词句的摘抄,真正通过散文阅读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带来了的益处是十分深远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模式。由于散文的架构层级较为模糊,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对文章脉络形成良好的认识,大多将阅读的重点集中在散文的思想感情上,却不了解作者为何要这样写,这严重限制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而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引导学生对文章层次结构进行解读,从而提高学生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批注辅助理解。学生进行批注的过程同时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解读,在批注内容上应将重点放在“怎么写”、“为什么写”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思维,学会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丰富阅读资源,夯实正确理解的能力
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充足的阅读量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只有当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对文学作品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阅读资源越丰富,学生的视野越宽阔,在阅读其他材料时才会轻松。因此,广泛地阅读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阅读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学作品,整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立足课文内容,对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进行了解,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主旨。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一主题的其他文章,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创作风格、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适时地融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散文阅读教学除了需要阅读一般文学作品时整体分析、解析文章脉络、介绍时代背景等环节外,还需要更加注重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
3.积累散文的必备知识,丰富阅读理解的知识经验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即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因此,高中阅读教学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帮助学生将阅读素材与日常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但是受到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散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阅读素材、学生个性等方面的差异,采取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树立良好的文体意识,在明确文体特点和文本特征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散文文体的特点。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及时积累散文的文体知识。散文是一种十分自由的文体形式,作者不受文章结构和情节的限制,可以充分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在散文框架下,作者的情感抒发往往是随性的,学生只有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才能跟上作者的脉络。此外,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有一定的情节,通常是对真实经历的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学生了解散文的这些文体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散文。
4.结语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散文的文体特点导致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再加上部分教师自身的散文素养不足,很难对散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行正确的解读。为此,教师必须及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时积累散文知识,为散文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提升自身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