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习作起步教学指导方法
2019-11-26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小学沈婷婷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小学 沈婷婷
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见解和思维,基于儿童立场的习作教学方法,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写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童心,发现更多的作文素材,还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更深度地进行写作,在习作方面对学生影响深远。
一、品读课本内容,为习作起步添彩
学生的课本文章大多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进行设计的,有一些比较经典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符合儿童心理的好的文章及语句挑选出来,让学生细心品味语句的写作手法及生命情感,丰富学生的习作写作手法及情感表达。
1.品诗词,增加学生的习作广度
小学的诗词较为简单而且表达形象,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如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古诗语句进行解读,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绝句》这首古诗中,首先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正确的赏读,然后让学生对古诗中不懂的词语进行提问、讨论、解答,教师再适时总结与归纳,最后引导学生解读整体的古诗大意。在进行这部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细致品读了语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他们知道了春天绝美的春光。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春天还有哪些你能看到的代表性的画面?”学生回答到“燕子、杨柳”,我又继续引导他们读出后面的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让学生分别说说其中的场景。
2.品篇章,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篇章的写作手法一般细腻且生动形象,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肥皂泡》,在进行文章品读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力度,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在《肥皂泡》这篇文章的赏读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品读课文,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自己认为好的语句或段落进行标记,再共同赏读,教师再进行补充学习,最后让学生就吹肥皂泡的方法和过程进行讲解并说说自己的感想。在品读语句的过程中,有个学生喜欢这篇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这段主要运用细节描写,将肥皂泡不同形态的美描绘了出来,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有很高的习作借鉴价值。课堂中只有几个学生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观察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并细致描绘出来。
总之,教师可以借鉴课本内容加以解读,适时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还能通过模仿课文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习作素材的培养。
二、回归儿童本性,为习作起步奠基
儿童时期是对外界事物是最有好奇心的阶段,他们以纯真的本性看待世界,比大人更能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教师通过适当开发这种儿童本性,引导学生将生活的发现当成素材写入习作中,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创造童真条件,释放学生天性
学生是独特的人,有自己的看法,不应当以教师教学目的而发生改变,读书是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对世界观的认识,而不是死读书,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维持学生本性的生活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创造维持童真的条件呢?这可以分为校内创造与校外创造两个方面。校内创造主要是通过课堂创造与课外活动创造。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画一个圆后问学生:“这个圆像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像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球类,有的学生说像圆锅,还有的学生说像盆底……这样可以发散学生的想象力,为习作提供依据。校内可以安排课外活动,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类型,并且教师不能对同学的各项活动加以干扰,只起到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作用,这样更利于学生天性的释放。对于校外创造,这就与学生所生活的人文环境、地理特点等有密切的关系,父母的教育状况密切关系到学生本性的释放。
2.捕捉生活情景,凸显自身经历
学生习作的素材大多都来自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到的情景,这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最容易联想到的素材,但是一般生活经历记忆具有瞬时性,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忘却,所以必须及时记录下来。
在捕捉生活情景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增加学生的习作素材。例如,教师以日记的形式安排学生每日将自己觉得有意义或特别的感想写下来,每个星期安排一节或者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这个星期内的所见、所知、所感,并让学生进行投票,选出语言描写最好的同学,以带头的作用激励学生注意文章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每个星期从上个星期所有经历中选取一项自己觉得印象最深的事件进行写作,教师应当给予公平的评价与适当的称赞,在培养学生写作技巧的过程中,增加对生活情景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素材的累积。
总之,让学生回归本性,能够增长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发散能力,更利于儿童的习作起步学习。
三、改革教导方式,便于习作起步
学生习作学习的程度有一部分来自教师的课堂教导,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将自己或其他教师的习作经验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导方式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引导。
1.组织学生习作活动,共享写作经验
组织学生习作活动,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习作交流更能加深对习作素材、写作方式等的印象,通过共享写作经验,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例如,教师每个月以小组为单位,各个小组之间竞争的形式来组织学生习作活动。教师可以先让组内人员把每个人的写作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教师将每个小组的纸按组别进行标记并朗读,快速进行分类、归纳,将每一点的经验与其小组相匹配,最后将同学掌握程度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展示,供学生进行观看与借鉴。教师对归纳经验最好与最全面的两个小组进行口头赞赏,作为模范,将写作经验的纸贴在班级特定的语文板报上,方便大家记忆,积累写作经验。
2.设置微型课程,凸显学生个性
传统的习作教学是刻板性教学,学生一般只是接受教师的教学经验,没有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微型课程,利用一定的技术与手段,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时,建立微型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这个故事让学生联想与其有关的人物及故事,在课堂上自由讲说,并要求他们用简洁的语句介绍故事内容,进行故事分享,然后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去,最后再让学生对故事运用的写作类型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组织学生正常进行教学活动,适时引导学生活动,对故事内容进行完善。
总之,教师的教导方式对于学生习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改变教导方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利于儿童的习作起步学习。
因此,基于儿童立场的习作起步教导,教师必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挖掘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与手段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灵活运用素材,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