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9-11-26周振国
周振国
在语文教学中,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在小学,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其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也意识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从教学方法来说,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很多问题并未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便已全部解决,语文课堂显得十分呆板无趣。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需要认真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是比较重视的,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有针对阅读能力培养的涉及。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直也是教师们较为头疼的一件事,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1.教师重视程度不足和理解上的偏差。虽然教师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教学实践中,相较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重视程度还是不足。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基本仅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执行,很少有人能够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且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也缺乏科学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仅仅把其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在完成,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没有显著提高。如今教育观念讲究与时俱进,我们的老师应是在文化教育上的引导者。教师不仅可以导演整个课堂的流程,还可以赋予每个学生独特的表演。同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激励学生们在阅读能力上有着显著的提高。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虽是被教育的对象,但并不是被动的,老师必须意识到其主体的地位。小学生求知欲十分强烈,记忆力也强与他人,还善于模仿。如果老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形式简单,会难以挖掘学生本身具备的潜力。基于此老师更要深入考虑到学生的独立意识,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
3.阅读教学内容单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其实们都能够明白,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不仅要用心,还要用感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是关键。但是就实践中而言,真正能有效实施的却少之又少。阅读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具备良好的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二是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此两方面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对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重视不够,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意义
1.重视名篇课外阅读。在中国文学中,古典名著数不胜数,老师可在教学大纲要求之外,带领学生充分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来说具有很大的作用,适当的进行课堂教学的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丰富教学内容与重视课外阅读无疑是有效的手段。重视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目录与要求,有效的评价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也真正重视课外阅读。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各方面的能力都处于发展中阶段,就其年龄特点而言,循序渐进才能使其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最关键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兴趣阅读上,采用一定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保持高涨的阅读兴趣。教学要有策略性,评价要注重激励作用,只有如此,才能使阅读能力提升具有长期性、有效性。
3.培养阅读能力的意义。语文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好语言与文字,学好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其实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在基本的字、词、句的学习基础上,老师重点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无论是学习哪一门课程,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是学习的基础,学好语文阅读,以后无论学习什么都将事倍功半。语文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也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使其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长期坚持必能使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发,视野得到更好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