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二课堂
2019-11-26安徽省桐城市城郊第二中心小学
安徽省桐城市城郊第二中心小学 吴 成 赵 威
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其影响,自然而然会因之而有所改变,进而走上转型之路。作为小学语文中的重要学习内容,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作文教学的转型其实一直在进行,但传统的“讲练改”三字经仍是不少老师的偏爱,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状况并未根除,“老大难”依旧。这是为何?自媒体这股风,能不能吹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笔者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试着谈一谈。
一、传统的小学作文课堂教学
1.课前——老师讲
写作文之前,老师们总爱不厌其烦地讲解一通,指导一番。如何构思,如何才能更加生动具体,如何赋予文章一定的意义等。学生们听了,有的真懂,有的似懂非懂,有的则一头雾水。
2.课中——学生练
老师讲完后,学生即进入独自写作阶段。这时再来看看学生们的表现:有奋笔疾书的,有抓耳挠腮的,也有偷偷学“艺”的。期间,老师也会巡视指导,但由于学生人数多等因素的制约,总是事倍功半,成效不大。
3.课后——学生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老师们深知这一点。可作文怎么改?有的老师只是动动嘴皮吩咐学生,至于从哪儿下手,怎么下手,则没有了下文。也有的老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上一大堆修改意见,指望学生们会认真拜读,认真修改。可学生们往往匆匆一瞥之后便抛在了脑后,能真正好改文章、改好文章的倒显得可遇不可求了。
二、自媒体环境下作文课堂的转变
1.老师依然讲,但时间更自由,空间大拓展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人。以微信为例,一个班级一般都建有一个群,以方便家校之间的联系,并方便开展相关工作。这个群也完全能成为学生间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学校与家庭间合作教育的平台。有一次,我将自己写好的一个作文提纲发至家长群中,提纲内容如下:开头(提供关键词)→排比段→(老师范写好)→排比段二(学生自主写作)→排比段三(学生自主写作)→结尾(学生自主写作),并欢迎各位家长与同学提出宝贵意见。消息一出,群里立刻热闹了起来,围绕着这篇作文,家长们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孩子们也你一句我一言的。最终通过交流,学生们参与了写作的整个过程,学到了写作文的一些方法,收获不小。
2.学生依然在练,但练的过程中,随时有人指引点拨
如前所述,现在学校普遍人满为患,靠课堂的几十分钟指导学生写作,老师们难免顾此失彼,到最后忙而无效。自媒体时代,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只要学生有心,随时可向老师和同学们寻求帮助。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作文,名字叫《我学会了写作文》,心想:学生们已有半年多的写作经历了,心中应该有所感受,不至于无从下手了吧?可就有个学生通过微信向我诉苦,说自己无从下笔。学生有问,师必有答。我将自己的写作思路理好后发给了他:开头(不会写作文,看见作文就头疼)→老师教我们如何写作文(常写下水文)→妈妈教我怎么写作文→自己多看课外书,多看优秀作文,向别人学艺→结尾。第二天,他的作文交上来后,我一瞧,写得挺好,内容具体,语言生动,真实性强。我在课堂上当即范读了这篇作文,他一脸激动,一整天都很兴奋。自此之后,小家伙对作文的畏惧情绪渐消,也养成了主动与老师切磋的好习惯。
3.学生依然在改,但改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参谋
改作文其实是写作文的延续,一般而言,学生往往先入为主,很少主动去修改自己的作文,用他们的话来说,已经绞尽脑汁了,还能怎么改呢?每当此时,我往往会选择一篇有待完善的作文,精心修改一番,与原文一同拍照上传,让学生们自己对照着看一看,想一想,悟一悟。在热烈的交流中,有些学生还真的看出了点儿门道,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趁热打铁,我再上传一段有待改进的文字,让学生修改。修改完结,誊写工整,发到微信群中,大家共同欣赏。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们能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了,能互相修改同学的作文了,进步不小。
三、利用自媒体促课堂教学转型需注意的问题
1.自媒体的运用要适度
任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应做到适时、适当、适度,过多过滥只会适得其反,自媒体也不例外。当人们都在感叹“低头族”越来越多时,越来越年轻化时,就是这方面的忧虑。教学中,什么内容要运用到自媒体,什么时候运用自媒体,用多长时间,老师都应有通盘的考虑,不能想来就来,失之无序。
2.交流讨论不偏不离
针对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在微信群等自媒体上发起的会话,作为教师,要自始至终起到规范和引领的作用,始终保证讨论交流围绕主题展开,无关的话语不要说。教师还要善于从个性的问题中归结出共性问题,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
3.家校协作不可少
小学阶段,主导自媒体的是大人,孩子只是其中的小小参与者。如何教会孩子用好自媒体,便成为横在广大家长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走极端肯定不对,重要的是学校和家庭之间要积极协调,互相沟通,而这恰恰也可以通过自媒体来进行,为学生树立榜样。
微信是这个自媒体的代表,改变着小学作文课堂,让课堂走向四面八方,让四面八方走进课堂。孩子们在这个第二课堂里热烈讨论,愉快交流,一定会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