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探索
2019-11-26杨伟群
丛 晨,杨伟群,杨 光
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目的是要培养成具有关键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但无论怎样的顶层设计都需要借助课堂教学来达成,脱离实践就没有了“地气”。[1]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作为课程观念统领课程发展,也在于作为目标范畴被转化为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目标,没有这样的转换,核心素养极有可能会成为空中楼阁。[2]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3]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又称为体育与健康素养,包括运动实践、健康促进、体育精神3个维度,进而又细化为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6个要素。[4]想要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要聚焦于学科教学,聚焦于课堂,本研究就是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探索体育课堂教学的意义、实践方法与途径。
1 “问题解决”的体育课堂教学探索
“运动实践”素养是体育学科3大核心素养之一,其内涵就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能力和专项技能并经常进行锻炼。以打篮球为例,利用所掌握的专项技能突破对手的防守并将球不断的投进篮筐而获得的满足感,才是坚持这项运动,从而养成运动习惯的根本。但按照“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及纠正错误、再重复练习”的程序来设计、组织的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过分的强调对技术动作的单纯掌握,忽视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习内容变得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更别说养成运动习惯。“问题解决”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从模仿地重复练习转换到“问题解决”地应用练习、从问题的求解者转换到解答者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技术运用”(学以致用)、提升兴趣和终身体育的目的。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并开展探究学习、展示学习成果。问题情景创设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的场景,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探究氛围。同时要呈现出学习成果,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5]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景应该是能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色,并针对学生理解掌握较为困难或学习起来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情景中的现象或问题联系起来,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并更新知识。例如在篮球运动“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教学中,根据这项技术的应用特点,由教师创设“封堵运球路线的防守情景”“抢断变向者运球的防守情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式随机防守情景”3种“问题”防守情景来配合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体育教学的知识目标是要通过“学”“练”使学生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的方法,但如果死板地以“为技术而技术”的体育课堂教学,必然带来“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自然抵抗。[6]
2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探索
了解健康知识是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进而达成“健康促进”素养的前提。健康知识与运动的关联性教育多采用理论课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的专题性讲授。[4]传统体育理论课堂教学中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发展学生掌握健康知识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要实现从灌输教学向对话教学的转变,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是学习共同体的重要特征。[6]
“讨论课”是构建“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通过对诸多争议性和常识性的健康知识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兴趣和从事体育科学探索的内生动力,引发对体育学科的关注度。例如在一节体育健康知识的讨论课中,教师提出“体育运动可以延年益寿吗?”“运动能减肥吗?”等焦点讨论话题,并负责对话的发起和调控,调动学生参与对话、讨论、交流的积极性,激起学生问题探讨的欲望,讨论结束后教师再通过科学的数据和论证为学生解答疑惑,进而掌握体育健康知识。课堂上,师生共同面对同一学习课题,师生对教学和学习内容的理解,对所讨论问题的见解和观点会有同感,也会有差异,学生还会有疑惑和质疑。对话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对不同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消除疑惑,分享解决问题的观念、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有了倾听、评价他人观点的机会,增加了相互了解、培养了合作意识。通过构建“合作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启发、组织对话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课堂上的对话不只是教师提问和学生的被动回答,开展师生对话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引导学生发表和教师见解一致的意见,有时某一个问题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只是大家从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讨论过程中,即使没有发言的学生,他们在倾听中能够表示赞同,或提出质疑,也是参与对话、交流的有效方式。
3 “发展人文底蕴素养”的课堂教学探索
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体育精神”素养的目的是对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的塑造,是实现对学生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完善。[4]人文底蕴素养是构成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内涵,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7]人文底蕴缘起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和优良传统,包含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都是从认识、分析、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收获的智慧,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支撑言行的综合体,具有引领价值、教育价值和传承价值。[8]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和文化,对学生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民族传统体育的课堂教学中将武术“明德”“修身”的德行教育贯穿课堂始终,能够让学生趋同于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中国武术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其中“抱拳礼”的学习是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时必须要有“行礼问好”等文明礼貌行为的意识。又例如传统射箭的课堂上,学生在射艺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射以观德”“志正体直”“内外兼修”等传统射艺文化核心观点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对其内心和精神进行修炼。[10]人文底蕴素养决定着人的精神走向,有人文底蕴素养的人,心智豁达、情感纯净、意志经得起磨砺。[8]通过发展“人文底蕴”素养的民族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渗透体育精神、情感、品格、伦理道德等教育,丰富学生修身养性的思想观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4 结论与建议
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程改革的意识和理念是否能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探索,就是要把传统体育课堂中“单纯”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学生“被动”的课堂学习方式、“灌输”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缺少对学生体育精神品格的塑造转换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上。应将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运用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启发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产生质疑、追问批判的思维能力,并积极与学生对话交流,成为学习的共同体;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且具有人文价值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精神、情感态度、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