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课堂教学革命的思考与实践
——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
2019-11-26李晖
李 晖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加快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服务体系,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变轨超车’。”[1]
高校图书馆如何顺应时代的需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服务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图书馆作为大学公共服务体系中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内容建设者和服务提供者,除服务教学科研外,还是学生课堂之外最重要的知识学习场所、自主学习中心和信息共享空间。我们以服务“课堂教学革命”为切入点,进行了“面向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的图书馆学习空间构建”研究和实践。
一、高校图书馆在“课堂教学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翻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革命”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将传统教学过程中课上知识讲授与课后作业的顺序进行了颠倒,转变为学生课前在数字资源的辅助下自学,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作业等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变“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而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在线学习资源因其易获取性、共享性与翻转课堂密不可分。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宝库、文化中心、读者家园,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是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空间,包教各种风格的学习环境、各种形式的讨论区;二是提供易于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三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四是提供包括信息设备服务在内的网络化服务环境,如电子阅览、上网、复印、打印、扫描等等。学生可以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各样学习空间中,按照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学习在线课程,查阅电子资源,阅读纸质图书,灵活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自主性。教师可在图书馆所提供的舒适环境中,思考如何设计课前活动、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等,设计每一节“翻转课堂”。师生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团队研讨空间,进行课堂讨论,录制教学视频课件等。总之,图书馆能为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能够活跃课堂、激活兴趣的教学环境,并提供配套的管理与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课堂教学革命”中的策略
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课堂教学革命”中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和自身特点顺势而为、量力而行。教学改革通常由教学主管部门主导,以教学单位和教师为主体进行实施。作为教辅部门,高校图书馆从功能定位、经费配置、人员配置各方面都不是重点。认清自身所处的位置,“术业有专攻”,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重点在于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学习空间的建设与管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信息素养教育与服务、网络化服务环境建设等。
(一)空间建设与管理
充分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满足多样性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空间层面的,还包含时间层面。在空间上,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场地需求,如阅读空间、自修空间、研讨空间、休闲空间、24小时不间断学习空间,等等。在时间上,满足学生对开放时间的要求,实行尽可能长的开放时间,周末与平时开放时间一致;开辟局部24小时不间断服务区,满足部分学生夜间学习需求。
(二)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
充分体现共享理念。资源保障,藏用结合,以用为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尽可能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加大电子资源投入力度,发挥其共享性、易获取性、便利性。纸质文献采选策略,树立为用而藏的思想,尽量减少文献资源的闲置和复本数量,适当增加图书品种。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服务移动化,资源揭示多样化、便利化。充分利用共享机制,做好馆际互借和通借通还通阅业务建设,保障师生文献需求。
(三)信息素养教育与服务
形成分阶段、多层次、连续式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在信息化时代,一方面,信息呈爆炸性增长,另一方面,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信息产生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如何在信息海洋中迅速找到高质量的信息,对年青学子自主学习尤为重要。因此,系统性地开展不间断的信息素养教育非常必要。
(四)网络化服务环境建设
网络化服务环境建设重在快捷性、便利性、自助性,克服馆员依赖,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通过网络服务设备、电子阅览室、自助借还书机、自助扫描复印打印设备、信息检索设备等的建设,构建一个存贮空间充足、网络访问速度快且具备电子阅览和自助服务条件的网络化服务环境。
三、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在服务“课堂教学革命”中的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44000余人,专任教师2000多人。拥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等多个校区,各校区都有图书馆。读者数量庞大、办学层次齐全、专业众多、多校区办馆、馆员集约是学校图书馆面对的现实。要服务好“课堂教学革命”,构建面向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在建设理念上必须紧跟新时代步伐,以服务读者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上下功夫。
(一)学习空间建设与服务
创新发展。突破原有观念,改造阅读空间,建设信息共享空间,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实现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大融合。该空间是个让人赏心悦目的空间,体现人文关怀。根据功能需要,由室内设计专业公司进行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简约实用、美观大方的理念,轻装修,重装饰,通过家具、灯饰来美化和营造环境,为读者提供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该空间拥有各种风格的阅读区域,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除配备了纸本图书外,还配备了多套双屏计算机供读者使用电子资源。开辟了团队研讨间,配备电子白板以及小型圆桌会议设备。该空间将传统的基于印本文献的图书馆服务与资源、计算机技术、电子资源整合在一个相对无缝的环境中,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该空间的建设,体现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也把“美丽”融入读者心田。
协调发展。学校多校区办学,各主要办学校区都有图书馆。在学习空间建设方面,既要考虑协调发展,又要考虑资金状况。因此采用了分步建设的方式,先后在大学城校区馆、龙洞校区馆、东风路校区馆进行了建设。各校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一致,但在设计风格上有所区别,主要是结合各自校区的馆区特点和学科特点。如龙洞校区馆场地比较宽敞,校区以经管文法等学科为主,其风格主题是“书海”,以蓝色、白色、木色为基调,喻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东风路校区以艺术、建筑学科为主,空间设计更加注重艺术氛围的精巧,打造艺术学科信息共享空间和展览空间。
绿色发展。虽然图书馆每天从7:30开放到22:30,开放时间达15小时,但有少部分读者希望有24小时开放的学习空间。既要满足这部分读者的需求,又要达到节能高效的绿色发展目标。为此,图书馆在大学城和龙洞校区分别建立了24小时自助式信息共享空间。该空间是馆区内的一小块独立空间,面积不足100m2,刷卡进入,无人值守,全天24小时不间断开放。从已经试运行一年的大学城馆的使用情况来看, 24小时自助式信息共享空间深受读者青睐,24小时皆有读者在使用,服务读者5万余人次。
(二)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
信息资源建设充分体现了共享理念,以用为主,重在满足教学、科研信息保障需求,信息获取快捷、便利。依托工学学科优势,建成了具备多种文献类型、多种载体形态的工科特色的教育教学文献资源体系。坚持全学科覆盖、优先建设重点学科的原则,加大重点学科文献采购经费比例。顺应信息化时代信息获取与使用的变化,重点进行电子资源建设,共引进电子资源94个,电子资源购置费占86.66%,形成了理工类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精选纸本文献,适时调整采选策略,树立为用而藏的思想,尽量减少文献资源的闲置和复本数量,适当增加图书品种,增加人文社科类图书的采购。推进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广东省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保障体系、广东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广州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图书馆等共享服务系统,保障师生文献需求。
在信息利用与揭示方面,建立了由图书馆网站“一站式”跨库检索平台、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手机APP书目检索系统、馆内平板互动系统、馆内拼接屏公告系统、校外VPN服务等组成的线上线下、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服务体系。其中,微信公众号整合了图书检索、光盘检索、电子资源、二维码入馆、图书荐购、虚拟排架、个人中心等功能,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非常方便。图书检索结果中有内容简介、目录、馆藏信息和位置信息,还可以形成按位置排序的书单,方便取阅。同时,图书检索系统与图书荐购系统无缝对接,方便读者在检索的同时进行图书荐购。虚拟排架功能,在手指滑动间,宛如在书库中徜徉,可感受到畅游书库寻书的感觉,生动形象,且不受开放时间的影响。二维码入馆功能方便读者在未带证件的情况下扫码入馆。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丰富、方便,深受读者喜爱,截止至2019年4月,关注人数达4.2万人,访问量达1,260万次。
(三)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化时代,信息量大,但信息质量堪忧,如何获得可靠的信息,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信息素养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教育尤为重要。广东工业大学有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包括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开展专题信息检索讲座等分阶段、分层次、连续式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体系。
新生入馆教育,实行网上培训、现场参观的创新模式。网上在线学习方式受到新生的欢迎和好评。入馆教育率到达100%,效果显著,帮助新生掌握利用图书馆及现代化学习手段,激发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热情。
信息检索与利用作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列入本科生培养方案,由图书馆负责讲授。对研究生开设科研信息搜索与分析、专利信息分析两门课程。在教学中使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探索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加入线上方式的混合式教学措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安排,不断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编写《大学生信息素养》教材,获得同行认可,部分国内高校图书馆采用了此教材作为信息素养教材。
此外,开设各类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师、学生专业信息的搜索与利用能力,助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提高科研能力。
(四)网络化服务环境建设
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环境建设依托于学校整体网络建设。根据学校的分工,网络职能部门负责学校的网络建设。图书馆根据自身的业务,进行应用系统与服务平台建设、自助服务系统建设以及服务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应用系统与服务平台包括:图书馆官方网站、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微信平台、资源访问平台、图书荐购平台、学生阅读足迹平台、信息共享空间的预约与管理平台、自助借还书系统、自助文印系统、门禁系统,等。
网络化服务环境建设是图书馆服务“课堂教学革命”的基本保障,网络访问速度快慢、设备设施是否方便,直接关系到服务效果。近三年来,图书馆花大力气进行设备建设,更新了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设备、电子阅览设备、门禁、自助服务设备,等等。这些措施深受读者欢迎。自助服务设备开通一年半来,大学城校区自助打印、复印、扫描服务量达25.7万页, 2台自助借还书机累计借还书29.5万册,馆外24小时还书机还书量达3万册。
总之,高校图书馆服务“课堂教学革命”应该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于图书馆功能定位,从学习空间、信息资源、信息素养教育、网络化服务环境入手,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学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60A08-07-2018-0017-1.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