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2019-11-26李国和
杨 俊 李国和
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杨 俊 李国和
(贵州财经大学 体育工作部,贵州 贵阳 550025)
高校体育教学要理解终身体育内涵,将其与体育教学改革有效率联系起来,基于教学现状,制定改革方案,落实改革措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和精神,养成学生的终生运动习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注意渗透终身体育理念,使学生树立终身运动意识,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和技巧,并能随时随地主动投入到体育运动中。这种理念与行为相结合的模式,与国家提倡的全民运动理念不谋而合,其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产生长远效益。本文主要针对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1 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关联
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之间存在很多契合点,所以完全可以将前者融入到后者改革中,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运动能力。契合点主要如下,其一终身体育包含高校体育,前者是从长远角度来发展学生自身,后者是从短期角度来保障学生健康。其二高校体育有时间限制,打破该种限制,延长时间,便成了终身体育。其三两种体育目标都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最终也能起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用。
2 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现状
2.1 师生终身体育意识缺乏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师生都将体育课程当作与学分挂钩的必修课程,且都要将重心放在运动技巧教学和运动实践上,运动理论知识很少涉及,所以经常出现学生不了解运动项目内涵和发展过程的情况,这无法使学生真正长时间投入到运动锻炼中来。只有学生了解运动项目的作用优势,其才会甘愿树立运动意识和体育精神。在终身体育理念提出后,很多高校根本不会将其传递给学生,且很多高校的师生终身体育意识较为淡薄,并不会将体育运动作为日常习惯。
2.2 教学方法和内容有待丰富多元化
在终身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枯燥性,才会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在教学改革方面,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及内容等都要作出改变,还需要具备丰富多元化特点,如此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在实际中,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课程方面体现出安排不合理特点,体育课程课时比较少,时间比较短,这不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体育基础。在体育教学中,高校教师一般都遵守传统教学模式,教导运动技巧,并在实际中,通过增加运动量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枯燥,过度运动会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抵触心理,长期以往,其对体育运用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会降低,这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终身体育理念应用后,高校还应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使这种观念严密渗透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状态下,传递体育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3 高校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足
高校体育场地不足,基础设施缺乏也是终身体育意识渗透效果不好的原因。场地和器材属于基础条件,前者为学生提供运动环境,后者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运动选择项目,两者皆不满足要求,会对学生运动形成限制,使学生对运动丧失兴趣。在实际中,高校的经费有限,投入到体育改革中的资金更少,所以在场地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出现力不从心之感。
2.4 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无论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还是在终身体育习惯训练培养中,都需要良师做好指导引导工作,可以说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终身体育教学质量。在实际中,很多高校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方面的劳务费用,一般会招聘数量较少的教师,使其负责多个年级或多个班级的体育运动教学工作,这些教师需要同时教授多种运动项目,所以其专业水平有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差异性要求。高校还要壮大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素质,增加教师数量,来满足体育教学改革要求。
3 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3.1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在教学改革阶段,高校要重视教学理念和观念的转变,这是体育步入改革,师生接受改革的首要工作。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在改变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将该理念灌输给全校师生,使师生都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该意识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有机会挖掘自身潜力,进行自我发展。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灌输教学理念后,还要在长期锻炼培训中,强化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将鞭策学生将运动锻炼带到生活工作阶段或学习期间。
3.2 制定并落实体育教学改革目标
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后,学生还要制定相关的终身锻炼目标,使体育运动能维持自身健康。在此方面,高校作为指导者和辅助者,需要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帮学生树立相关的目标。在目标制定中,高校教师需要站在长远角度上,考虑学生的锻炼计划和内容、目标等事项。目标宜简单,可行性和执行力度强,如此在离校期间,学生依旧可以将其执行到底,使自己的终身健康得到保证。在制定教学改革目标后,教师还要将其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使改革顺利实施,使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3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针对性
终身体育理念持续时间很长,在执行期间,学生必须保持积极认可态度,才能保证锻炼期间不会出现时间间断情况。在锻炼初始阶段,教师便要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这有助于锻炼习惯的培养。在此方面,可以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使体育锻炼充满趣味性。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需要保证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元化,使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教师还需要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使教学方法明显区别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播放体育竞技视频,传递体育精神,使学生爱上体育运动,习惯运动。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也要使其满足多样化和差异性需求,这些教学组织形式要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发展空间,要与体育改革趋势相适应。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使其脱离枯燥,应同时满足学生与社会双方的需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指导,教师在选择这些内容时,还要将其与终身体育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体育思想。教学内容应对学生身心产生裨益,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其在锻炼同时,发掘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教学内容不仅要多样,还要丰富,高校需要按照需求,遵从学生建议,开设新型课程,满足学生差异性要求,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教学内容需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课上理论教学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运动理论技巧,另一部分则与课外实践教学联系起来,使学生将运动技巧落实到位,这可以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树立良好的运动观念和习惯。
3.4 制定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在终身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采取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方式来鞭策学生运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运动,而教学考核评价会与学生的成绩联系起来,对学生行为形成约束,使学生在这种压力下,参加锻炼和训练,以达到考核目标。在高校中,一般会采用体能测试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要发挥考核评价方式的作用优势,高校还需要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认可该种约束机制,甘愿遵从机制,落实体育运动。首先确定考核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在此方面,终身体育思想当仁不让,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指导思想。其次将教学评价目标与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结合起来,使两者保持一致,如此教学与评价才能息息相关。另外教师需要制定比较公平、完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不会对评价结果产生质疑,师生都要参与到评价环节,每个学生都有自评权力,学生彼此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最后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采集学生体育锻炼过程和最终阶段的评价信息,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学生体育锻炼结果。
3.5 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优质教师队伍
教师在终身体育教学改革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不仅要负责体育相关内容的改革创新工作,做好终身体育意识和思想宣传灌输工作,还要在终身体育训练中做好指导引导工作,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和运动姿势,保持良好习惯,如此在运动中学生身体才不会受伤。为此,高校需要培养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使其能担当终身体育教育改革重担。在培训教师时,需要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需要强化其终身体育意识,如此其才能将该意识完全传递给学生。运动技能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要保证自己的专业性,在运动项目演练中,教师要示范正确的动作和技巧,并指点学生的动作错误。另外教师需要与学生加强互动,在互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拓展新项目或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升。
3.6 提供场地和设施,创造优良活动环境
为了开展多元化体育活动,或强化体育锻炼,高校必须提供足够的场地和基础设施,使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实施条件,如此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在场地方面,高校需要保证其规模面积,需要安装防护设施,合理划分运动场地,并做好运动设施布设工作,如此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运动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方面这些基础设施要多元丰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要求,另一方面设施安装质量要得到保证,减少设施倾斜倒塌风险和其他安全隐患,使学生在安全环境中锻炼。即使是开展其他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教师也要选择安全可靠的活动环境。
3.7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在终身体育教学改革中,执行者为学生,所以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各项运动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其需要对学生的运动状态和态度进行关注和观察,还需要观察记录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适应性,然后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的上课态度得到改善。高校在体育改革中,还要将终身体育意识渗透到新的教学模式中,使教学模式充满趣味性,最终提高学生锻炼的主动性,学生主动性增强,运动习惯保持时间才能更长久。在这种主动式运动中,教师还要采集学生建议和意见,使教学体系更加健全。在运动锻炼中,教师还要不断给予鼓励,使学生能坚持下去。
3.8 开展多元化课外体育活动
开展多元化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使体育锻炼成为一件司空见惯的事项,学生长期接触或参与活动,其会对体育锻炼习以为常。这些课外体育活动要与课堂理论知识教学联系起来,使理论得以实践。高校可以举办春秋季运动会,按照全面运动原则,使全校学生都参与到运动会中,为此高校需要合理设置比赛项目,使专业比赛与全校师生参与的比赛项目区分开来。这些课外体育活动还要与奖励机制联系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中。在活动举办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思想和习惯。
4 结语
终身体育具有终身性、多元性、全民性及明确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运动计划,使学生逐渐融入运动佳境,享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在目标和内容方面多少存在一些差异,教师还要有效融合两种模式,加强两者联系,使高校体育能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使后者能推动前者改革。如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才能实现。
[1]于俊振.终身体育理念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7.
[2]姚琛.终身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147-149.
[3]屈晨曦.试论终身体育意识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1):9-10.
[4]毛玉柱.试论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1):111-112.
[5]俞哲锋.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219-220.
[6]穆政.终身体育理念视角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12-13.
[7]朱文军.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才智,2018(28):153.
[8]曹瑾.终身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4):72-74.
[9]李林.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4):96-98.
[10]胡致远.基于终身体育视角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河北农机,2018(8):44.
Analysis of College PE Refor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Sports
YANG Jun, etal.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
贵州财经大学2018 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科研项目(2018JGZZC15)。
杨俊(1987—),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