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9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2019-11-25

当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秘境当代乾隆

本刊已增设网络渠道选登读者留言。本刊微信公众号(ID:dangdaizazhi)将定期组织线上评刊,推动新媒体与纸刊的互动阅读。留言一经采用,均有稿酬及赠刊。我们期待读者鲜活、中肯、丰富多元的短评。

本期推荐周建新的《锦西卫》,这部作品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壮观的民族史诗,战火纷飞的年代,锦西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侵犯,各种角色陆续上演,错综复杂的人性关系,将我们带回到过去,领略血染的风采,感受民族血雨腥风的年代、中华民族的顽强和力量。

一个人的居所,折射出其人的隐秘内心世界。看似一重重院落,其实是人脑的沟回;看似一幕幕风景,其实是人心的镜鉴。祝勇故宫谈艺录之《秘境之秘》,举重若轻,通过对宁寿宫花园的结构、布局的精密剖析,层层剥笋般地解开“千古一帝”乾隆晚年生活的茫茫迷雾,一个走下神坛、可亲可近的乾隆跃然纸上。从中引伸出的所谓终结不过是一个新的开始的哲思,让人回味无穷。

《锦西卫》开篇就令人汗毛惊骇!看到张天一目睹自己的小号手张响的父亲老锔匠惨死时,顿时血流迭荡,老锔匠冻硬在了大凌河里,死时两手还紧紧拽住头上的狗皮帽子。张天一用力撕开老锔匠的双手和帽子,发现了一摞纸,有图有字,是日本关东军团、师团、旅团怎样打锦州的情报图,老锔匠一人一狗一根扁担,长路漫漫,用死亡送给张天一这份情报。一曲《血盟抗日救国》,一次死亡传送情报,一条狗的忠心耿耿令张天一风骨飘飘,让人看到一幅民族魂在抗战中的血骨峥嵘。

我选《大民还乡》。作者摈弃了俗套显摆式的“衣锦还乡”,揭示一种高大的精神层面人格的“尊重”及追求。该作通过梁大民“农民一城市居民一公民”的身份蜕变,反映了部分被迫背井离乡进城打工并在城市购房安家的农民,反映了他们的成长和主人翁意识的觉醒与增强。同时展现了小小五叔利用自己农大所学的专业知识,回乡当“村官”为了爷爷、父亲修塘栽种果树引领村民改变乡村面貌的心路历程。

《小男友》第一眼看上去惊了,这是网络小说?但忍不住想看下去,因为节奏太舒服了。看完之后有点茫然,这是在讲什么?代沟?原生家庭?姐弟恋?吐槽假知识分子?什么都不似,又什么都有一点。但作者其实就是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写一个有点另类的人。但他的孤独无力似乎并非个例。写法很新鲜,有继承有创意,算恃才使气。

张学东的中篇小说《一意孤行》是一部堪称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现实主义力作,我一连看了两遍仍意犹未尽,小说写得很接地气,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极具可读性。作者凭借其纯熟深厚的艺术功力,着力塑造了身处当今社会低层的看似不起眼儿的小人物的艺术形象,写出了其内心深处所蕴藏的人性的美和善,读后令人感慨万千,同时该小说也对当今社会某些不合理不公正甚至丑恶现象予以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引发读者对某些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推荐其为本期最佳。

本来东北就是一片热血的土地,而这种烙印又被《锦西卫》再一次讲述。既有各式人等的生存状态及不由自主的特殊环境命运际遇,也有沉重却值得歌赞的闪光点,尽管,这些闪光点看起来有些平凡。但是,平凡是值得称道的,像无数的无名英雄,我们的父辈。作品在语言上的锤炼还可精细些,这样,将更能够触动具有一定阅读素养的当代读者的灵魂。

第五期《当代》的长篇小说《锦西卫》是一篇我喜欢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九一八”前后的故事,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有对英雄人物的描写。张天一这个人物有血有肉,比较丰满,他个性分明,“天眼”可以预知未来(这种描述看起来很神奇,民间确有真实的人物),英勇顽强,有胆有谋。可惜,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民众的觉悟等的限制,使他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民还乡》的作者应用方言,把回忆穿插在现实中,增强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感和原汁原味的生活感,避免了顺序或倒叙的平淡。青年时的梁大明,因心直口快说破了村长五叔挖塘的私心,被五叔扇两耳光,因此失去了和“红裙子”的相亲。他负气进城打工并很少回乡。在城里和刘诗人等文化人接触,所赢得的荣誉唤醒他的责任感,决定不计前嫌回村去参与家乡新建设。如果说大民的还乡起初是发于衣锦还乡的世俗需要,其后收到一份家乡改造的意见书,他簽字以后,决定回村参与建设,就上升到一种精神追求了。

本期冠军作品投给李明智的《往事》。打架,杀人,逃亡,流浪,真实,谎言,暗恋,亲情,青春期的叛逆与疼痛,坠落与自救,并不新鲜的题材,却被李明智融情融景的叙事方式和看似平常却也韵味悠长的语言风格所共鸣,走近70后所熟知的“往事”。会想到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艾伟的《去上海》、路内的《少年巴比伦》、史铁生的《往事》,坚信这篇作品可与它们比肩同行,致我们已经逝去的七零后青春往事。

非常看好张学东的中篇小说《一意孤行》。

学堂里的厨房师傅,藏着少年时不为人知的伤痛,却意外地邂逅了“命案”。往事就这样不经意地回忆起来,往事不会如烟,那刀子般的切肤之痛伴着女学生陈琪薇的面容清晰如昨,他不能视而不见,于是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发现真相。人性中的善,让他身上充满了正义的力量,在蒙冤多年,他更加渴望被人信任,可以托付,平等对待,彼此尊重。在听了那个邪恶少年“我爸是局长”的威胁时,他内心崩溃了,忽然间的领悟“一个人作恶远比受人冤枉更叫人糟心”,他还是出手救了水中的少年。

我推荐本期冠军作品为《秘境之秘》。这一期的“故宫谈艺录”从故宫的隐秘角落出发,谈到了故宫的秘境——乾隆花园,再以秘境中的秘境,也就是乾隆花园最北侧的倦勤斋为主要描写对象,对故宫的秘境之秘做了一次具体的描写。这篇文章看似是在写景写物,其实是在写这个景物的主人乾隆。作者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又零零碎碎地介绍了乾隆的生平,以及不为众人所知的事情,探讨了他作为皇帝时和晚年退位后,在生活和思想上发生的一些变化。本文结构严谨却不生冷,有趣,灵动,好玩,读者面广,作者不仅为读者展开了“故宫中秘境之秘”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也为读者介绍了故宫以及有关故宫背后的历史。

猜你喜欢

秘境当代乾隆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水果秘境
乾隆:来尬诗吗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秘境 心境
《当代》背后的当代
走出《云南秘境》:仍非自圆其说(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