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如去一座孤岛,只能带一本书,你会带哪本呢?

2019-11-25

生活PLUS 2019年5期
关键词:海德格尔诺奖马尔克斯

《霍乱时期的爱情》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在这个世界上,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事例可说比比皆是,诺奖可能也不能例外,但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却绝对可说是实至名归。

尤其是,他后来写的另一本同样具问鼎诺奖实力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不仅如雕似刻地回归朴素的现实主义,更具有与前者堪称双璧的阅读质感与回味魅力——不仅极具可读性,更有可反复再读的咀嚼空间,是寂寞行旅中必携之书的首选或上选。

这本小说情节的曲婉自然与文笔的深致老辣自不待言,单论其纵横历史的时间跨度之大之殊(“霍乱时期”)已弥足让人叹观止矣。

《亲爱的提奥:凡高书信体自傳》

珍妮·斯东/欧文·斯东编

如果让我带一本书去孤岛,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若要寻找心灵的依傍,我会选择这一本书——《亲爱的提奥》。这是荷兰画家凡·高写给他的弟弟提奥的书信集,也是一本真实展露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心灵传记。

凡-高的倾诉是优美的,这种优美使得我们在阅读这一经荷兰文转为英文,又从英文译成中文的版本中仍能感受到其那美的特质。他用文字“画”下的传记仿佛是一幅幅流动的画接连起来的片片风景,令人称奇。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份倾诉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位艺术知己,那就是他的好兄弟——提奥,怀着一颗高尚的博大的爱心在静静地倾听。正是由于有了这份深情的倾诉,使得我们在今天更深地理解了凡·高那些杰作背后的故事:他所经受的折磨和苦难,皈依艺术的过程,曾经有过的犹豫,缓慢的成功之路……

《庄子》

孙通海译注

孤岛生活,肯定要带《庄子》啊。因为《庄子》就是教你如何在孤岛生活,如何与自然、自我相处。还有什么书比《庄子》更合适孤岛生活的呢。孤岛不是大观园,没有姐姐妹妹,带《红楼梦》,那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带《金瓶梅》,想想孤岛上的西门庆,该有多滑稽。《老子》《论语》篇幅太小,何以遣无涯的孤寂?《庄子》的篇幅正合适。

我曾经抄过《庄子》,因为俗事中断,没有抄完。到孤岛上,一定好好抄它十遍二十遍。嗯嗯,孤岛上也许没有纸笔,那就抄在沙滩上吧。让海浪、海鸥跟我一起读。

《新华词典》

中国社科院研究所著

一是从每个字开始,回想上岛之前自己所看过的那些书,把一本字典读成一座书库;

二是若运气好,能在岛上生儿育女的话(备不住海里会漂来几个女幸存者呢,也备不住岛上会有女野人),就用字典对孩子们进行“人生糊涂识字始”的教育;

三是掌握岛上的知识诠释权利,听说过仓颉造字之后,鬼神皆哭的传说吧?掌握了知识,就等于掌握了真理。每天树下一坐:“这里是荒岛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想不成神都难!

阅读是打发人生漫漫的无聊时光最好的办法,字典比任何一本书都经读。我从小到大受的是中文教育,所以只能带新华字典,更何况,我还是中文系毕业的。

《存在与时间》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

因为是做孤岛书单,而且规定了只能带一本,所以我在《杜工部集》和《存在与时间》之间纠结了好久,最后决定带《存在与时间》。按说这两本书风马牛不相及,一个中国一个外国,一个古代一个现代,一个诗歌一个哲学,没什么共同点。其实仔细想想,共同点还是有的,那就是它们都作用于我们生命的根柢处,而且都耐读,最适合孤岛漫长、绝望、与死亡相邻的生活,或者说非生活。老杜还能提供大量的审美愉悦,相比之下,海德格尔的艰涩反倒成了优势。

平日里睡前阅读,《存在与时间》是最好的催眠药,两页就够剂量:上了孤岛,时间成了大幅贬值的资源,正是把它读完的好时机,读过一遍还可以再来一遍。至于审美愉悦,就用蓝天大海补足吧。关键是,《存在与时间》讨论的概念“存在”和“时间”,是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生活的两个根本概念,也是我们的困惑所在,所以我喜欢。

既然平时没工夫琢磨,那就在孤岛上听海德格尔说说吧。况且,母概念下还有子概念,我年轻时写过一组诗,就用了海德格尔的一组概念“因缘与意蕴”做标题。

《存在与时间》我买过好几个版次的,还有没拆塑封的备份。现在我明白了,这个备份就是为上岛准备的。

猜你喜欢

海德格尔诺奖马尔克斯
“我心目中的诺奖级作家”阅读札记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两次获诺奖?
走过“孤独”与“霍乱”,一生挚爱成就马尔克斯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凡·高的鞋踩出一个罗生门
一点点体面
莫因华人科学家落选诺奖气馁
马尔克斯曾阻止《百年孤独》被拍成电影
“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