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不能有“中梗阻”
2019-11-25李英锋
李英锋
近日,抖音上一段视频显示,陕西西安一居民小区生活垃圾运输企业违反规定将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混合清运,西安市经开区城管局获知后找到当事企业和负责人,对违规车辆作出责令停运3天、罚款10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垃圾分类从我开始,我是开始啦,你怎么给结束了呀———相声新人周培岩在《笑谈垃圾分类》中吐槽“辛苦分类一下午,垃圾车却一块给拉走了”,令人捧腹,也击中了垃圾分类的一个现实痛点,发人深思。实际上,垃圾清运车混运垃圾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当各地纷纷出台日趋严格的垃圾分類法规,当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渐增强,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中、在垃圾箱前、在垃圾分类的入口绞尽脑汁、谨小慎微地努力分类丢弃垃圾,一些垃圾清运车却简单粗暴地将各种垃圾甚至是已经被基本分类的垃圾一起运走,给垃圾分类摁下“结束键”,中断了垃圾分类的合理流程,也弱化了公众分类处理垃圾的信心,让垃圾分类的效果大打折扣。
要推进垃圾分类,必须要全链条综合发力,必须在各个环节坚持一个标准,保持一个节奏,绝对不能出现“中梗阻”或“末端梗阻”。城管等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垃圾清运及后续处置环节的监管,既要鼓励民众积极举报垃圾混运混处行为,广泛收集线索,也要健全监管机制,付出更多监管诚意和责任,消除监管的死角死面,把垃圾清运行为和处理行为都纳入监管视角,让垃圾分类、清运、处理各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制约,信息互通,实现从前向后可以追查,从后向前可以倒查。目前,各地对乱扔垃圾的处罚案件越来越多,处罚越来越严,但对乱运乱处垃圾行为的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
打通垃圾分类的“中梗阻”或“末端梗阻”需要创新监管措施。城管等部门不妨在垃圾清运车上或垃圾清运点、转运点、处置点强制安装监控系统,用互联网技术助力垃圾的分类清运和分类处置,如此,人工监管与智能监管相结合,必将明显提升监管效率和质量。
还有必要运用征信管理机制,建立垃圾清运和处理的“黑名单”和“白名单”。监管部门依托日常监管和投诉处置结果对垃圾清运、处置企业或个人打分,并划出一个达标线,分数达标的企业或个人,有从事垃圾分类清运、处理的资格,进入“白名单”,不达标者,则被暂停资格,被黄牌警告,需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者,或累犯者,失去运营资格,进入“黑名单”,应被逐出市场。征信惩戒到位,让违规失信者付出必要代价,也能倒逼企业增强垃圾分类清运处理的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底线意识,规范垃圾分类清运处理行为。
(责编 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