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古典诗学的独立品格
2019-11-25路庆帅孙德彪
路庆帅 孙德彪
朝鲜诗学的范畴与批评体系在国内学界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个别学者直观地认为,朝鲜古典诗学范畴与中国传统诗学并无二致;亦有学者抱持“影响与被影响”的传统理念,偏执地认为朝鲜古典诗学范畴与中国传统有太多的同质性,至于其独立品格更无从谈起。张振亭的著作《朝鲜古典诗学范畴及其批评体系》肯定了朝鲜诗学的独立品格,是该领域的一部创新之作。全书共分八个章节:第一章阐明了朝鲜古典诗学与中国语境的关系;第二章揭示了朝鲜古典诗学的形成及背景;第三章总结了朝鲜诗学的四个基干范畴;四、五、六、七章分别从本质论、创作论、文本论和接受论四个方面分析了朝鲜诗学的范畴;第八章总括全书,概括了朝鲜诗学范畴“隐体系”化的特征和诗意呈示的表现特征。该著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著者肯定了朝鲜诗学的范畴和“隐体系”化特征。该书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文化身份的归属与认同、民族个性四个方面,阐明了“朝鲜古典诗学范畴”的问题。该书认为古代朝鲜半岛作为一个以单一民族为主体的族群聚集地,其独具的民族文化品格是毋庸置疑的。他们虽然长期以汉字为官方文字,与中国传统诗学在内涵和外延上有诸多趋同之处,但是,“趋同”并不等同于完全相同,朝鲜古典诗学范畴对中国的接受并非全盘的吸收,而是对中国传统诗学中相对成熟与稳定的诗学范畴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汲取,并潜在地满足了自我的民族审美期待。这种选择本身就是某种态度与价值取向的明示,本身就是对中国古典诗学范畴的一种“主体间性”认知。著者在充分搜集和整理朝鲜古典诗学文献的基础上,对朝鲜古典诗学中的经典范畴进行了精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著者认为,虽然朝鲜诗家未对这些经典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概括,但这些范畴已经构成了潜在的客观体系,并呈示出系统化的特征,著者将这种以潜在状态存在的逻辑系统,称为“隐体系”。而且,著者进一步阐发了“隐体系”的表现形式,即诗意化的语言,呈现出模糊性与无序性的特征。
其次,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是将朝鲜诗学作为中国诗学的翻案或影响下的产物,对朝鲜诗学本民族的文化品格挖掘不足,甚至是忽略,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张振亭的著作摒弃了“影响与接受”的传统思路,在具体的阐述过程中,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将“朝鲜古典诗学范畴”作为朝鲜古代汉文学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来审视与观照,尽量避免纠结于其外的历史联系。在论述中,依据文献,尽量描摹、还原其对中国诗学的接受情形,至于后来发生的变异则不做主观臆断的猜测,目的是追求“诗学‘众声喧哗的群体性阐释效应”。在“朝鲜古典诗学的形成及其背景”的章节中,著者从民族文化的潛在浸染和超新古典诗学的中国情结两个方面阐述了朝鲜古典诗学的形成。著者认为,半岛情结是朝鲜半岛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影响和制约了整个民族的行为方式与精神意志等方方面面。该书认为,半岛情结,“一方面具备拼搏、流动、进取、兼容的海洋文化性格元素,另一方面又兼有孝顺、顾家、重宗抱团的大陆文化元素”。半岛情结构成了朝鲜诗学发生与发展的主因,中国情结只是外因。中国情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供诗学形式和诗学理念,作为接受主体的朝鲜古代诗家,常常秉持着清醒的民族自觉意识。
再次,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是以某个人物的某个范畴为研究对象,虽然较为深入,但缺乏对整体的把握。张振亭的著作总结了朝鲜古典诗学中一系列范畴。在第二章中,著者概括了四个基干范畴,即“道”“气”“风流”“自然”。这些范畴隐含着朝鲜民族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指涉和衍生能力极强,深深地影响了朝鲜古典诗学的走向和高度。而且,著者认为,“道”是朝鲜古典诗学范畴的灵魂,“气”决定了朝鲜古典诗学范畴的生命素质与品格,“风流”是生命本体,“自然”则是最高审美理想,它们在一个良性互动的系统中相互影响、共同作用。除此之外,著者还分析了“心”“志”“意”“性情”“物”“事”“理”“兴”“天机”“声色”“格调”“韵致”“意境”“虚静”“养气”“澄心”“观”“味”“悟”等范畴,并全面、系统地剖析了朝鲜古典诗学的美学特征。
不足之处是,由于涉及的材料很多,跨度较大,而且范畴众多,因此,著者未能对具体的范畴作历时性的梳理,缺乏范畴的生成性和变动性。另外,该书在“隐体系”特征方面,只做了概括说明,未能展开论述。这些都有待著者展开论述。
1. 路庆帅,男,延边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文学与文化交流;2. 孙德彪,男,延边大学中文系教授,东方文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诗学、东亚诗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