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阅读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19-11-25刘海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课文

刘海燕

笔者在初中阅读教学实践中发现,单一的课文阅读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调动学生已有的记忆,以阅读文本为原点,通过思维发散,寻找关联文本进行比较阅读,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考虑到初中生的学情和心理成长规律,比较阅读法应分三个梯度展开,具体教学实施策略如下。

一、同中求异,“以点散面”

1.同一作者的不同文本

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可知,收录的众多国内外名篇佳作中,有些作者的多个作品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出现。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八年级下册《社戏》、九年级上册《故乡》、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前,先将初中语文教材中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梳理,然后适当引导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和分析理解,从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中探索发现不同之处,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比如在《藤野先生》一文的阅读教学中,可让学生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比较阅读,两篇均是《朝花夕拾》中关于“我”的老师的回忆,引导学生自习、深入地比较两位老师,以及“我”对两位老师的不同情感,进而分析出作者与文本所传达出的思想与内涵。

2.同一时代的不同文本

每个时代都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作家的作品也会留下时代的烙印。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同一时期不同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方法之一。文学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学生在阅读某一作品时,若将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容易引领学生产生迁移式的生命情感体验,加深其对作品的解读。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故乡》与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多收了三五斗》,都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小说,勾勒的社会环境相似,描写的主要对象均是农民。因此在《故乡》一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本文的“写作主旨”和“情感倾向”理解得更深入,在课前预习中,我引入了苏教版的《多收了三五斗》一文,要求学生进行横向比较阅读,尤其是对“闰土”和“旧毡帽们”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故事发展等进行“异同”比较。从同时代背景中发现“不同”,通过对“不同”的比较,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二、异中求同,“万象归春”

1.同一单元的课文比较,异中求同

从初中语文教材的深入解读可知,其所选入的篇目均为国内外的名篇佳作,而且在教材的编排方面,也遵循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语言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双向培养。从教材来看,通常一个单元的课文,往往在某些层面具有相似性,或者能够探寻到的联系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教材中的一个单元整合、设计为一个教学单元,引导学生对单元的所有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进行整体的分析鉴赏,并配合教材中的课前问题、课后练习等环节加深训练,甚至可以配合写作,完成“读写说”一体化的教学。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四篇课文分别是《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该单元的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旅游的方式阅读世界。阅读这类文章,随者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让学生丰富见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这四篇课文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以“游记”为“线”,将课文串联起来,而且这四篇文章各具特色,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展现景物,均采用了动静结合、融情于景等写作手法,但其各自表达的主旨又各有千秋。

2.不同小说人物的比较,异中求同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占据较大比例,而且小说也是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本之一。在比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将教材中不同故事人物进行比较,寻找其共通性,这对于学生整体把握故事、人物、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在不同人物中寻找相同之处,这种比较分析方法,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作用,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比如在学生阅读《孔乙己》一文时,对“孔乙己”这个人物进行分析时,有很多学生立刻想到了《范进中举》中“范进”这一人物,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两个不同的人物进行比较阅读和分析,从“不同”中寻找“相同之处”。

三、教学中辨别异同和误区

从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来看,虽然比较阅读这种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运用比较阅读法,避免出现误区。在教学实践中要避免“为求新而新”,导致“舍本取末”,要树立“比较阅读是基于课文阅读上”的观念,比较的对象要适宜、合理,在比较中加深理解。比如在《囚绿记》一文阅读教学中,选择与《白杨礼赞》《海燕》等进行比较阅读,则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与《绿》进行比较阅读,则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即“拘守课文、局限课堂”,要注重学生视野拓展,以引导他们从课内走向课外,自由驰骋在文学世界中。

比较阅读方法古亦有之,如刘勰《文心雕龍》中对作品的解读运用了比较方法,叶圣陶则在《精读指导举隅》中主张学生在阅读中应“参读相关文章”,夏丏尊在《文章讲话》中亦持有此观点,由此可见,比较阅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通联:甘肃张掖市育才中学。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