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培养视域下高校跆拳道教学改革研究
2019-11-25田辉云南工商学院
田辉 云南工商学院
一、前言
“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人文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培养过程”,课程教学应该为这一过程服务。“体育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人与人的关系,存在着荣辱与共、胜负得失,甚至是生与死的抉择,于是人文道德就成为对体育实施控制的重要手段。”作为人文精神培养重要课程之一的体育,“如何通过体育项目教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一项有意义和富于创新的课题。本文用人文精神培养教育理论和跆拳道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尝试探索在跆拳道教育过程中实现人格培养目的的途径、手段、方法,旨在提升跆拳道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效果,也希望可以为其它体育教学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参考。
二、高校人文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培养现状
人文精神是大学与生俱来的特点,但随着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的迅速崛起,人文精神逐步走向式微。一些学者指出,当今中国的大学不缺规模和高楼,缺的是大学人文精神。“重建人文精神”、“掀开被遮蔽了的人文精神”成为高校的时代呼唤。目前,高校人文精神培养研究多从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角度出发,这种以呆板的道德教化形式进行的人文教育收效甚小。相较于大学的硬软件建设,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却处于滞后状态。传统人文精神培养的失效,现实人文精神培养的失范,理想人文精神培养的失落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教育需从人文精神培养开始,体育教育也不例外。但是,在传统的观念中,体育运动的价值只被强调于增强体质,其教育的功能只是被强调用于“身”,而忽略了“心”和“智”。体育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一些研究心理的学者发现,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往往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诚信务实的作风,勇敢的创新意识等健康的人格因素;国内也有体育学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表述,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人格的比较,在多数因素上,体育大学生比普通学生更健康。我们已经能隐约意识到体育对于培养健康的人文精神有一种独特的作用,相关研究也证明了体育教育与健康人文精神培养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的正向关系。
三、跆拳道项目特点及“人文精神培养”的价值分析
在国内人文精神“缺失”、“被蒙蔽”的背景下,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引进跆拳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普及推广,慢慢进入许多高校。跆拳道入门相对简单、注重礼仪培养和跆拳道精神修炼,因此成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加之其本身的整体包装运作和中国对新兴奥运项目的大力推广,跆拳道运动在中国发展迅猛,各高校也相继开始跆拳道课程。
“争斗而有礼让,有劲而不粗野”。体育是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跆拳道又是与人文精神教育融合完美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竞技格斗项目,跆拳道运动重在强调习练者人格道德修养。跆拳道强调“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精神,培养塑造具有“跆拳道精神”、遵循“武道”规范的人,从而实现培养习练者健康人文精神的目的。从文化的视角看,作为一个具有东方体育特点的奥运项目,跆拳道项目合中西体育人文精神为一。它既弘扬奥林匹克运动追求个体全面发展的理念,强调公平、公正,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又继承了东方崇尚礼仪、尊师重教、忍耐克己、团结和平等人文精神。
从技术视角看,跆拳道还具有鲜明特点,动作简单、有明确的级段位划分、有利于循序渐进的教学。跆拳道运动项目中的拼搏竞争的精神、遵守规则的行为规范、自强爱国的观念等人文价值取向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程,应该成为高校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教学目标和手段。
四、促进“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改革途径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跆拳道精神
相较于生硬空洞的道德教化,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和渗透人文教育的内容和精神,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跆拳道运动的推广十分重视跆拳道精神的灌输。在跆拳道“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改革中,要更加重视跆拳道精神培养,通过学习跆拳道,让学生养成了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尊重他人的正派作风和高尚品格。
(二)建设和提升跆拳道师资队伍
作为一名跆拳道教师首先要努力提升个人的技术和教学水平,并充分掌握跆拳道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将最好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在教学的同时,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单独的人文精神教学枯燥乏味,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我们老师要寻求和探索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投入进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跆拳道的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得以更好的提升。
(三)建立健全人文精神教育评价考核机制
要让大学生人文精神素质得以改善和提升,需将工作落到实处,并长期有效的执行。还要建立健全评价和考核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