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2019-11-25王李文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
王李文 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
作为中职教育学校,学校在培养人才上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对职业技能是否掌握、掌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从中职院校毕业之后,能不能凭借这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让学生学习形成了较大的思想包袱,再加上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特殊阶段,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心理康水平做系统探究。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就目前而言,年龄处于15岁-18岁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家庭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父母长辈的溺爱更容易让他们形成依赖心理,心理承受能力也会较差,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他们很容易形成一种自我为中心的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私人格,被家庭过度的保护让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心智极其幼稚,实践能力较差;另外他们骄纵的性格,很容易在遭遇困难时产生激烈的情绪,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逐步走向病态化。基于这一现状,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和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国家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中职院校也针对这种情况也实施了多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案策略。
二、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处于中职段的学生,思想价值观正在不断的完善和成熟,以技术学习为重点的中职教育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就容易让学生在自我意识下走向歧途,从而形成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体育教育这种远离教室的特殊课程设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去配合教师去做一些可能有些难度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个运动负荷的量,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活动性也表现出较强的状态,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在相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摩擦增多,问题一旦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另外体育课程不光是一个心理成熟培育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体能的过程,所以学生不具备吃苦的精神,在体育锻炼中就会产生抱怨和不能接受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繁杂的课程之余,上一节体育课,可以起到释放压力,放松心态的作用,如果教师善加利导就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因材施教,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学生学习和思想上的引路人,深入了解班级男女生比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身体素质、心理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在进行体育活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体育训练,把相同爱好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来进行系统的教学,例如男生可能更喜欢篮球、足球短跑等运动项目,而女生可能喜欢一些运动强度较小的活动项目如羽毛球、排球等。体育活动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忙碌的文化课学习之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去进行身体的锻炼,这会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从而在运动中得到身心愉悦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加强有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育心理学上,强调一个较为重要的理论即注意。注意又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则是一种自然条件反射,不需要人为的意志努力,像教室里正在上课的学生,这时候如果门被突然打开,学生就会无意识的看向门口,这就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只要稍加利用,都会对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助力。体育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室外情况较为复杂,具有多种干扰因素,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无意注意,从而分散过多的精力,不利于体育锻炼的有效开展。也因此教师更应该进行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个积极的认知,从而更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自身的锻炼行为动作,把无意注意转化为可以长时间保持的有意注意,从而推动学生进行充分的体育训练,促进学生抗干扰能力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三)营造可内化于心的校园体育文化
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建设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使得这种体育文化内化于学生的身心,促使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可以定期举行体育竞赛活动,把校园体育文化融入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去,在学校体育文化的熏陶下,中职学生就会逐渐对体育运动产生激情,并在体育课上及竞赛当中表现出热血沸腾的积极状态;另外体育精神也会逐渐深入学生的内心,像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等积极向上的精神,它们会成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的强大支撑,对学生的终身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状态的长久保持。
(四)释放不良情绪,放松身心
在心情压抑的状态下进行体育运动,能够让心理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在运动的同时把不良情绪一起释放出去,从而减轻束缚,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中职学生的课程呈现出较繁重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而体育课在这时候就充分发挥了它独有的效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在奔跑中可以充分的释放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攒的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促使学生得到身心健康、愉悦发展。体育活动结束之后,学生获得了体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身心得到积极地引导,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起到营养补充的作用。这样学生别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效率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五)学会自我调控
体育活动是较为丰富的课程活动,它具备多种功能特点的同时,活动方法也表现的多样多彩,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具备的优势特征,并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多样的活动内容方案,促进学生形成顽强拼搏、互帮互助、公平公正、团结聚力等健康思想。在教学中应及时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心情状态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把情绪主动的发泄出来,从而保持心理健康的发展状态。教师最大限度的利用运动优势因素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会自我调控,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六)个人个性发展与交流合作发展
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要主动把体育知识和技能转化到生活过程当中去,不断的促进自我意识的完善和发展,推动个性的成长。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自我的力量,学生应该在体育活动中加强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样就会慢慢的锻炼自己的语言情感表达,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亲近感,从而促使学生在保持一种身心和谐状态下去更加追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基于学生诉求,应该在教学环节设计更多的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心理辅导方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因势利导,尤其是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更应该多加关注。
四、结语
在中职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坚持下去的。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更加耐心、细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有个全局的掌控,把培养积极向上的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目标之一。其实,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培养,不光要在体育教学中去培养,更应该把它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保障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