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模式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探讨
2019-11-25段红伟西安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段红伟 西安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分层模式是一种基于学情的教育方式。通过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分层模式,能够改善学生客观差异对训练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田径训练质量。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高校教师对分层模式认识不足,如学生分层不合理、目标不明确等,导致分层模式应用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本文针对分层模式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分层模式应用实效性。
一、根据训练目标合理分层
分层模式应用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其分层的合理性、科学性不仅关系到田径训练效果,而且对学生体育兴趣产生促进或制约作用。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应根据田径教育整体大纲合理设置学生训练目标,结合学生身体素质进行优化,并依次实现学生合理分层。
例如,在针对体育科目中的田径训练分层时,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标准应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为核心,进行层次划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事先准备一些小科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解,如让学生进行短跑、跳远等,通过这些小科目了解到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之后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为身体素质较为优异且专业能力也较高的学生,B层次为身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一般的学生,至于C层次则是身体素质和专业能力都较弱的学生,也是教师在田径训练中需要着重关注的一组学生。当然,教师所制定的分层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在实际的田径训练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及实际训练情况,对学生的分层进行定期调查,如一星期或者是一个月调整一次,在田径训练中落实动态分层,不仅对学生自主开展田径训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激发学生好胜心理,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二、训练目标的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还应当基于训练大纲对学生的要求进行训练目标分层。学生的分层仅是分层训练的基础,如仅对学生分层,而不对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分层,则分层模式名存实亡,甚至可能降低学生对自我的要求,进而产生相反的作用。针对此问题,教师应结合身体素质,落实训练目标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能够实现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对田径训练目标进行分层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划分,将训练目标分别设置为拔高层、普通层和基础层。对于拔高层的训练目标制定应该要以A层次的学生为标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对田径专业知识和技术动作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按照高水平运动员的标准制定田径训练目标;而普通层的教学目标则与B层次的学生相同,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对田径专业知识拥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以训练任务和要求作为田径训练目标制定的参考依据[1]。至于基础层的教学目标则和C层次的学生向对应,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在对训练目标进行制定时,则以身体素质达到正常化为目标。通过田径训练目标的分层来促进田径训练的开展,提高田径分层训练的科学性。
三、训练内容的分层
在学生分层、训练目标分层的基础上,还应当对训练内容进行分层。训练内容分层是分层模式落实的关键,训练内容分层合理性直接影响训练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应结合训练目标分层情况,综合考虑学生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以训练目标为指导,精心设计训练内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教师在针对C层次的学生进行训练内容制定时,可以要求该层次的学生多做一些简单的田径项目,如五十米短跑、立定跳远等,通过这一些简单的田径项目,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则可以让其进行一些较为困难的项目,如折返跑、限时跑等,通过这些较为困难的项目,提高该层次学生的能力。
四、分层训练的作用研究
分层模式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对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分层训练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和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田径训练中,都能够有所收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2)提高田径训练质量。分层模式的应用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田径训练效率和质量[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分层训练的应用还能够使得学生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及时的发现,避免学生在田径训练中出现盲目训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训练的意识,产生一种竞争心理,进而促进田径训练的高效开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分层模式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和训练方法分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分层训练模式的价值进行总结,以期促进高校田径训练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