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现代自由搏击对传统武术的矛盾冲击——基于“徐雷”对战的视角

2019-11-25李向东

运动精品 2019年8期
关键词:技击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李向东

探析现代自由搏击对传统武术的矛盾冲击——基于“徐雷”对战的视角

李向东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信息研究和访谈分析等方法对现代自由搏击对传统武术矛盾冲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代自由搏击对传统武术矛盾的冲击主要表现:一是现代自由搏击与传统武术在发展定位和理念不同决定了其发展的道路;二是现代自由搏击是东西方文化的产物,包容性强,科学进步;三是传统武术发展因循守旧,定位不太明确和清晰,为区分开“舞”与“击”的辩证关系,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应对矛盾冲击之策:第一,应正确看待现代自由搏击对传统武术带来的冲击,灵活应对西方搏击对传统武术带来的影响,树立自身优势,去粗取精,与时俱进;第二,传统武术应发展制度需要不断的去完善,定位清晰,去伪存真,坚持弘扬和科学发展传统武术。

自由搏击;传统武术;中国武术;西方搏击

武术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武术文化在发展中博采众家之长吸收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根据史书记载,外来文化对中国武术文化有过两次较大的冲击:一是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文化;二是清末民国初期以英、美、德为主的所谓“西洋体育”[8]。经过了数百年不懈努力之下,把武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无论是传统武术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出了“大武术观”概念,“大武术观”概念是中国武术人对武术发展基本问题的映射。然而,在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北京某拳馆馆主徐晓东击倒雷公太极的视频和传播的言论内容打破了武术界的平静,引起了传统武术与自由搏击之间的口水征伐。“徐晓冬事件”对传统武术带来的冲击一时引起了武术圈的轩然大波,形成了徐晓冬群战各大门派的局面,约战的场面火爆各大新闻头条。

笔者认为,当代的中国武术从技术样式或存在形态上看,“大致由作为标志性文化符号的竞技武术和主要依托于民间习武群落的传统武术两大结构所组成”[1]。由于中国武术整体结构中的自由搏击术与传统武术的概念及关系问题在武术的界定及传播方面不够全面,没有区分开自由搏击术和传统武术的基本概念,对传统武术的描述过于全面,传统武术发展现较为单一,忽略了传统武术的与时偕行,未处理好“自由搏击术”和“传统武术”协调健康发展的关系。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以“传统武术”“西方搏击”“MMA”“西方武术”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广东省图书馆、东莞图书馆搜索了近百余篇,书籍10余种。

1.2 逻辑推理法

对“徐晓冬事件”引来的各大门派围攻现状进行推理合逻辑分析。

1.3 信息研究法

对互联网信息,各大门派和明星李连杰等回应“徐晓冬事件”约架引发的蝴蝶效应,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徐晓冬事件”与传统武术发展现状。

1.4 访谈分析法

对各大媒体对“徐晓冬”“魏雷”和其他武术圈知名人士的采访,分析自由搏击对传统武术的矛盾冲击。

2 概念界定

2.1 “徐晓冬事件”

2017年4月27日一场不到25秒的比武大赛刷屏网络。这场备受关注的比赛,胜者一方是号称“中国综合格斗第一人”的徐晓冬,要对中国武林去伪存真,而负者一方则是雷公太极掌门魏雷。赛后,自称为武林“打假者”、“百年第一人”的徐晓冬一番话引起了武术圈的轩然大波。

2.2 传统武术

周伟良教授认为,传统武术是指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5]。周伟良教授提出来的传统武术概念涵盖面较广,在学界中的认可度较高,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2.3 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包含“西方搏击”和“传统武术”,传统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下位概念。对于中国武术的概念周伟良如此定义: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并体现中华民族技击之道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6]。

2.4 MMA

通常译为综合格斗,是一种规则极为开放的竞技格斗运动,属于现代自由搏击项目之一,既可以站立打击,亦可进行地面缠斗。MMA选手融合了世界上各大门派的优势技术,同场参加MMA的比赛选手擅长使用多种技术,整个比赛过程集观赏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被誉为搏击运动中的“十项全能”。

3 现代自由搏击与传统武术的矛盾分析

3.1 现代自由搏击与传统武术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武术诞生于战场,是一种杀人术,传统武术的实战性毋庸置疑,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冷兵器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由于武术在不同社会价值定位所致,传统武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展是处于停滞状态,传授武术也甚是挑剔,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在这些观念影响下,传统武术的发展遭遇到了瓶颈。

现代自由搏击在世界的多元文化国家化发展下,规则统一,人身安全受到保护。世界上的技击技术打破了门派的壁垒,在统一的规则下交流和检验技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速度令人震惊。摔跤、散打、泰拳、拳击、空手道等不同拳种都在同一片擂台上去伪存真、不断融合、不断进步,历届现代自由搏击冠军技术能力有各门派的影子。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曾是东方搏击术的典型代表,传统武术不单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人与人关系的总和,包含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庄子哲学等。现代自由搏击就像是一个科学的实验室,传统武术是受困于门派观念,固步自封的传统武术,思想陈旧落后,反观现代自由搏击有着科学精神,在统一规则下不断创新和迭代升级现代搏击技术,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这两种不同的理念决定了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发展的不同命运。

3.2 现代自由搏击与传统武术的关系

随着世界多元国际化的发展,各武术流派交往密切,具有民族优势的技击项目走出国门,与各国的不同技击项目运动员相互切磋交流,但限于规则不同,组织比赛难度较大,世界各国技击相互交流和发展受阻。西方搏击术与中国传统武术的融合一共分为三次:第一次融合是霍元甲、王子平等老一辈武术家用精湛的武技打击了洋人的嚣张气焰,陈公哲在1910年汇集了武术精英创立“精武会”,并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第二次融合李小龙把中华传统武术咏春拳为理论基础,大学期间学习西方哲学,与各国拳击、空手道、柔道等高手切磋交流,结合中西方哲学思想创立了“截拳道”,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招胜有招”与咏春拳“以无招胜有招”理论基本吻合;第三次融合诞生了自由搏击术,现代自由搏击是汇聚了东西方文化特色的产物。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采用“无限制自由比赛”的方法,不限制参赛选手的资格,选手不论学的是中华武术、拳击、还是泰拳、柔道、跆拳道都可参赛[9]。

笔者认为现代自由搏击术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多次碰撞、交流、融合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孕育出来的产物。如早期的精武会、截拳道,现代自由搏击都是西方搏击。西方搏击术与中国传统武术三次融合发展的轨迹体现了哲学辩证发展的规律,去粗取精,交流融合是世界搏击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3.3 现代自由搏击与传统武术的文化矛盾

现代自由搏击是西方武术项目之一,西方武术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武术矛盾冲击古时就有记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武术几乎被佛教化,到唐宋时期,实现了武术化佛教之路。纵观古今,无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西化,还是西方文化的中国化都有一个规律,即碰撞、冲突、交流、融合的过程[8]。

20世纪90年代末,尤其是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以来,武术学界人士也更多地把眼光放远世界,更多地考虑武术项目申奥和武术如何国际化的问题,于是在武术的改革上西方化渐渐明显,从武术的技术、武术的赛制、武术的管理方式、武术学术的研究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向西方学习趋势[8]。“徐晓冬事件”与传统武术的碰撞,其实是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较量,并不是徐晓冬个人,从现代武术文化的角度来看,西方科学进步,其文化代表了先进的强势文化,这种文化强势涌入中国本土,对传统武术文化造成了冲击,冲击力迅猛、突然,作为传统武术的反击力量则在短时间内迅速“击倒”了徐晓冬。

在中国武术界,有很多人打着各种大师的名义,行走于江湖之上,以神秘的面纱,来博取众人的眼球。包括发力扔人十丈外,拿着气球发功可以让人乱蹦乱跳,隔山打牛等实在是侮辱了中国功夫。“徐晓冬事件”中徐晓冬认为传统武术家从来不敢上擂台,传统武术是花架子,类似广播体操,根本不能用来实战,并以打假的名义约战并击倒太极拳师魏雷。“徐晓冬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群众对传统武术褒贬不一,其中不乏名人回应徐晓冬事件。功夫皇帝李连杰拍摄视频力挺传统武术;王思聪则表示支持打假等等;中国武术协会发声力挺传统武术谴责“徐晓冬击倒雷公太极事件”。随着“徐晓冬击倒雷公太极事件”的不断发酵,引发了中国整个武术圈的轩然大波。

传统武术的武术套作为一种个体训练方式,必须与“既得艺,必试敌”的对功夫相配 ,脱离对功夫的“单舞”,就是戏剧套数的“花法”[7]。有学者提出了“舞对合彀”和“击舞殊途”两种观点,“舞对合彀”观点的学者认为“打练结合”与“舞”是整体结构,缺一不可,否则只能成为不具备竞技性功能的“花拳绣腿”,美其名曰“纯艺术项目”。

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价值定位发生了变化,传统武术技击技术严重退化,传统武术给国人的印象已经转变成一门具备观赏性的艺术性项目。中国传统武术一直都以博大精深来标榜,在“徐晓冬事件”中以迅速“击倒”徐晓冬为胜利结局,这样的方式要引起广大武术界同仁的反思。在现代多元化发展中应全面的去认识中国传统武术,将传统武术意识观念化,区分开“纯艺术项目”和“体育项目”,秉承科学发展的观念,去伪存真的发展道路,传统武术的发展才能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兴旺。

4 结论与建议

随着“徐晓冬事件”逐渐平息,鲁莽的徐晓冬被迅速击倒,在武术圈的围攻下,他赢得了一场比武,却输掉了武术自我刮骨疗毒的勇气。“徐晓冬事件”是传统武术知识上的匮乏所造成的恶果,正确处理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关系,不断的完善技击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竞技功能;传统武术在武术国际化交流与发展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持其自身的传统,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把传统武术的弘扬和发展落到实处,以传统武术为本,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言那样,“似乎在不知不觉之间,曾经千姿百态的城市已经被我们‘整容’得千篇一律,大量的历史记忆从地图上被抹去,节日情怀日渐稀薄,大量珍贵的口头相传的文化急速消失。”

[1]周伟良.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试论当代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J].学术界,2007(1):59 -78.

[2]李龙.当代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关系之解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0):137-140.

[3]熊志冲.传统武术陋习面面观[J].武林,1989(5):2-3.

[4]周伟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历史透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3(7):18-21.

[5]周伟良.传统武术,你何去何从[J].武林,2000(3):1.

[6]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7]周伟良.简论武术技术特征的历史演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250-252.

[8]王俊奇.中西文化冲突与武术发展之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4).

[9]张杰,孙永泰.从中西竞赛武技看中国技击体系缺位与失衡[J].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4(1):124-128.

[10]陈公哲.精武会五十年武术发展史[M].中央精武出版社,1957:31.

Analysis of the Contradictory Impact of Modern Free Combat on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 the Battle of Xu and Lei"

LI Xiangdong

(Guangdong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650, Guangdong, China)

李向东(1974—),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技击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