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论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策略研究

2019-11-25沙海军罗玲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19年34期
关键词:树人受教育者立德

沙海军 罗玲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一、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三观的正确引导

世界观是指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我们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我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具有实践性,我们的世界观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所以,在体育教学思政教育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着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在。以此以来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观念就会更加清醒和深邃。使自己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和最果断的判断力。价值观是基于我们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我们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教育价值观是指我们对整个教育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看法或观念,以及对其他的教育观念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与其他的教育观念一起规范着、指导着或调节着我们的教育行为。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看法,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立德树人理论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是我们人生必修的课程内容,对于我们的思想品格和日常行为的养成有着深远的意义。使我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从思想到行为的影响,以此健全我们人格的培养和人生观的正确导向。“加强受教育者理想信念和中国梦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二)精神品质的培养

1.竞争精神与团结精神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体育教学者在立德树人理论下运用思政教育的魅力,以此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与实践培养运动者与受教育者的体育竞争精神与团结精神。首先,竞争精神有利于人才的成长。竞争的环境和行为无论对人们智力能力和个性品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激发自我完善的动力。其次,团结精神就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就是相互配合,团结是成功的基石,没有团结就不会有理所当然的成功,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最后的胜利。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欲想求得发展、创新、成长和进步,那么团结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必须通过技能和思政的教育,培养具有竞争精神与团结精神的人才。创设思政教育移动网络平台,合理应用“互联网 +”平台,拓展思政教育渠道,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思政教学中来,进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2.意志力与凝聚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有的条件限制不是刻板与拘束。因为在户外运动中,所遇到的紧急或突发情况,才能使其有足够的心理去应对。无论是训练性的运动项目,还是休闲性的运动项目,二者皆需要克服身体与心理的疲劳且保持稳定心态。这对受教育者的意志力和凝聚力是很适合的培养机会与考验环境。

3.规则意识与合作意识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它们各自有着种类繁多且公平合理的竞技规则,受教育者需要按照教育者的指导完成各种运动项目的同时,也要遵守规则,养成规则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使受教育者在社会大家庭中自觉遵纪守法,乃至对人生的规矩主动遵守且便于其以后人生的稳定发展。同时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展示个人与团队能力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体育活动项目都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相互配合,才能有意义和成功赢得尊重。

(三)自主与创新的实践

1.自主思考能力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进行的。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便决定了受教育者成长的内在指标。我们在做任何决定、事情、遇到各种困难都得靠自己的智慧、勇气、能力去解决问题。然而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体育运动技能时,自主独立思考可以提高我们自我意识水平。所以,独立思考是一种可以用来增强个人表达和创造能力的工具。它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事物,磨练个人技能,建立信念能力,激励个人探索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健康合理,正确有效的自我发展。

2.创新实践能力

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创新实践能力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它能开拓我们认知新领域、开创我们认知新成果。创新实践能力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为阶梯的实践活动,需要我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是保证我们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它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必备技能。

二、立德树人理论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策略

(一)活用教材

在立德树人理论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和实践时,由于体育课堂活动空间开放,行为自主性强,运动强度较大,体力消耗大,容易疲惫加上受教育者群体文化理论素质相对偏低,在思想理论认知能力上具有先天性不足,对以室内为主的思政课理论课程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述分析可知,增进体育课堂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实效性必须充分开发和应用体育德育资源和爱国主义资源。体育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为丰富和优化立德树人理论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性。体育的德育主题与“立德树人理论下的体育思政”课程目标具有一致性且教学要求存在诸多契合点。拓宽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对德育要求从认知上的服从和情感上的同化上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

(二)因材施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老师的“标杆效应”实施思政教育之外,还可通过在学生群体之中树立榜样,实施“典型示范”式的思政教育。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会互助合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面对不同的受教育者群体,我们应该因材施教。抓好立德树人的生命线,瞄准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紧抓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坚守立德树人的使命,做到因材施教与因地制宜。

(三)精准教学

我们在实践与开展立德树人理论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时,要采用“一一三五”模式,抓住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条主线,围绕党委一个中心,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自我教育、座谈讨论、形象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精准教育,精准教学。

(四)重视课程思政

实践与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的前提下,我们要重视课程思政。因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国家要充分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课程思政,青年一代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必须要从根抓起。将立德树人中“德”的果实深深埋入青年心中,使之随着青年思想的进步不断长大、成熟最后结出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泽的累累硕果。在新时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体育教学者对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视一定要知行合一,言必行,行必果。“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树人受教育者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