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篮球运动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9-11-25刘吉峰西昌学院体育学院
刘吉峰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是四川省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篮球运动是凉山彝族地区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本文旨在研究凉山彝族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总结凉山彝族篮球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凉山州昭觉县、布拖县、美姑县、金阳县和雷波县等彝族地区的学校体育篮球运动、群众体育篮球运动以及竞技体育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读秀、万方等平台查阅了与民族地区篮球和彝族篮球有关的学术期刊、学术报告及学术论文百余篇,对其中关于彝族篮球运动的发展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旨在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实地考察法
笔者深入凉山州昭觉县、布拖县、美姑县、金阳县和雷波县等彝族地区,实地调查县域篮球运动的发展的现状。
3.访谈法
笔者通过实地或网络、电话等方式对昭觉县、布拖县、美姑县、金阳县和雷波县等地区的体育主管部门负责人、部分体育教师、部分篮球运动爱好者以及西昌学院体育学院部分篮球专项的学生等50余人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群众地区篮球运动项目开展现状、学校体育篮球开展现状、制约凉山彝族地区篮球运动发展的因素等内容。
二、结果与分析
(一)凉山彝族地区篮球运动群众基础较好,运动氛围浓厚,水平参差不齐
笔者实地调查发现:篮球运动是凉山彝族地区人民大众喜欢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众多,参与热情较高。每年举行各个级别的篮球比赛的时候,来观看比赛人数众多,篮球运动氛围浓厚,彝族的男女老少都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据不完全统计凉山彝族地区97.8%的中小学生喜欢篮球运动,95.6%的中小学生会篮球基本的技术动作(运球、三步上篮、单手肩上投篮),93.2%的学生懂得篮球的基本规则。
(二)凉山彝族地区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篮球专业教师相对匮乏,器材与场地严重不足
据调查,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大部分的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师的师生比非常高,基本上没有开设专业的篮球课程,篮球专业教师十分匮乏,有不少学校的体育课程是由其他学科老师代课;部分学校开设1周2次体育课,学生认为这只是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自己开展活动,无指定内容学校体育的学习;部分中小学校的体育课程处于停滞状态,体育课程由其他课程代替。近年来,虽然凉山彝族地区中小学篮球场地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不少中小学的场地器材缺乏,有56%的中学场地不标准,不少篮球架是自制的,缺乏必要的维修和管理,学生的篮球的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基本上在学校里缺乏机会进行篮球运动,在学校里得不到正规的篮球专业指导。
三、对策及建议
(一)与西昌学院进行校地合作,优化体育师资结构,加强篮球专业培训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服务凉山三十余年,可与西昌学院体育学院进行校地合作,委派大三篮球专项的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中小学校进行校外教学实践实习;每年选拔优秀的毕业生进行“篮球进校园”支教活动;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分批次在寒暑假期间进行篮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二)运用互联网+体育,创建“学校体育网络平台”
借助现代互联网的力量,创建“学校体育网络平台”,不仅能够整合凉山彝族地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而且也能够通过该平台引进先进的篮球教学理念与方法,促进彝族地区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解决学校体育资源浪费、体育资金缺乏、信息交流不畅的问题。
(三)多渠道增加篮球场地,加强对大众篮球运动的指导
篮球场地的极度匮乏是限制凉山彝族群众体育篮球的发展的主要瓶颈。政府部门一方面可争取国家政策和专项资金,因地制宜修建微型或小型化的篮球场地来满足大众的篮球运动需求,另一方面,可采用积极联系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分时间段对外开放篮球场地等措施,以提高篮球场地的利用率。通过研究发现,凉山彝族地区篮球运动人口虽然较多,但具有篮球专业知识的人群相对较少,大部分缺乏专业的篮球健身知识,进一半以上的人有过篮球运动损伤的经历,政府部门可尝试聘任篮球社会指导员进行篮球健身方面的专业指导,以提高篮球健身的科学性,减少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