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2019-11-25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运动原则

姚 荣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究竟什么是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在科学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学中的体育运动训练受到教育领域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国家和教育部的政策指导下,全国各地中学生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体学生和教师对于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体育运动训练一般是以学校本身的体育训练规律为准,此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体育运动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这些体育标准都是学生和教师在长期的训练中得出的。

体育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高校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多项体育训练项目,每一项体育训练项目都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训练有所区别,各有特点,两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合理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更好地在高校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工作,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进行。本文根据各高校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取的教学经验,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和体育教学的启示进行深入分析。

1 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1.1 健康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全体学生要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参与正常体育训练,训练过程中通过加强训练来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体育项目的安全性,以学生身体安全为前提,以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目的来进行各项体育项目训练。在坚持健康性原则下,长期坚持训练才能更好地发展身体机能,才能更为高效地开展体育教学。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及身体协调和柔韧程度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体能的锻炼是以增强学生健康和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健康体能指的是人们能通过适当的训练在日积月累中锻炼提升自身素质,让身体更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例如,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学生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会排出很多汗液,身体流失大量水分,一些身体较差的同学甚至会出现脱水现象。冬天是个流感高发的季节,许多学生很容易染上风热感冒,进而影响学生参与正常的体育锻炼,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当学生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后,身体适应能力会有所提升,能更好地适应各种天气环境,减少因为抵抗力弱而在天气突然变化时生病的情况。当然,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训练都需要在学生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开展,如此长期坚持训练才能更好地发展身体机能,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贯彻健康性原则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发展身体机能,围绕这一目标,让身体健康的学生进行运动训练。

其次,在思想上,健康性原则应该是所有问题的根本,学校开设相关的运动项目就是希望学生们能通过一定的体育训练,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虽然追求高素质人才是办学的主要目标,但是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办学的重要理念基础。学校在给体育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工作时,应听取众多教师共同商议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所采取的训练在学生身体的接受范围之内,不能因为想要提高身体素质而参加过量的体育运动反而对身体某些部位造成伤害。再次,体育训练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将体育训练放在首要位置,虽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会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并且努力克服困难,但是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应该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不应给学生过高的体育训练目标。此外,学校应要求体育教师将健康性理念传给每一位学生,保证健康性理念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学生在参加日常的体育活动和训练时一切都应当以健康为准。

最后,健康性原则不仅仅要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在体育训练之中坚持健康性原则,体育教师也应尽好自身的义务,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情况。学生在参加有些危险的容易对身体造成危害的体育活动时应该注意做好防范措施,所使用的训练设施也必须符合标准,保证不会因为设施出现质量问题或防范措施没有做好而让学生身体受到伤害。

1.2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的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或参加体育训练时,为了让身体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展示自己的体育天赋,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和活动也应该具备全面性原则。这些活动和训练,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表面或只单一参加某些体育运动,应具有多元化特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综合的、多样化的体育训练才能发挥人体每一个部位的机能。因此,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该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相应的训练,每一种训练类型都应该以身体某个部位的机能发展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能有效训练开发学生身体的各部分。贯彻全面性原则一般有以下几点要求。

(1)全面发展是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目标导向,通常不被学校和体育教师重视,容易被忽略。只有做到强者更强、强弱兼顾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训练,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般情况下,每个学生自身的身体机能都有所区别,身体状况也有一定的差异,运动喜好和自身的运动强项也有所不同。学校和教师为了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针对性训练,通常会让学生参加一些体能测试,以对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有大致的了解,方便开展接下来的训练工作。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往往采取许多措施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不平衡,在实际的针对性训练中还存在巨大的问题。既然要做到全面发展,那么在保证强项更加突出的同时,弱项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弥补。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身体情况,知道哪个学生哪个项目发展较弱,这个项目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应参加大量的训练。

(2)学生在参加大量训练的同时,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调节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纯地只追求运动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重要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只有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学生才能积极地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当学生经历一定量的体育运动之后,其运动能力会有相应提高,身体素质也会因为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2 体育运动训练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2.1 体育训练的内容和过程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运动训练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竞争性的运动项目而开设的。体育竞技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是人们生活娱乐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较高水准的体育活动。竞技不仅能带给人们许多快乐和享受,还能够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其中,在锻炼身体、丰富课余活动的同时体会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一些天赋较好的运动员在报名参加体育竞技时,在参与竞技比赛中全力以赴,锻炼自我、超越自我,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体育精神可以鼓舞士气,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且爱上体育运动。例如,在进行跑步比赛时,要考虑到体育活动给学生带来的作用。跑步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赛跑中不断提升自己,获得全新的体会和感受。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激发自身潜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同时,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也非常重要,如果想让学生切实发挥出自身素质能力,就必须结合体育训练的内容进行考虑,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下帮助学生完成充分的学习体会,体育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上。

2.2 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学生在参加体育训练时往往会受许多教学因素的干扰。学生在参加体育训练时,教师使用的方法应严格按照教学原则来施行,不能存在偏差。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情况和学生体育训练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研讨,总结相应的经验,只有不断地总结训练方法和相应的训练原则,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积极、健康地参加体育活动。高校体育训练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在进行俯卧撑训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以正确姿势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练习方式,在锻炼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也有利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并逐渐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行为习惯。因此,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对体育教学而言非常重要,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应结合体育训练的过程,逐渐提升整体学生的体育素质。体育训练基本原则对高校体育教学有很大推动作用,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合理的训练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

3 结 语

体育训练的开展工作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循健康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要积极踊跃,教师要选择针对性的项目开展训练,将学生锻炼成全面型体育人才。教师自身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提供更多更完备的体育设施来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运动原则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体育运动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