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影视材料上好中职德育课

2019-11-24石鹤明

教育界·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

石鹤明

【摘要】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文章大胆探索了利用影视材料上好中职德育课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影视材料;教学实践和探索

中职德育课主要包括职业生涯与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往往不重视,把其当作次科。如果按传统授课方式上课,学生兴趣不高,学习热情不高,教育效果不显著。为此,必须探索各种适合中职生特点、能提起学生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方法。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利用影视材料来上中职德育课,效果显著。

一、影视材料符合中职生的特点

目前的中职生普遍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学习基础较差,他们对于死记硬背的东西非常反感,没有养成自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好动活泼,对于新事物很好奇又容易接受。三是他们来中职学校的目的主要是想学点技术,对于理论性强的科目不感兴趣,学习动力弱。四是学生认为德育课是说教的,在学习它时就十分散漫,不上心。加之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恰当,如单一化教学、灌输式教学、强迫式教学,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厌烦心理,更不愿意投入到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影响了课程的有效开展。

将影视材料与德育课相互融合,就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够改进教学方法,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由于影视材料具有动画、声像等娱乐性特点,中职生兴趣很高,容易被吸引。每当笔者播放影视材料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就被点燃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选好影视材料是关键

用影视材料上课,不能为了课堂好管理而随意上网下载播放一些视频,一定要针对课程内容精心选择材料。

首先,影视内容一定要符合教材内容。如在上经济政治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内容时,笔者就播放了《海尔砸冰箱》这一视频材料。越切合知识的材料越有教学效果,切忌随便找个视频播放的做法,否则会导致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觉得老师上课态度马虎。

其次,要具有典型代表性。要尽量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最好是经典内容。如在上“投身经济建设”这一单元时,过去一直用《改革开放30年》这一经典视频,近年又出了《辉煌中国》《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等经典纪录片,学生非常爱看。

再次,要紧跟时政热点。德育课极具时代性,“备时事”是平时备课的必要环节。因此,在选择影视材料时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紧跟时政热点。德育教师要时刻关注时政新闻,一发现有符合课程需要的新闻可及时在上课时使用。如笔者在上“税收”这一知识点时,刚好发生了某明星偷税漏税的新闻,于是就用其作为这一节课的案例,效果非常显著。

笔者在选择影视材料时,使用最多的是CCTV节目官网中特别是“纪录频道”里面有许多经典纪录片,平时学生都不太了解,但对学生又有很大的影响。笔者也向科组其他老师及班主任推荐一些影片,比如当时笔者推荐的《辉煌中国》,在全校掀起了观看潮,发挥了良好的德育功能。

三、用好影视材料是根本

“教学方法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1]选好了材料不能只是简单放完了事,要充分利用学生观看影视的热度来教授知识,使学生在热情未减前能学到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设问来渗透知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努力想弄明白的问题。如在播放了《海尔砸冰箱》后,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该厂长为什么这么狠心砸掉当时属奢侈品的冰箱?不砸行吗?如果你是厂长会怎么做?”

(二)让学生讨论突破重难点

在讨论中最好使用“苏格拉底方法”,循循善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最后教师再加以归纳,必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让学生说影视达到情感渗透

每播放完视频后,笔者通常会提问学生:“请说说你对影片感触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有感而发,人人都能回答出。中职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往往张口就是“不知道”,长期如此,就形成了“思维惰性”,自信心不足,没有成功体验感。而看完影视再要他们说说感受,他们容易有话可说,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勇气、口才,增强了自信心。

(四)把影视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所有的教学方法方式的最终目标都是为提升教学效果服务。因此,要充分发挥影視内容在教学中的载体作用,利用它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理解更容易,印象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四、用影视材料上好德育课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需要,以观念或理念形式体现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关于受教育者素质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2]教育的目的应基于以下三个基本点:“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合格公民、促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塑造现代人的品质。”[3]

利用影视材料上德育课与之非常契合。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德育课本身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上课往往无精打采,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产生反感情绪,所以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教育教学效果非常差。影视材料具有独特性,能够充分吸引学生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德育情操

近五年来,我国在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和政府的领导下,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应该担起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任务,培养学生拥护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意识。

影视材料中的案例、人物很有代表性,不但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使学生乐学、易学,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通过观看《海尔砸冰箱》这个视频,学生不但明白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而且了解了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物创业的重要贡献,加深了对创业的艰辛以及拼搏奋斗精神的理解。海尔能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品牌企业,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又比如通过观看《改革开放40年》这一视频,学生全面地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过程以及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增强了爱国情怀。

(三)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和胸襟

教学大纲要求,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利用影视材料教学就非常符合这一要求,教师精选极具代表性的各类视频材料运用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让学生观看、讨论,结合知识点分析视频材料,使学生不但高效地掌握了知识,而且从视频内容中感受到时代脉搏,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立足祖国,放眼世界”的胸襟。

在此,笔者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罗列了一些经典视频及所对应的教学知识点,以供参考。

其他德育科目也有许多影视材料可用,在此不一一列举。因为有些影片是很多集的,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针对性地选择播放,也可布置学生放假回去观看。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我们认真钻研,定能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梁飞媛.教学方法的思变[J].教育学术月刊,2011(09):105-107.

[2]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14.

[3]扈中平,刘朝辉.我国教育目的的三个基本点[J].教育学术月刊,1991(02):7-10,18.

猜你喜欢

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依据
影视作品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情感教育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学校德育课中的运用
“生涯案例”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