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的成因及对策

2019-11-24高荣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书写习惯农村小学生成因

高荣

【摘要】小学階段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但是,在农村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不良的书写习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文章通过对农村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原因进行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农村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书写习惯;成因;对策

【基金项目】此文系陇南市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度LN[2018]59课题阶段成果之一。

目前,在农村小学生中,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不良的书写习惯:一是坐姿不正,头斜,腰弯,身斜,眼睛贴近书本,胸部紧靠课桌,有的甚至头枕胳膊,本子斜放;二是执笔有误,握笔又紧又死,斜度不足,高低不宜;三是笔顺颠倒,描字画字;四是心急意乱,急于求成,胡乱书写。

这些不良的书写习惯,致使字体歪斜,字迹潦草,不但影响书写的效果,而且会造成近视、斜视、驼背、脊椎弯曲、手指变形等身体方面的伤害,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写讲究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等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既关系到学生的写字质量,又关系到学生的视力以及身心健康。通过大量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形式的研究,现就农村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产生的原因以及教育对策做简要分析。

一、不良书写习惯产生的原因

农村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学校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对小学生个体而言,不是各种影响都有的,其影响程度又不是一样的。因此,要改变小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就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1.写字过早,急于求成。现在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上幼儿园后就让其学习写字。这是违背孩子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的。六周岁前的孩子身心正处在发育阶段,在生理上,各个关节灵活度和协调性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手指及腕部、肘部的各个关节还不是很灵活。让这么小的孩子执笔写字,自然难成规范。时间一长,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就养成了不良的执笔习惯。

2.家教缺失,导致“盲区”。农村家长长时间忙于农活,没时间陪孩子学习,使得孩子某方面的不良书写习惯不能得到家长的监督而被及时发现。而且现在多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都留给爷爷奶奶看管,孩子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得不到爷爷奶奶的纠正,孩子潦草的字迹他们也看不清楚,只要孩子写字做作业了,他们就高兴。

3.不懂方法,思想落后。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必要的方法。对孩子的作业不耐心辅导,只看完成与否,不管质量;或是发现不良书写习惯,就打骂相加,方法粗暴。有的家长甚至根本就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学习时他们看电视,导致孩子也是一边写字一边看电视。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吗?

(二)学校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学校教育中的某些不利因素,是造成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的主要因素。

1.教育行政主管在思想上不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没有针对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的改进计划。

2.忽视书法课,只抓教育教学质量。书法课成了“聋子耳朵”,无老师,无教室。

3.教师“三笔字”不过关,批语潦草,板书乱画,毛笔不通。“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老师又如何培养出书写认真、字迹整洁的学生呢?

4.教师重视不够,忽视学生平时书写的训练与及时监督矫正。

5.部分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学生赶时间完成作业,造成书写潦草,写字姿势错误。

(三)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一是认知水平不高,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小学生虽然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但是知觉的精确性仍然不够,知觉的分辨能力较低,在识字写字时只能记得字体的粗略轮廓,比如“自己”的“己”往往写成“已”或“巳”。

并且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要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摈除错误习惯,端正地坐在桌前认真地写作业,练字,是很难做到的。

二是思想认识不够,不重视书写的问题。多数学生认为,只要能把字写正确,作业完成,怎样做都可以,字迹潦草点也没事。

三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浮躁。部分学生不认真学习,得过且过,作业要么不写,要么“龙飞凤舞”。

二、改变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的措施

(一)父母应承担家庭教育的全部责任

父母给孩子关爱的同时,更应该关心孩子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是不能缺席的。

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小时候教育的重要性,不能为了金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其次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孩子成长发育规律,不能拔苗助长。再次要懂方法,注意矫正孩子不良书写的问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比如,孩子做作业时,家长陪伴一旁,孩子坐姿、执笔不正确了,提醒一下,书写潦草了,要求重做。孩子写作业时,家长不看电视,不做影响孩子学习的事,可以和孩子一起写,进行对比,相互评价。

(二)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校园是学生活动的重要阵地,良好的文化气氛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有有益的影响。

1.学校应制定相应制度,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既要求教师写好“三笔字”,又要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要认识到书写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把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作为核心素养来抓。开好上好书法课,配备书法教师,或对兼职书法教师进行专门培养,提高教师书写水平。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解决农村学校专业教师匮乏的困难。或在全校组织开展写字比赛、作业展览等活动,激发书写兴趣。

2.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小学生善于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自然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教师不规范的书写会直接影响学生,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书写的态度和学习的态度。所以,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板书还是批改作业,都要端正态度,认真规范书写,不潦草,不乱画,不使用简化字和繁体字。做到率先垂范,树立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用自己优美的字体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3.教師应具有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责任意识。一是熟悉目标,从严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书法教师和语文教师要熟知每个阶段的训练要求,把专项书写训练和日常书写习惯的养成结合好,其他代课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书写质量,严格要求学生。比如,首先,批改作业时不能只着眼于对错,对书写潦草的学生要求重做,对书写整齐的学生加以表扬。二是给予方法,要求学生写字时做到头正、身直、脚平。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比如,纠正坐姿方面,让学生写字时头顶一本书,以做到挺胸抬头;对执笔有误的学生,笔上套一根橡皮筋,固定在食指上。三是循序渐进法。尤其对于小学生,刚开始训练时,教师要耐心、细心地去指导、纠正,布置的书写任务要少,比如抄写一段话或一首古诗。随着年级的升高,书写内容逐渐增多。四是为学生“减负”,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写好字。因此,每位教师要具有强化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责任意识,有职责有义务抓好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把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当成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任务去认真完成,重视书写习惯的经常性训练。

(三)激发自我矫正动机

1.练字先练姿。写字之前,要求学生先念口诀再练字,随时注意提醒自己,或同学间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及时纠错。

2.养成书写前先观察的习惯。面对书写的内容,不要急于下笔,先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大意,分析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和偏旁比例,做到胸有成竹。如“村、杏”二字都有木字旁,但写法有别,“村”字左右结构,左边“木”最后一捺应变为点,让位右边“寸”字;“杏”上下结构,字上边“木”撇捺应舒展。

3.提高思想认识,去除消极思想。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是一个人学识、修养、品格的综合反映,要让学生知道:写字如做人。对于学习认真却有不良书写习惯的学生,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对于不认真学习、书写潦草的学生,要让他们认识到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但写一手漂亮的字总是有用的,去除学生应付、消极思想。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关系到人的终身发展,与任何人都息息相关。何况,矫正学生不良书写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综合工程,需要全体教师及家长的协作和参与。

只有人人重视,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把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教育阶段的各个学科,才能全面、彻底地矫正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为孩子的将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增辉.写字教育不可缺[J].高中生,2008(03):11.

[2]李启虹.浅议学生不良书写习惯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成功(教育) ,2008(03):66.

[3]韩秀兰.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J].甘肃科技纵横,2009(03):186-188.

猜你喜欢

书写习惯农村小学生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笔来不负墨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