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

2019-11-24李光莲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创新能力对策

李光莲

【摘要】人类发展的进步中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就是创新,这也是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文章根据初中音乐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能够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可行的理论支撑,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创新能力;学生;对策

创新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民族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关键。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肩负着培养新教育体系人才的重任。

现今,我国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这是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面临的一个挑战。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关键。

音乐课堂也是如此,教师要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营造融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感到自由轻松。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对培养音乐艺术过于注重,在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的过程中都是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没有区别对待学生,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因素,使得学生潜能发挥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学生上课过程中兴趣缺失,在课堂上不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主动学习,体会不到音乐课上的快乐。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教师也会失去创新、耐心和热情,使得课堂教学的根本意义变得模糊。如此循环就会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毫无生气,像一潭死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

所以说,要想使得课堂更加活跃,充满生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的增强,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就要对所有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找准切入点进行开发,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只有使得课堂活跃,才会使课堂创新有一定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如果课堂毫无生气,整节课教师都在不停地讲授知识,那么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这样的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课堂,学生并非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师说话又较为平淡,语言毫无起伏,学生肯定会对整个课堂失去兴趣,学习起来也毫无积极性,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会受到阻碍。而课堂过于严肃规范,又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新教育所倡导的合作活动就无法开展。在课堂问答时,也只是教师问、学生答这一简单枯燥环节,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会感觉压抑,不能与其他同学进行问题的探讨,个人的思维无法延伸,各种新奇的想法也会受到限制。同时,学习内容的单调性也是学生创新思维无法展开的一个重要因素。单一枯燥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主要因素。

(二)教育资源的缺乏

就现今的教育状况看,很多偏远地区教师资源缺乏,教师的素质较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不同地区间经济条件、地理位置、文化普及程度等有差距。因而偏远地区的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相对较低。这些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还有部分学校用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职音乐课,导致学生学到的音乐知识出现不规范或有漏洞,创新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音乐设施的落后也是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些贫困或者偏远地区,由于教育资金不足,学校音乐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必要的音乐设备是课堂有序进行的保障,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完善的教学设备。必要的音乐设备也是教学方法改进和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只有教学方法和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有发挥的可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音乐课堂上有专业知识和技术都比较全面的音乐教师,但是没有音乐设施的支撑,也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如此,就可以想象课堂会是怎样一种状态,学生的学习效率势必会大打折扣,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肯定会受到影响。家长以及学校领导层对于音乐课程的忽视,和资金上的不足是导致音乐配套设备缺乏的主要因素。在此情况下,音乐课程只能勉强开展。所以说,造成音乐课程创新不足以及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不足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音乐教育物资落后。

(三)学生需求和音乐内容之间存在矛盾

很多音乐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已经尽心尽力了,学习过程也很流畅,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较为缺乏。造成这样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音乐课程内容和学生自身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这一因素对于我们音乐教学目的的实现会形成很大的阻碍,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会有学生反映学习的内容难度过大,或者播放的歌曲不好听。还有些学生反映一些原理根本不明白,不想上音乐课。这些反馈实际上都是音乐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不一致所导致的。

不可否认,学校在进行音乐内容选择时,初衷是好的,其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素养和技术水平,只是没有深刻地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也没有结合实际,使得学生感觉音乐技能课枯燥乏味,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所降低。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这样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失败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无法实现。现今,很多学生非常喜爱流行音乐。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流行音乐比较大众化,让学生感觉亲近。相关学者曾做過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音乐课程较为平淡的班级,让学生自己唱喜欢的流行歌曲,同时推荐给身边的同学,结果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超过以往,都非常积极,还有一部分学生将自己的歌词本拿出来分享给同学。

这样的热情很少出现在初中音乐课堂上。事实上,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积极正面的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课堂创新能力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如何激发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学习兴趣
声乐教学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巧妙运用
基于初中音乐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