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2019-11-24倪霞
倪霞
【摘要】文章分析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征、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旨在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主体
新课改以来,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而且是认认真真、辛辛苦苦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点燃学生追求真理思想的火焰。
“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1]。
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高效率地将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系统传递给学生,便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教学过程。但是,随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不断变革,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人才的成长。
二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把学生由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不会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三是教师不能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
四是教材传授的内容而不能成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仍然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不能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2]。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征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所形成的要素结构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其基本特征是:一是学生角色发生变化,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二是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三是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从考虑如何高效、系统讲授转变成考虑如何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协商会话,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四是教学内容发生变化,学生由单纯从书本获取知识转变成通过自主学习从其他途径(课本、网络、图书馆)获取大量知识;五是教学媒体(黑板、教具、电子课件)作用发生变化,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3]。
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造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在知识信息爆炸的年代,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 甚至比掌握一两门学科知识还來得重要。
当然,在这种模式中,由于强调了学生的“学”, 因此,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当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大时, 就不容易使学生整体达到培养要求;当学生学习复杂知识时,就会因主动探索而使得效率降低。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是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大纲。这样的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必备的指导手册,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全面灵活检查学习效果。
二是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思考提问,上课采用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小组演讲等形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4]。
三是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方式,在平时测试中进行听、说、读、写的测试。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几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要全面评价一个学生,必须综合考查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综合能力考查,可以每学期进行几次活动检测,比如表演课本剧,办知识小报,举办朗读会,猜谜语,成语接龙等,既检测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效果,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把听、说、读、写平时测试和综合能力测试结合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全过程、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能够及时监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使考试的内容更加全面,考试的形式更加科学[5]。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1.传统惯性思维影响。受长期以来形成的“老师讲,学生听”传统习惯的影响,在信息时代,有的老师仍然存在“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的观念,“我不讲,你不就懂”,对学生(尤其是家庭教育环境好的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估计不足,等等。
2.非教学任务压力大,激励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政策亟待强化。繁杂的考核评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繁重的非教学任务给教师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相关的绩效、福利、职称晋升等政策的缺失,让教师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3.教学工作量增加,班级人数过多。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教师承担的教学班级和课程数量较多,有些教师要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同时,班额过大,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无法进行,降低了教学效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6]。
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第一,创新教育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要不断推动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模式创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信息的传播速度瞬息万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教师与学生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学”的单一教与学模式,而是学生从教师、家长、同学、电视、广播,尤其是通过互联网等多途径、多方位获取知识,可能教师讲的学生已经掌握,甚至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已经远远超过教师,教学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会成为“小老师”。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好奇的火焰”,充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尊重教师职业,回归教师本分。全社会要崇尚尊师重教的文化理念,人人喜爱教师职业,个个想当教师,切实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能够安居乐业,心无旁骛,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政府,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减少一些考察、参观、督导等干预教师正常教学秩序的活动,减轻教师应付各种检查示范的心理压力,淡化一些引起教师矛盾的评优评级,取消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论文和课题的相关要求,突出课题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使教师回归本分,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第三,加大教育投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国家要加大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尤其是西部地區的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包括经费的投入,设施、设备的投入,以及音乐、体育、美术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配给。经费的投入切实解决教室、实验室和语音室不足的问题,解决中小学音、体、美和信息技术教室缺失的问题,改变六七十个小孩挤在一间教室的现状;设施与设备的投入就是让西部地区的中小学生有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械,有实践活动的实验仪器和材料,有英语听力练习的语音室,有多媒体学习的计算机,使不输在小学教育的起跑线上;音、体、美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配给就是改变西部中小学音、体、美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严重缺失的现象:一方面,音、体、美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配备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师资上的保障,另一方面,音、体、美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配给使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在本专业课上下功夫钻研,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同时也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高小雄.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11):43.
[2]王晓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04):92.
[3]姚雷.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27-128.
[4]张莲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9(10):93.
[5]胡丽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42-43.
[6]沈立新.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