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药剂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与总结

2019-11-24吴金美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方法

吴金美

【摘要】对于每个药剂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药理学都是必备的。但药理学涉及诸多药品种类,理论部分更是晦涩难懂,学生在學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善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文章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中职药剂学专业的一些教学研究方法。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方法;实践与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池市卫生学校2016年度科学研究立项课题“WPBL教学模式在中职卫校药物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项目编号GXZZJG2016B120)。

由于药剂专业的教学特点,许多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药理学时还没有亲身在临床医学中实践过,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只有书本和老师的授课内容。这使得本来就复杂繁多、晦涩难懂的药理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就更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高效率地授课,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一、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对自我学习的管束力较低,同时考虑到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多和学科素养并不是很高,所以在药理学每节课的课堂容量上,教师要尽可能地优化设计,突出重难点。

首先,教师要通览教学内容,对课堂容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从整体把握,综合分析,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内在储备,分析出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图表的方法,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罗列出来,将抽象复杂的文字通过图表形象展示,化繁为简,提纲挈领,使学生对一节课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也能在授课时对于重难点进行详细解读,其他内容简单提过,或留给学生下去自习。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坚持传统讲授法教学模式,夯实学生药学基础

中职学生虽然自学能力不及本科生,但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力以及形象记忆新知识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务必把知识的传授放在首位。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坚持传统的讲授法。

虽然传统的讲授法有平淡乏味、不够形象等缺点,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他们能够静心学习新知识的最好途径。教师把大量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再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特点,然后通过上课的方式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随时补充,融入自己突发的灵感,也可以根据当节课学生的实际状态做出及时调整,以达到最好的听课效果。

在药理学授课过程中,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做到的,只有深刻地把握不同药物、药理、药性,才能为以后的临床医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善用多媒体教学

上文说到,中职学生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较高。紧抓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兴技术,满足大部分学生的猎奇心理,运用新奇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在药理学授课中,如何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使学生真正理解其特点,从而学以致用,是药理学授课的关键。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必定会在讲课时用实例来引入知识,而不是对着晦涩的理论咬文嚼字。

多媒体技术集音频影像播放、文字图片展示于一体。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被应用到了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其中,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最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把一些典型案例整合成为课件,以图片或者影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再把一些抽象的药学理论知识渗透进去,化抽象为具体,最终必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药理学大多数理论知识都是先在临床实践中产生,再经过实践的验证,最终由理论学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

由此可以窥探药理学教育的特点,不能只是直白乏味地说教。教师首先应该对药理学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明了在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疑惑。然后在课堂授课时,要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抛出问题。这样学生首先需要把知识内化,再以外化的方式提出问题,那么最后一步就剩下解决问题了。

关于问题的解决,教师也不能马上把正确答案丢给学生,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这个环节重在过程,即使没能得到最后的答案,也可以在讨论中获得不同解决问题的视角,开拓学生的思路。

这样一套完整的教学过程下来,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将知识反复巩固,最终达到彻底地理解和吸收。

五、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总结方法技巧

(一)善用口诀法总结规律

药理学的记忆内容体系是庞大的,但又必须做到熟记于心才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临床实践做准备。

巧用口诀法的“巧”,主要是体现在通过口诀句句押韵的特点,把诸多知识点串联到一起,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就达到了深刻记忆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比如,在记忆麻醉药物时,对于不同麻醉药物的药性药理必须要明确区分,坚决杜绝在临床实践中出现误用、滥用。这时,就可以借助口诀法,编出一段朗朗上口的小歌诀:“局麻用完不要混,丁卡表麻不浸润,普卡不表防过敏,利多卡因效全能。”这样一首短短四句的歌诀,囊括了三种药物的药性,将复杂的文字和抽象的药学理论浓缩成精华呈现给学生。不需要拗口地背诵,学生只需要在闲暇之余多读上两遍,就基本可以脱口而出了。

(二)巧用比喻,注重与现实生活结合

生动具体的比喻能使复杂抽象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消化、吸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心脏衰竭药理知识时,以一匹负荷超载的骆驼比喻慢慢衰竭的心脏。骆驼在广袤无垠的沙漠里负重前行,驼峰驼满了重重的货物,它已经以这样的姿态在一望无际的沙海里走了整整一天,它的步伐越来越慢,也越来越虚弱,那么如何才能为它减去一些负担,使它可以继续走下去呢?这时,就需要一些粮草来为骆驼补充体力了,这些粮草对于心脏来说,就是强心的药物。或者从骆驼身上卸下去一些货物,转移到主人身上。对于心脏来说,就是一些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了。第三种方法就是干脆停下来就地休息,保存和恢复骆驼的体力。心脏如果想要得到这样的休整和恢复,需要的就是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的药物。

这样一个简单的比喻,把心脏衰竭的发病原因及相应的辅助、緩解药物全都概括在内,十分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而又晦涩难懂的药理知识,以及不同药物作用机制,开拓出了一条新的药物研发思路。

(三)构建新旧知识的相关联系

药理学很多章节的知识看似零散,其实内在是十分有联系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药理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一条主线,串联起不同的章节,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对知识的全面融会贯通。

例如,拟多巴胺药左旋多巴和抗多巴胺药氯丙嗪分别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精神失常,这两种药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时会致使中枢神经紊乱,进而引发精神症状;而氯丙嗪治疗精神病时,会引起帕金森症。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这里,一个药物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所针对的症状,正是另一个药物的不良反应。

除了以上的联系之外,这两种药物之间似乎还有着相同的副作用。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但最终都会导致多动症等不良反应。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不需要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全部讲解透彻,而是直接丢给学生,尽力培养中职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使得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从被动变为主动。

一前一后,新旧知识联系对比,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从有联系的两项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别入手研究,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新的知识点,而且对旧的知识做了温习,更在新旧知识之间实现了融会贯通。

(四)创新运用实验教学法

药理学传统的实验模式是给出已知的药物药性,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去对已知的结果进行验证,不用太耗费脑力。这就造成了有些学生为了既定的结论而生搬硬套,强行与结论牵扯,完全没有达到药理学实验所要求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药理学实验研究进行创新。

比如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相关的实验,反其道而行之,与传统的验证式实验划清界限。首先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答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提出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流程,整个实验完成后,要进行相关的总结、反思,从而归整出一份实验报告。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得到提高。

药理学内容构成极为庞大繁多,涉及了太多药品药性的研究。对于中职药剂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在有限的知识储备下完成对这样一门学科的学习呢?这是中职教育中学生和教师都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药理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入手,结合中职学生的一些特点,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总结了一些切实有用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德荣,张占栋.浅析在药理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9):321.

[2]吴启南.《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方法浅析可[J].中医药学刊,2010(08):13.

[3]田景明,王晓琴,鄢长华.中药鉴定学教学方法探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08):46.

猜你喜欢

药理学教学方法
学习迁移理论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布鲁纳理论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药理学教学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药理学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