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2019-11-24钟明惠
钟明惠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英语教学目前所确定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如此。传统的高职英语只是一门一般的公共基础课程,随着英语等级考试的出现,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技能。所以我们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出新的适合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系统。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一、高职英语教学背景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一批有一定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实际性人才,教育方面应该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把知识灌输作为重点,而高职教育真正的需求不是如此。这就导致高职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高职毕业生也往往很难找到工作。这一现象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十分突出。我们要对高职英语的定位和评价等问题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
国外尤其是日本特别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的设置。在文化基础课的设置中,学生的能力成为培养的重要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情况。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叫作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对象一般为初中毕业生,这些学校学制一般为5年,其中的一般教养课程总学分甚至还高于专业课。除此之外,还开设有国语、保健、保育、英语、数学等科目,这些理论类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年和第二年,这些课程学分几乎占一般教养课程总学分的一半。可见日本很重视文化基础课。而且在两年的集中学习结束后,剩下三年更多的是进行理论教学,使学生真正投身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学有所用,更快地得到社会的认可。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人才需求的不平衡使培养出的人才无法真正得到就业机会。再就是教育模式的问题,特色不足,教学结构科学性不足,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需求就脱轨了。高等职业教育水平距离高等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很一般,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相比,竞争力不足,就业更困难。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新的职业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实践工作。目前我们职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对于这些问题,政府和教育机构需要共同努力,对职业教育体制进行优化改造,真正做到与人才市场接轨,特色教育也使学生能被社会和企业更加认可。我们目前要顺应时代发展,开展招生、教育、就业一条龙服务。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各行各业都开始对英语人才有了需求。因为市场需要英语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就应该根据市场需要,转变发展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功底和英语实践能力。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将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英文信息。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应该将英语作为一种学习新事物的工具。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还是十分显著的。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英语教学方式只是对通常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抄袭,而没有根据学生未来可能面临的情况进行设定,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单方面讲授课文,只重视理论,缺乏实践。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缺少教学动力,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如意,教学质量较差,导致学生缺乏竞争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弊端太过明显,亟需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教育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业务问题。
教学质量是学校最基础的体现。在所有的科目中,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课时最多,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是高职学校教学的一个通病。每次考试英语得高分的学生很少,教师不重视,学生自然更不重视。A/B级通过率也很低,通常只有20%左右,PETS和非专业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就更低了。这样如何才能够真正进入社会从事英语方面的工作?
当然,这与生源质量也有一定的关系。高职学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统招生和单招生。单招生来源比较广,往往英语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更是十分弱。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比起高等学校并不浓厚,学生普遍不太重视或者害怕学英语方面的知识。合班授课学生人数太多,教师无法照顾所有学生,导致教学效果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往往也无法落实,师生之间无法很好地互动,长期下去,英语教学停滞不前也就不足為奇了。有些高职教师的责任心并不强,不用心去教,甚至对学生扰乱纪律的现象也不管理。他们觉得这些反正不与奖金挂钩,得过且过。教书育人本身就是一种慢活,要想教得好,就需要许多次的实践。这些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规范和加强教学管理,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行为,大力加强教风建设。
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不令人满意。公共英语教学目标还不够清晰,由于各方面原因,教学质量还很低下;教材建设十分缓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管理程度不高;考核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英语第二课堂不活跃:这些对于公共英语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改革,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有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许多年,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再加上这几年招生录取制度有了巨大的改动,生源大战在不知不觉中持续升温,这种矛盾更加凸显出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毕业生压力更大,但机遇也更多。这就促使高职院校必须进行进一步改革,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共英语课是高职院校每个非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在高职教育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职教材与本科教材应该有所不同,突出其独特的实用性和职业性。然而高职教材的类别太少,已经用了很多年,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变化。高职教材的内容难度要比本科教材低一些,但必须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少之又少,有时新开设一门课程却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导致学生只能听“天书”,等有教材的时候已经跟不上教学进度了。
三、总结
教学改革任务复杂艰巨又浩大,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上到国家政策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到基层后勤服务和每位教师,需要各个层级、各个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积极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出力献策。未来的高职教育肯定会越来越好,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龚闻芳.建构主义背景下基于学生认知风格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J].当代职业教育,2016(01):43-47.
[2]李明君,刘艾琳.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及实施[J].才智,2017(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