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11-24李秀琴

教育界·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李秀琴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物有了兴趣才更愿意去学习它。小学语文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素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个人素养;课堂导入;教学方法

想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而且要在课堂上优化课题的导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

(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用师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温暖,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端正自身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地为其讲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信任教师,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最后,教师应该利用有效的时间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动向,帮助学生制订符合自身条件的学习计划,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例如,某位学生最近总是在同类型的问题上频繁出错,这时教师就应该主动与该学生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让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二)教师应该提升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形象

首先,教师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一个好的形象必然会给学生留下很好的印象,如果一个教师整天邋邋遢遢,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甚至会使学生抵触自己的课堂教学。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俗话说,教师具有示范性,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模仿范围中,良好的教师形象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師的情绪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例如,教师在课后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非常糟糕,但在课堂上无法平复自己的心情,甚至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这样做不仅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且会影响到本堂课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情,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三)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文化素养越高越有助于透彻地了解重难点知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呢?

第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语文学科的知识。第二,对于学校组织的专业课培训积极参加。第三,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不断探索新的知识。第四,教师应该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

二、优化课堂导入

众所周知,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导入课程的方法就是直接导入法,也就是说在开始上课后就直接导入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这种导入不新颖,没有一点乐趣。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丰富导入方式,具体方式如下。

(一)故事导入

小学生比较天真幼稚,大多数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尤其是那些神奇的童话故事。如果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或者相关的书籍搜集与课题相关联的故事,以此来导入课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故事带来的乐趣,从而加深他们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喜爱。第二,教师可以在教室的板报上设置一个故事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意义的小故事写在板报上和大家分享。第三,教师可以开展与故事有关的交流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去搜集有关的小故事或者发散思维去编写小故事,并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

(二)歌曲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歌曲导入本节课。例如在《小书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或者自己歌唱《上学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三)旅游导入

针对一些关于景点的课文或者课文中提到的某些著名的城市,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来导入课题。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玩,当教师以旅游导入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也可以提升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四)联系旧知识导入

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联系之前学习的旧知识,温故知新。也就是说,通过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学习到新的知识,在温习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亲切感,让学生感觉不到陌生,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喜爱之情。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且这些问题必须是小学生喜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小学语文在小学所有科目中是最基础的科目,学好小学语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高中语文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小学生都喜欢被夸,一句表扬的话足以让他们兴奋很久,教师的表扬可能会让学生之后得到更好的发展。表扬分为很多种,对于一些学困生可以进行激励性的表扬,比如“你的想法真独特”“其实你已经很聪明了,老师相信只要你再多一些努力,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等。这样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使学生爱上语文课。所以,教师应该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公平对待,让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总之,想要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就应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只要教师肯创新,肯用功,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秀池.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7,20(20):83-84.

[2]张开龙.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学周刊,2018(06):74-75.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