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中美术教学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2019-11-24李颖

教育界·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力想象力

李颖

【摘要】美术是一门亟需创造活力和想象力的学科,除了基本绘画技巧的传授,教师更需要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文章探究了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希望对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发展有一些助益。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力;想象力

美术作为艺术和人文学科中的一类,十分注重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在目前的美术教育当中,技法的比重过大,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操方面的培养则不足,考查方式也过于单一和传统。这导致学生按照考查的要求来进行平时的训练,只注重功利的训练效用,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日常培养。目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要求学生除了在一个领域内积累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在其他方面有所了解和涉猎,做到既有专识又有通识。在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当中,美术课的教学工作应当抛弃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更多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尽情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单一

在目前的美术课堂上,有的教师通常会设定单一的练习主题,让学生对某一技法进行大量的训练,而对于这一绘画技巧背后的故事以及所传递出来的美学思想并没有做更加深入的讲解,对于美术史的发展以及绘画技巧的演变并没有做基本的普及。学生只是单一片面地了解这个绘画技巧,却没有了解绘画技巧所传达出来的美感。任何艺术作品都要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来进行观察和欣赏,如果教师没有对绘画作品的背景和历史进行普及,学生就不能真正地了解这一绘画作品。学生单纯地对绘画技巧进行大量的重复的训练,并不能体会到美术的艺术美感,也不能体会到任何的乐趣,严重的甚至会对这一学科产生厌烦心理。这些都与美术课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二)创造空间不足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绘画作业往往设置太多的限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定好的主题来进行创作。艺术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需要学生主动留心观察,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发现美并提炼出美术创作的主题。如果教师事先设定好了创作主题,那么学生就会依照这个主题去刻意地寻找相关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画作,并不是通过真实情感而迸发出来的创造活力,而是沿着事先安排好的主题刻意捕捉的。

(三)评价体系刻板传统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时,采取的评估模板往往太过单一和局限,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广阔的个人发挥的创造空间。每个人的艺术空间都有所不同,学生在绘画领域进行自己的创造和革新,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同和支持。教师需要变革以往的评价体系,更加关注和了解学生个人特色和创作特性,去发现学生创作的独特的美感,而不是以传统美学的观点去评价学生的画作。有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评估模式,学生的个人创造性会得到重视,从而正向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个人特色发挥,在绘画时更多地投入个人情感,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进行美术基础造型的训练,如果没有扎实的美术技术,很难理解课堂上的美术教学内容,学习效率也会比较低。在很多教学安排当中,美术课一般一周只有两课时,这两课时的教学完全不能达到好的美术训练效果;而且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任何的美术基础,如果教师持续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难免会有厌学情绪。

故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首先应让学生理解学习美术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再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面,而将美术作业的训练作为辅助进行教学。具体来讲,美术课堂的教学应该追求讲解更加简洁,加快教学速度和频率。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周的美术课堂上进行新的美术内容的讲解,并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用于观察的作品,依据每个观察作品的不同,通过生动的讲解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锻炼,使其能够快速找到观察作品的本质特征,然后再教导学生使用光影、结构、创意等方面的素描手法或者速写写生手法进行作品的绘画,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美术作品结合起来,为今后更深入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以往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故其在美术创作中应该更具有创造力。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美术作品发光发彩的关键。创造力的培养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进行色彩教学时,不采用常规的对着静止的实物进行作画,让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色彩肌理上而不必再从装饰色彩的学习入手,可以让学生利用油墨、水粉或水彩颜料、粉笔、油画笔等色彩工具进行自行搭配,还可使用牛乳、水、油、油漆等生活中常常会用到的材料进行调色。有关绘画的材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素描纸、普通纸张、玻璃、墙壁等材质都可以用来绘画。最后,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绘画手法进行创作,在美术作品中,往往某一处点缀的浓淡都可能会影响视觉效果。让学生不断采用新方法进行绘图的过程,就是不断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过程。学生初步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就能更好地对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培养。

(三)激励性教学

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對学生进行激励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激励教学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言语激励。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其外貌形态、智商、内心承受能力等都有很大差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不足之处,指出其问题所在,并帮助其改正提高。

二是手段激励。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努力的一方面被展示出来。很多学生创作了美术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往往只有自己一个人知晓,并不会得到其他人的欣赏。可以采取举办作品展览会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展览会上进行展示。即使这些美术作品有些创作得并不成功,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通过展览,学生能知晓自己的努力成果会得到他人的欣赏,就会积极地去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希望得到观看者的认可。此外,还可以将学生的美术作品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在学生学习了新知识,进行了新的美术创作之后,再将其以往的作品拿出来进行对比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创造力想象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