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拔河运动的林格曼效应
——以大学生拔河竞技为例

2019-11-24颜刚威崔亚娟

运动精品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绳子效应个体

颜刚威 崔亚娟

(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分析研究院,澳门 999078)

拔河是一种激烈的运动项目,相信不少的人都曾经参加过,尤其是在中小学时期,首次接触到拔河。它是一项既简单易学,又容易安排场地的运动,因此广泛地受到全球各国大中小学校的欢迎,从而培养学生们的集体精神与思想。同时,学校能够透过安排拔河比赛,让班级之间进行竞赛,使班级气氛得到凝聚,有利于学生积极为班级争光。另外,体育老师通过教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拔河运动的规则和技术,希望他们能够在运动当中获得快乐与激情,明白到运动的真正核心价值[1]。

1 拔河概述

拔河是一项对抗性较高的运动,但不会引发运动员双方发生激烈的肢体碰撞,它的安全性与其他运动项目来比较,算是相对良好的。正因为拔河运动有着如此的特殊,它早已经遍布世界各国,均有不少的人民参与。时至当今,在我国大学校园内,无论是日常的体育课程,还是校方举行的运动会当中,依然可以看到拔河运动项目的存在,足以证明它的受欢迎程度。另外,拔河这一项目需要足够的人数才能开展,因此要注意双方人数是否充足(一般要多于8 人为一队伍),避免人数过少进行比赛,而在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性。

1.1 拔河的历史

拔河运动绝非是一项近代才开始的活动与竞技,其实它富含久远的历史意义。目前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2],大概在春秋战国时期略有记载拔河运动,当时称为“牵钩”,其主要目的是用来训练士兵的体能和意志。其后数年,渐渐地发展和转变,让士兵们把坚韧粗大的绳子和金属钩互相勾着船只,双方进行拉扯绳子,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船只,防止它逃跑和离开,从而锻炼士兵的作战能力,它与现代拔河运动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是拔河的早期雏形。在春秋战国以后,这个训练项目由军方扩展至民间,并得到广泛的流传,它的性质与意义也得到极大的改变,不再单纯是为了打仗而做的训练,更多的是增强老百姓的体能,王铁新学者[3]认为,它是当时人民一种科学的锻炼方式,而且其竞技方式又富含趣味性,是相当受到人民的热衷。在唐宋朝时期,更是广为人知,拔河这一项运动已经是有表演节目的性质,它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当作大型演出,甚至受到皇帝和高官的热爱,根据乔孟杰学者[4]的研究结论提到,唐中宗与唐玄宗都是十分热爱拔河运动;同时也制定了许多相关的规则,保障运动员双方的人数平衡和安全,达到全新面貌的拔河比赛。

1.2 拔河的精神

拔河运动项目中,不仅需要个人在体能上的锻炼,更注重的是团队的精神意志,彼此队友间互相信赖,共同争取最大的胜利。在许多的拔河比赛当中,可以发现绝非体型上占有优势的大学生,他所属的队伍就必然能够胜出比赛,反而是集体精神高度一致的队伍,更容易在比赛中获胜。这种特殊性的产生,是由于拔河运动需要运动员最大的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以及集体意识作用,方可使拔河发生最大的效能,继而战胜强大的对手。如果想要在拔河比赛中获胜,一方面个体要明白到在比赛结束之前,都绝对不能够松手,锲而不舍地保持个人高度意识状态,誓要战胜对方团队;另一方面,要和队员齐心协力地用心拉绳子,听着教练的节奏去做,保持平稳呼吸去拉,最终必然能够得胜。它的精神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而是需要队员的团结精神,彼此的耐心和协调能力,更是显得极为重要。

1.3 拔河的技巧

虽然拔河运动是一项人人都可参与的活动,而且它所需要的场地要求和个人道具也较为简易,但是它的技巧其实一点都不简单。首次要学习它的基本姿势,尽量保持重心的平稳,而且又要利用到双手与双脚的力量,保持着安全的状态去应对拔河运动。同时,运动过程中要掌握好平稳,防止被对方的力量导致个体的姿态打乱,让体重较重的人士站在最后方,以体重去抵消对方的拉力,保持绳子不被对方拉走;让力气较大的人士站在最前方,令绳子顺利地往自身方向靠拢,这才是达到最大效率的拔河方式。另外,不单是个体位置摆放和体能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忍受对方拉所产生的巨大能量,稳住了我方绳子,为了降低重心以低姿态维持,并需要大家一同配合着节奏,同一时间发出力气拉动绳子,使绳子变直更有利于我方获胜。值得注意的是,当双方的技巧和力量都势均力敌时,会出现绳子保持平衡的状态,那一方都没办法使绳子靠拢,这时候更需要团体精神,抱着永不放弃的决心,与队员们一齐坚持下去,直至胜负分出之前,是相当消耗个体的体力和精神。

2 林格曼效应概述

林格曼效应(Ringelmann Effect),又可以称为社会性逃逸现象或社会懈怠,它最早是由现代学者林格曼[5]所发现,并以他的名字来取该心理现象。他透过实验的方式,去测量人们在拔河运动时,所释放出的力量到底有多少,通过记载每个人的最大拉力,以及团队形式时的拉力。本来会以为团体在进行拔河运动,应当产生足够大的拉力,或者稍微降低一点点,但结果是人越多时,其产生的力量却不成正比,大家的表现出现明显下降,其效果犹如曲线式下滑;证明在该团队当中,有一部分人或者是全部,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力量水平,不愿意在为整体而尽心卖力。

2.1 林格曼效应的基本概念

从林格曼学者所设计的实验,可以得到一些该效应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在单独一个人时,由于不会受到太多外界的影响,其表现基本上是反映出个体的能力是多少,因此在没有任何借口的情况下,尽力地展示个人最大限度的力量。至于在群体合作的时候,多人共同合力拉扯绳子,他们发挥的表现,大不如预计中力量那么足够,反而可以准确地测量出他们有意地把个人的力量降低,导致在群体拔河运动,未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其具体表现不如意。这种奇特的现象,其实不仅仅是在拔河运动才能体现出来,在某些非关键时刻的竞技或活动中,团队行动的发挥表现会与该效应相似,人们有意无意间呈现出个体懈怠的状态。当团队顺利获胜后,个体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也是团队中的一份子,有积极地付出和投入;相反,当团队的结果是失败时,个体会把失败归因于团队的问题,认为是集体精神不足够,队员并未互相配合,整体表现未如理想,个人尝试把失败的责任推卸至外界,达到保护个体内心的不安感。

2.2 林格曼效应的影响

从林格曼效应可以明确地发现,人们在群体当中,自然地会想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不愿意为团队拼命,更何况不论成败都可以轻松地推卸责任。因此,它的影响性是对于整个团队和社会都有莫大的危害,不利于集体发展与利益。譬如说,对于老师安排的集体作业,大学生容易会互相偷懒,不愿独自去处理作业,宁愿最后随随便便把它完成交给老师,他们会想着反正大不了和团队成员一齐低分而已。尤其是部分大学生的心智没有完全发育,更容易产生林格曼效应,影响了他们努力学习的积极性,破坏了他们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班级积极向上的气氛、校园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大学拔河运动与林格曼效应

拔河运动与林格曼效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与影响,使得大学生在面对集体任务时,容易表现出懒惰和不愿努力的情况,使得其效率大大降低。

3.1 拔河的集体精神不协调

拔河运动是讲究高度集中的团队意识,每一个成员的体能状况固然是重要的,但更着重于他们是否能共同齐心协力争取胜利。大学生在同一个班级里,由于他们的个性是不一的。各个人都是独特的,在拔河运动中就是要让他们体会到,从个人的自我意识状态,转变为团队里的集体自我意识状态。大学生们都是拔河队伍的成员之一,不分彼此高低,也不能单靠一人之力去应付对方的队伍。故此,大学生在进行该项目前,是防范林格曼效应的发生,避免集体精神受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知道,自己是受重视的,也要尊重其他的同学,更要对他人产生信赖感,以争取胜利为共同目标。如果学生们的集体精神不足够,未能培养出良好的团结思想,在拔河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放弃的念头,不利于他们学习拔河的精髓。

3.2 拔河的个人意识松懈

在进行拔河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竞技中可能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持久战,双方彼此的绳子都无法有太大的变动,维持着僵硬的状态。这个关键时刻,双方的运动选手都容易出现意识松懈,内心抱着侥幸的态度去比赛,个体会认为在整个团队当中,自己稍微放轻松一点点,并不会对集体有太大的影响,甚至是可忽略不计的,绝不会因此而导致集体的失败。个人受到这种错误的认知方式影响之下,在如此激烈的拔河运动,产生了一点负面的影响性,使得团体的力量降低;直至整个拔河的全数队员都产生了相似的认知方式时,这种负面影响的威力,就不再是一丁点,而是使得队伍的拔河能力大幅度地减低,最终让比赛输掉。因此,拔河运动是极为重视运动员的个人意志力,防止大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出现意志力低下,继而影响了团队应有的实力。关于提高学生的意志力,透过认知-情绪控制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意志力,达到避免意识松懈的现象。

3.3 拔河的效率降低

当拔河运动的集体意识低下时,团队的各个成员也会出现忪懈的心态,最后几乎是完全符合林格曼效应,导致整个拔河团队的失败结局。由于个体的意识层面出现了错误的认知方式,容易把本应属于自身的责任归咎于团队,而团队的精神又不够集中,再次把责任归咎于外界因素,使到大学生拔河运动的效率降低,其成绩结果是不理想的,也是不能因此而接受。为了防范拔河运动的效率出现减少,避免形成恶性循环。应当要注意个体与团队之间的关系,重新协助大学生认清问题的根源,杜绝林格曼效应所产生的气氛与环境,让他们在拔河运动里,尽全力地发挥出个人所有的能力与体力。

4 拔河运动中林格曼效应的避免与防范

4.1 责任感

拔河运动是需要大学生有更充足的责任感。从比赛的开始至结束的期间,拿起绳子的一瞬间就代表着永不放手。体育老师要给予学生一种正向的观念,要为了自己,为了拔河团队的整体利益,必须要一直用尽力气去拉绳子,这是一种责任感,也是对其他同学负责。绝不要因一时疲惫,而稍微放松身心,这是对团队的成员不负责。学生们应当努力地共同奋斗,建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与思想,培养出个体与团队之间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在拔河运动过程中,不会再萌生放弃的消极想法。譬如说,在日常的拔河训练期间,要求输的一方学生,自我反省和反思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让他们自由地讨论;当有部分学生尝试把责任推卸至团队时,体育老师应当及时作出恰当的提醒,使他们慢慢理解到真正的问题根源,是在于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因素,而不是责怪他人和团队。当大学生能够背起应有的责任时,自然地能够进一步提升拔河运动的能力,也能培养出他们的团结思想,由个人主义转变为集体主义。

4.2 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不仅是大学生在拔河运动中要学习的事,也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掌握它。他们的心理发育状况未充够完善,对于团结就是力量难以彻底理解,不懂得集体的荣誉远大于个人的荣誉,它是一种人们要热爱和关注团队,甚至是无条件地为团队作出贡献,义务地卖力,才能够真正体验到集体荣誉感的美好。如果每一位学生都是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不会为集体的声誉而捍卫应有的权利,个体就不能与其他同学发生团结的关系,这个拔河队伍也会很快进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因此,体育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尤其是针对独生子女和家中的掌上明珠,容易迷失于自我中心思想,不理解集体利益与自身的密切关系。要让大学生积极学习集体荣誉感,老师可以对拔河运动中胜利的一方,以表扬的方式赞美;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只单独称赞某一位同学,而是对整个队伍,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会理解到拔河的胜利不是单靠自己的能力,是我与团队的共同胜利,对集体有着高度的信任,以及事事关心队伍的一切。

4.3 运动精神

体育教师必然要让大学生知道的是,拔河运动的输赢关系,要勇敢地接受失败时的悲痛,快乐地迎来成功时的喜悦。虽然有时候学生们已经有良好的团队精神,队员已经接受了适当的体能训练,其拔河技巧也早已熟悉,但是依然可能会迎接失败的来临,给同学带来沉重的打击,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士气,甚至诱发林格曼效应的产生,令团队不能重新振作。因此,老师应当要在比赛前,培养学生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不良事件和过度负面情绪的发生,要教育他们学习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过程追求是乐趣的方式,胜负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做到永不放弃的精神,与他人应该团结一致和奋斗不懈。即使学生面对失败时,也不必感到难以接受,而向周遭的人抱怨,反而是刺激个体要继续接受训练,务必下次战胜对手。同时,体育老师要指引他们明白,拔河并不是只在乎输赢,而是这一个紧急又激烈的竞技过程,彼此双方都获得的快感。

5 小结

本文讨论拔河运动与林格曼效应的关系,希望把当中优良的部分传递至大学生,让他们能够更进一步地明白个人与集体的并存关系。在校内体育课程当中,用简单有趣的拔河运动吸引学生参与,便可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另外也能提前防范林格曼效应的出现,让他们及早了解到过度的自我中心思想,是一种不成熟的思考与认知方式,真正要获得成长,不仅是躯体上的健硕,同时要培育出强大的精神。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优势人才。

猜你喜欢

绳子效应个体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寻宝藏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死海效应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取绳子
芝麻开门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