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19-11-23俞艺彬

速读·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协同育人高校辅导员

俞艺彬

◆摘  要: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在大学生成长成才和立德树人工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两支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互补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工作新格局,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议题。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协同育人

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在具体工作开展中,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事务性的处理,侧重实践育人工作;思政教師侧重思政理论学习,做好思想政治理念和道德规范的引导。两者虽同为“大思政”范畴,但侧重点不同,实践和理论的分离,让思政教育依然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如何将两支队伍有机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填补各自劣势,成为这几年高校思政教育一直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出了总要求,同时也为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当下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不是不接受,不是不认可,而是认为其内容对自身的发展“没有用”、“太遥远”“难理解”而导致不喜欢,这让思政教师常常陷入没有“亲学生”的窘境;而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约束和训导,由于专业性的问题,很多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会出现理论功底薄弱,教育缺乏说服力等问题。因此,只有两支队伍有机融合,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进教材,进课堂,还能因为解决个体问题而进每一个学生的头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二、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存在的障碍

思政一线工作者虽一直强调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但两支队伍管理模式的不同,使得协同育人工作一直难以推进。高校辅导员属于学校行政管理系列,由学校学工部和分院(系)双重领导,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学生奖勤补助、团学、心理、就业等,解决学生除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而思政教师主要负责思政理论课教学,由思政教研室直接管理,属于教师系列。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长于具体事务的处理而短于理论说教。高校辅导员的学科背景要求最早可见于1951年教育部通过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强调“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工作”,其学科背景要求与政治相关,能够开展学生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演变至今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随着高校教育界的改革,辅导员的学科背景专业范围比较广,囊括各学科。非思想政治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因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往往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无从下手,即使是思想政治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忙于繁琐事务的处理,脱离理论学习太久而专业性日益薄弱。同时,辅导员晋升渠道狭窄,每年能够得到提拔的机会不多,很多能够理论和实践两手抓的优秀辅导员苦于出口少,发展窄,在年复一年的失望中消磨了自己的职业热情。

另一方面思政教师理论深度有余但了解学生不够。由于职称评定的硬性规定,同时每年都有科研和教改的压力,思政教师往往更热衷于申请课题、发表论文或者是带队比赛,和学生的接触大多来自于课堂上的互动或者是小部分私下的提问,当学生在生活、社会中遇到困难困惑时,不能及时因地制宜的讲解和引导,课堂教学不能紧密切合实际,答疑解惑,而思政内容的专业性决定了一旦理论教学脱离实践应用,学生必然会对思政课失去兴趣。思政教师虽然很想深入了解学生,但无奈于硬性指标的压力而缺乏精力,再加上现在的大学都是走班制,接触学生的机会就更少了。

三、推进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这属于主渠道,其次,通过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属于主阵地。高校要认识到主渠道和主阵地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制,纳入同一个管理系统,选拔同时具有领导学生活动和思政功底深厚的教师,既可担任辅导员又能胜任思政教师,大力提高育人效果。要完善晋升和奖励机制,当前两支队伍无法有机融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辅导员+思政教师的组合没有清晰的晋升渠道和优厚的奖励方式,学校可以将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考核和津贴结合起来,设立各种奖励基金,调动两支队伍的积极性,且将职称评定与辅导员工作年限相结合,这不仅能够提高辅导员工作和思政教学的整体水平,也有利于两支队伍全身心的投入全方位育人工作当中。

(二)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两支队伍从两个方向进行交流,即思政教师参与辅导员工作和辅导员参与思政部分教学环节。思政教师通过一定程序的审核批准成为一名兼职辅导员,参与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社会实践等工作,有思政教师的参与,能够大大提高学生活动的政治性,避免泛娱乐化和庸俗化;辅导员通过一定程序的审核批准成为一名兼职思政教师,参与思政课程听课、讨论以及课程评定等工作,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环节,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将之运用于自己实际工作当中,不仅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也拓宽了自己的发展路径。

四、结论

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两支队伍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两者在围绕学生问题上能够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工作不留死角、反应及时、处理精准,能够让“立德树人”这个“大思政”目标得以真正实现。同时,两支队伍的有机融合还能够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保障,为思政工作体系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l.

[3]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郭慧莹.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工作方式研究[J].纳税,2017,(31):197.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协同育人高校辅导员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