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医学院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2019-11-23刘新宇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流动站进站博士后

刘新宇

摘要:医学院校博士后教育是当下科学研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博士后管理存在着进站的规范性不强、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考核机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因此,要严把“进站”关,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培养及评价体系,以期提高招收质量,完善管理模式,在“双一流”建设时期促进医学院校博士后工作的蓬勃发展。

当前是我国高校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高层次人才作为推动我国教育发展创新力与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吸引和培养人才、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近30年来,逐步发展和完善博士后制度,是我国培养和激励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博士后作为现阶段高校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其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和院校的建设水平和发展进程。医学院校的博士后是以其创造性的临床或科研成果为引领医学进步和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肩负着助力健康中国的历史使命,因此,如何提高医学院校博士后的管理水平,为医学院校博士后培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值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值得探索和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现阶段博士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进站的规范性有待加强

与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每年时间固定相比,接收博士后的时间随意性较强,全年都可接收博士后人员进站,这在时间跨度上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且博士后的招生制度相对宽松,选拔标准仅在博士学历学位的取得年限和人员年龄上有部分要求,这使得博士后的培养门槛相对不高,招收质量也难以保证。

(二)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博士后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是当前高校博士后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国家划拨的经费在用于博士后工资、社保等基本劳资输出后,能用于科研方面的投入所剩无几。博士后的大多数的科研经费仅能依靠合作导师的课题和国家博士后基金,且博士后基金资助的范围小、获批时间长,特别是医学院校实验品、耗材昂贵,因此资金的短缺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博士后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

(三)考核机制缺乏系统性

博士后的在站时间一般是两年,周期较短,目前高校对其出站的考核指标的完善程度还应加强,不应仅局限于发表论文的数量,还应注重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避免博士后为了出站,匆忙发表低水平论文从而影响了实际的研究价值,或延期出站的现象时有发生。因博士后的培养类型和培养目标的不同,管理与考核机制的一概而论缺乏一定的科学与合理性,不利于培养质量的把控。

二、完善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对策及机制

(一)严把“进站关”,提高招收质量

对于博士后进站要制定规范的政策和制度,对其筛选不能仅限于学历学位等基本条件,还应在其政治水平、学术诚信、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予以全面考察。对博士后的筛选应充分发挥学院和合作导师的职能职责,秉承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将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

(二)加大经费投入,吸引留住人才

以拓宽经费来源,完善博士后资助体系为渠道使经费投入尽可能与科研需要相匹配,对重点项目增加经费支持,鼓励学科交叉。一方面博士后流动站要加强自身的配套建设,打造更适合博士后人员的科研平台,主动给博士后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升级实验室硬件设施以确保博士后能够专注于科研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探索博士后从有意向进站到顺利出站的全周期管理制度,给予博士后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扩大对外交流机会,提高薪资待遇水平,做好服务保障,比如协调子女入学、解决配偶住房等家庭与生活方面的问题,以确保博士后能够长期稳定的在站工作。

(三)优化培养及评价体系,创新管理模式

博士后培养注重过程,合作导师作为质量控制的首要责任人,开题立项、中期考核等环节切实进行把关与评估,要将嚴肃、合理的培养方式贯穿于博士后在站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指标多元化,结合学科的具体特色,考虑到课题的特异性,实行分级、分类评价。制定可量化、实效性强的评价指标注重二级学院、合作导师的主体性,发挥其指导作用。在站及出站考核标准在博士后入站的时候应及时公布,以便增加其方向性,目标导向更加明确和具体。可将评价结果与激励机制挂钩,提高博士后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博士后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学习。提升提高自己的统筹协调能力,用服务保障管理,管理融入服务,二者有机结合。

三、结语

博士后是当下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沿需求突出、自然科学氛围浓郁的医学领域更是不可或缺,其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全民的健康生活密不可分。博士后的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涉猎范围广、需要多方协调配合的重要工作,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博士后流动站的发展和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上大力发挥博士后的积极作用,继续推进博士后制度的深化改革,将博士后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发挥医学院校为人民健康事业助力的使命,推进博士后管理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石倩玮,崔剑,庞璐等.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在博士后管理中的

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医院,2017,21(10):53-55.

[2]侯林慧.如何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的管理与服务[J].西部素质教育,2018(9):81

[3]赵小俊,林良夫.提高高校博士后培养质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8:1-3.

[4]贾丽华,王昊丰,申川.中国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7,36(2):51-54..

猜你喜欢

流动站进站博士后
春运期间北京西站共有154.8万人次刷脸进站
地心游记(四)一位向导
浅析高校党员工作流动站的作用及意义
广西今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获资助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制度架构与可行性分析
关于独立院校党建流动站建设发展的有关问题的思考
理工科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后发展现状分析
蚁酸巴士,正在“进站”
钟章队:重视博士后的培养使用
网络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