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教师流失的治理

2019-11-23彭知琼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

彭知琼

摘    要  农村学校教师流失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学校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政策引导、城镇学校虹吸、教师身份认同等问题都是影响教师流动的关键因素。通过提高学校教师物质福利水平,满足教师的个人生存发展需求;借助政策优势,落实本地师资管理,减少城镇学校“虹吸”;从基础基层抓起、严肃校风校纪,引入学生良性竞争机制;引入网络直播课堂,借用调取异地优势教育资源;采用民主化管理模式,提高教师参与校园管理决策的比重等方式,可以扭转农村教师流失的趋势。

关键词 农村学校 教师流失 教育资源分配

2018年7月教育部发布《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人数占总教师人数的八成,约为1200万人,而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人数仅有300余万人[1]。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数占全国人口的大半,而农村教师的人数只有城市教师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一数据差异初步显示出我国农村教育条件发展的相对滞后。除了人数稀缺之外,农村绝大部分中小学校都面临着教师流失的现状,农村学校难以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宏观层面上看,我国农村学校教师的流失不仅仅是农村教育体制不完善或农村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农村教师流失更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微观的社会性综合问题。

一、农村教师流失的“怪圈”

1.农村学校教师的来源分析

一般农村教师的来源主要分为三种:国家政策引导的师范类院校大学生、临时顶岗雇佣的外聘教师;本地安家落户的中老年教师。其中师范类大学生和外聘的顶岗教师是农村学校教师的主要组成人群。目前农村地区的教学主要是依靠师范院校毕业生,外聘教师只能补足部分空缺,并不能起到彻底改善的作用。

2.农村学校教师的处境分析

许多农村地区学校依靠财政拨款生存,而贫困地区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往往很难满足学校建设的实际需要,许多教师的生活条件相当简陋。此外,农村教师的收入比较低,一些贫困地区甚至有常年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此外,教师在物质匮乏的压力之外,个人可能还面临着一定的精神压力,不少赴农村学校支教的师范毕业生都来自城市,在农村授课就意味着与家人分离,许多青年教师由于不适应,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构建也出现了偏差。

3.农村学校管理现状分析

眼下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存在着音乐、美术、科技等科目授课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学校常常将这一类课程摊派到班主任教师头上,导致班主任由于承担着过多的教学工作,很难完全发挥其教学专长;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学校的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一些学校严格按照上级布置任务、下级按时按量完成的模式管理学校,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感到不适应、不自由,没办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优势,甚至一些教师会因学校管理者过度“专制”而无法产生归属感。部分学校的奖惩机制也存在着问题,学校对教龄大的教师有过多的政策偏向,以至于在农村学校执教的青年教师缺少职业上升机遇,这些也都间接引发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流失。

4.农村学校在面临竞争时的“外在压力”分析

除了一般的学校管理外,农村学校在教师的吸收问题上还面临着城镇学校的“虹吸”影响。笔者观察发现,一些城镇学校会向农村学校的教师许诺更好的住宿条件、更优厚的薪资待遇、更稳定的职业发展空间,进而吸引有教学成绩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入城镇学校执教,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被削弱,而学生的学力也可能因为优秀教师被更换而衰退,进一步造成农村学校教师流动率。

二、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表现

1.政策引导导致农村中小学校成为部分教师的“跳板”和“过渡”

从“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看,许多青年教师更多是以“农村教师”作为职业发展的跳板。部分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规定,在农村地区服务三年后,教师可以回到城鎮学校并安排教师编制,这一规定也导致许多教师一旦服务期满便离开乡村到条件设施更好的地区工作。于是许多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师范大学生尝试借助农村学校服务的机会,作为跳板,实现在城市学校获取编制的目的。

2.城镇中小学校的“虹吸”,导致农村学校难留“名师”

城镇中小学校的校园规划、教学设备、物质资源等等都比农村学校要好,而众多的学生人数、优质的生源又能够进一步为教师提供“评职称”的职业上升空间[2]。伴随着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短缺,一些城市学校也将目光从青年教师转向了农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进一步吸收农村教育人才。这种现象将导致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进一步减少,农村的师资力量进一步被削弱;教学资源过度集中于城市, 教师从业选择的方向也将更趋向城市,农村未来教师的储备数量将进一步减少。

3.生源素质不稳定导致教师工作难出成绩,职业发展慢于城镇学校

城市化背景下随迁子女的数量激增,而农村本地学生数量逐渐下降。许多地区教师职称评定中对学生成绩有硬性要求,农村本地学生数量下降、生源素质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农村教师职业发展的困难上升。研究发现,一些服务农村学校一定时间的教师,常常认为农村学校的教学经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毫无帮助。农村的教学资源差、教学设备落后等等,都导致教师对农村中学工作的热情降低。甚至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在农村执教一段时间后,通过辞职考研、考公[3]等方式来跨越农村学校,实现自己的梦想。

4.部分教师较难对“农村教师”的身份产生认同

一部分在农村中学执教的青年教师缺乏“自我认同感”,缺少对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热情。缺乏身份认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缺乏钻研精神、羞于对他人承认自己的乡村教师身份。可以粗略地将产生这种心理情况的缘由分成三大类。其一来自于教师的生活环境,目前农村学校执教的教师有一部分来自于城镇,多年的城镇生活和相对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常常让他们在对比后感到失落,他们对当下自身处境抱持着贬抑态度;其二是许多教师的家人、朋友对乡村教师这一份收入偏低、工作强度大的工作抱持着负面态度,认为乡村教师是“没什么发展前景”的工作,这种态度间接引发了农村教师对职业的焦虑与厌倦;其三在于社会对农村基层教师的承认不足,乡村教师付出的劳动成本较高,而实际获得的奖励或是荣誉都比较少,多年的付出缺少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也导致一些在农村学校执教多年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热情。

三、农村学校教师流失的治理策略

1.提高学校教师物质福利水平,满足教师的个人生存发展需求

从理论上看,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比拼物质福利,显然是不科学的。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学校依然有提高的空间,以居住环境为例,研究者观察到许多被“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号召来到农村服务的青年教师都被临时安排在学校年久失修的教师宿舍楼,甚至有一些教师被安排和学生同挤在一间宿舍内。这种条件很难让刚刚从城市来到农村的青年教师不产生负面情绪。学校可以逐步改善环境,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师的宿舍进行修缮和装饰,尽可能地向教师提供互联网等现代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尽可能地减少教师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的落差情绪。

2.借助政策优势,落实本地师资管理,减少城镇学校“虹吸”

针对中小学校教师少的问题,湖南、河南等地已经推出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提高待遇、完善保障等层面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地位;而湖北省则修正了原本许多青年教师用来作为“职业跳板”的特岗教师规则,从2012年开始,农村“特岗教师”改制成为“新机制教师”,其改制核心内容就是将特岗教师3年服务期满后进行考核之后判定是否给予编制,改制为考上“新机制教师”及上岗定编。这些特殊政策都有利于外来的农村教师在本地扎根,可以通过地方政策监管部门、学校管理人员的进一步推广,减少城镇学校对本地优秀教师的“虹吸效应”。

3.从基础基层抓起,严肃校风校纪,引入学生良性竞争机制

生源问题同样对教师流动产生影响。当前存在着因学生上课不守纪律、肆意起哄导致青年教师辞职的现象。教师是有尊严感、有成就感的职业,然而在纪律差、无视规则的学生面前,外来教师就成了弱势群体。因此,必须从基层抓起,严肃校风校纪,首先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起尊重教师的心理意识,再进一步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如在期末学生评分中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评分比重;又譬如通过发放奖状、全校表彰的方法,在学校内树立“尊师榜样”,进一步提升校园内的正向文化。

4.引入网络直播课堂,借用调取异地优势教育资源

根据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农村学校还存在着“分散管、人员少”的特点,特别是一些村庄,适龄儿童人数很少,优秀教师分配也比较紧张,因此,笔者建议该类学校通过投资新的技术设备来丰富本校的教育资源。一些学校可以向经济发达地区师资力量更好的学校购买“平行课堂”,班级内可以用电子黑板“直播”异地优势师资授课,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快速地打造农村的优势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因为教师流动、教师稀缺而导致的教育质量良莠不齐。

5.采用民主化管理模式,提高教师参与校园管理决策的比重

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教师参与校园管理事务的决策权。研究发现,一些农村中小学校的政策习惯经常是自上而下的,具体的要求和预期的目标设定上经常是不科学的、违背教学的一般逻辑秩序的,在实践中,教师也因为由上而下制定的规则和目标受到钳制[4]。笔者认为,应该开放农村学校的决策机制,特別是每学期预期的教学目标、校内教学规划的制定等等涉及教师工作的部分必须由教师亲自参与制定和决策,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对自我职业的认同感、对自己工作努力成果产生成就感,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教师愿意深耕农村学校教学领域。

参考文献

[1] 张曼. 河北省C县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现象及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3] 李春鸽.农村初任教师的流动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21).

[3] 史玉红. 爱与怨:甘肃贫困地区中学教师离职意向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4] 曹学敏. 农村青年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探究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发展之路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练习的探讨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农村学校音乐兴趣小组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新教改背景下的农村学校教学管理研究
浅谈多媒体在农村语文课堂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