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2019-11-23王琳

艺术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首饰设计造型线条

摘 要:壁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发展历程是由汉代开始盛兴,高峰时期是我国的唐代,宋元时期逐渐开始衰落。到了明代,壁画在中原地区已经逐渐由盛转衰;相反,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省份现今存在的还是较多。白沙壁画的绘制由明初到清初,延续了300多年。白沙壁画融合汉、藏、纳西族绘画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是中国壁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珠宝首饰一直获得人们的青睐,但是当今首饰的设计趋于商业化和统一化。设计者要试图将民族壁画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造型手法以及民族特色寄托于首饰设计中,尊重传统并积极探索民族风情。

关键词:白沙壁画;首饰设计;造型;线条;色彩

1 云南白沙壁画

壁画可以说是最原始的绘画形式,壁画的历史发展到最后,变成建筑装饰和室内装饰的一种。云南几乎凡有寺庙的地方都有殿堂壁画。

1.1 云南历代民族壁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少数民族地区,较著名的就有剑川石钟寺摩崖壁画和兴教寺明代壁画。丽江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大觉宫等处的明清壁画,中甸香格里拉规划寺、东竹林寺壁画、德钦飞来寺壁画,巍山文昌宫清代壁画,宁波永宁扎美戈寺神坛壁画,西双版纳、德宏及临沧、思茅普洱地区的沧源、澜沧、孟连等县的佛寺壁画等。涉及汉、藏、白、纳西、彝、傣等民族,以及佛教(禪宗、密宗、上座部等)、道教、巫教等宗教及其不同教派。这些融各教诸神精神及各族各代文化心理于一炉而创作出的独特意象,使与之对应的各族信众,在心理上就先浸染在一种既超凡脱俗又不离乡土气息的氛围中。

1.2 白沙壁画的特点

丽江文化丰富多彩,极具少数民族独特的特点。白沙壁画是丽江多彩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丽江多元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丽江旅游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白沙壁画是由白沙村周围各庙宇殿堂、官邸楼阁壁画组成的,包括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及束河大觉宫等处的壁画。白沙壁画是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的创作结合,独一无二。在绘画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布局缜密稳重,用笔谨慎精细,色彩丰富,造型精准无误,人物形象逼真;明显吸取学习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比强烈、线条匀实、笔法洗练等特点。透过白沙壁画展现衬托出的是画家锐利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画师笔下融入了美学思想的宗教人物,若隐若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大宝积宫始创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内容多为藏传佛教众护法神袛、金刚亥母、白绿度母以及道教的君、帝、仙、尊等造像。壁画内容分为前、后二期,前期作品多具显宗佛教经典造型风格,表现手法严守宋元佛教绘画的传统,作风严谨深沉,气势大度恢宏,人物众多却井然有序,整体统一而局部多变,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色彩斑斓而金碧辉煌。后期作品受藏传佛教影响较多,多反映藏传佛教宁玛派的题材,并融合了汉传佛教、道教、儒教、东巴教和巫教等教派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绘画手法大量采用佛教杂糅的沥金堆粉来勾勒线条、藏传佛教壁画细腻精密的工笔重彩以及东巴画古拙粗犷的画风,成为既广纳百川又归聚一海的多元、多样、统一、和谐的特征。

束河大觉宫壁画,更是丽江壁画群中的极品。大觉宫壁画始绘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内容为佛道杂糅而以道教题材为主。大觉宫壁画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形象刻画细致入微,比例准确适中,编排主次分明、疏密有序,虚实相间。造型讲究严谨,线条刚柔并举,色彩以红、黑为主,间插黄、白相互辉映;整体统一而局部又富于变化,与山西永乐宫《朝元图》和北京白云观《群仙图》等宗教壁画的画风颇为相似。

2 首饰的定义及特点

2.1 首饰的定义

首饰不仅仅归结于人们身上佩戴的饰品,一根橡皮筋、一把梳子、一条绳子都可以称为首饰。首饰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名称与定义。在很早之前,我国的古代,首饰是指佩戴于头部的装饰品。在古代,首饰被定义为“头面”,头面包括以下:梳、钗、冠、帽、微等。首饰在现代当今社会被定义为狭义首饰,是指采用各种金属材料,如黄金、银、铂金和各种合金等,或者宝玉石材料,如琉璃、钻石、水晶、翡翠以及珍珠等,与服装搭配,起到一定装饰作用的饰品。

2.2 当今首饰的发展

首饰发展的原始阶段大多是使用金属和珠宝作为原材料来制作首饰的,所以相对来说饰品的价值还是较高的。而当今大众的服饰多以织、布为主,所以在原材料的采用上形式也丰富了起来,也出现使用多种低价值的材料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消费者求创新的心理,如塑料、木制品、皮具等。这就使得首饰的表现形式变得多样,与之前有了明确的区别。首饰更加大众化,与装饰品、服饰的联系更加密切,设计为大众服务。人们也更加注重首饰的风格搭配与实用性,特别是市场认可度、成本的控制和流行的时尚性。

3 白沙壁画与首饰设计的融合

3.1 白沙壁画与首饰设计的融合

笔者每当看到少数民族的文化、首饰和服装,就会为之折服。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许许多多的设计师也在将民族文化与自己的设计相融合。

利用白沙壁画绘画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线条均匀的特点,结合金花丝镶嵌的工艺,做一个文化的提取组合。

金花丝镶嵌工艺最早形成雏形是在春秋时期,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金银错工艺以及唐代时期的金银平脱工艺是当今金花丝镶嵌工艺的前身。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艺术,其工艺复杂而且烦琐,金花丝镶嵌工艺分为以下技法,可以简单用8个字来概括:掐、填、堆、垒、织、编、攒、焊。

白沙壁画的创作内容涉及的题材也非常丰富,例如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鸟草虫等自然风光都有所描绘。所以想要分系列进行创作设计,设计的主题要回归自然,在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向自然学习,使得设计创作在观察自然、理解自然之后产生出来。

3.2 可实施性

现代首饰设计的材料丰富,工艺多样,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珠宝玉石雕刻,二是金属工艺:珐琅(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烧瓷、包金、错金、冲线错金、金花丝镶嵌、班铜工艺、锡制工艺、铁花和金银首饰等,三是综合材料等。

首饰设计看重造型语言与色彩的变现,恰恰白沙壁画的绘画特点可以应和这个要求。金花丝镶嵌技艺精湛,造型优美,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可以将白沙壁画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线条均匀的特点得到更好的表现。采用金花丝镶嵌的工艺语言结合白沙壁画的艺术特点,来表达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同时对白沙壁画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具有可实施性的。

4 价值所在与总结

纵观人类的艺术发展史,我国保留了丰富的壁画线条艺术。壁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之一,融合了汉族、藏族、纳西族等多民族文化的白沙壁画是当时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然而,如今的白沙壁画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机,对实现白沙壁画景区的可续性发展更迫在眉睫。

白沙壁画与现代首饰设计相融合,既对白沙壁画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播;又使得首饰设计更民族化,设计形式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首饰设计就像是文化的传播者,不仅使得白沙壁画得以更好的传播,让大众感受到白沙壁画的魅力所在;更为当今首饰的设计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孙随太.浅析云南丽江白沙壁画的线条之美[J].文艺生活旬刊,2015(1):124-125.

[2] 刘骁,李普曼.当代首饰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3] 刘靖戎.论白沙壁画艺术价值[D].西北民族大学,2007.

[4] 郭新.珠宝首饰设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王琳(1996—),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民族艺术与设计。

猜你喜欢

首饰设计造型线条
雕塑创作技巧对首饰设计教学的启发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高职JewelCAD首饰设计教学中学生建模错误分析及对策思考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