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下的实践与反思
2019-11-23王倩路申鹏
王倩?路申鹏
摘 要:本文以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为目标,围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上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教学方法。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强化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互促性、互助性和互触性,既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实践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实践与反思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新的教学改革模式的影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基础、以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保障。
1 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教师传授教学为重心,单向性地传授知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知识学习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受到限制,在实习就业中遇到的专业不对口、实践经验不足,高校与社会缺乏衔接性、变通性和灵通性等问题的出现。结合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的目标,优化课程教学结构,以“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课程为例,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积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能动性,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善了课堂上教与学灌输性和单向性的现状。
2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近年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在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冲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枷锁,更突出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性和主动性,以“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这门课程为例,教师课堂教学结合专业学科竞赛,促进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优化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
学科知识在“以赛促教”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结合课程设置和学科要求,实践教学在此得到了验证和呈现。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对课堂教学提前做了策划和要求,结合课程理论知识,加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实践课程中,能增强高校教师对专业知识讲授的延伸性和拓展性。在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课程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概念,还要在学科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前瞻性和前沿性。“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实践课程中,能提高高校教师对专业课程课堂的把控能力和针对性。在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进度进行有效把控,还要对课程课堂学习的氛围进行把控,“以赛促教”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了高校教师在课程课堂上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优化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完成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通过“以赛促教”,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能够掌握学生知识理解的程度和技能的多少,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实践,既提高了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又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2.2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丰富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学习方法和实践方式
实践应用在“以赛促学”专业课程课堂学习中,将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质量、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对教师教学课堂要求的提出有着明确的方向和周详的计划方案,发挥课程实践能力,强化在专业学习中的实践应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实践课程中,能提高增强在校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延伸性和拓展性。学生在课程阶段学习中,在完成基本目标和提交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衔接性。“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实践课程中,能激发在校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关注度高,兴趣点、认知性和反思性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课堂学习方法和实践方式,丰富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作品的种类和范围,有目标性地满足专业实践课程要求。通过“以赛促学”,促进了课堂理论知识和课后实践验证的结合,学生知识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学习方法和实践方式的丰富,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3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相互促进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促进了广告策划与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合理地将学科竞赛融入教学实践课程中,以理论为依据,以实践为导向,通过实践验证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近年来,大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呈现出多样性、时效性、综合性等特征,给专业学习和学科知识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依据和教学案例,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的方式,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了专业实践技能,从单向型灌输转化为多维度互动,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力地增强了自主学习的实践性,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以賽促教,以赛促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四个“相互”性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互促性、互助性和互触性。“促教”“促学”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特性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的双向性沟通与交流,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方法的改善与相互促进,实践专题研讨中教师和学生遇到难题新题时的相互帮助,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辩证探讨中的碰撞和触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拉近了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教师、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推动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3.1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增强了课程课堂中的互动性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等互动学习的过程。在广告策划与设计课程学习中,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程设计竞赛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达成观点和意见上的一致。教师指导学生课程实践,是对专业课程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是学生对教师传授知识作出的积极反思和回应。
3.2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增强了课程课堂中的互促性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等互促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课程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时,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技能和技法的掌握,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态,加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和服务,促进了教学质量和信任度的提高。而学生在课程实践学习中,在无形的推动力下,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了思维创新和执行力强化。
3.3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增强了课程课堂中的互助性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等互助学习的过程。解决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新题,除了靠校内教师团队和师生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校内和校外企业之间的相互协助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来源。在课程课堂学习与实践答疑解惑中,教师与教师间的教学重点难点探讨,教师对学生方向的引导和思维的启发,学生与学生间的实验与辩证,形成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相互推动力。
3.4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增强了课程课堂中的互触性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等互触学习的过程。“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课程的特征突出,创新思维和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相似或相异的观点,在研究探討中的心灵碰撞,在实验中的方法碰撞。“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课程课堂实践学习中,从相互质疑、辩论到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从彼此的学习、实践到学习目标、人生目标的相互触动。
4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下的意义与反思
传统“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倾向于原理的讲授,学生实践相对匮乏,教学效果与社会需求脱节。[1]“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施,弥补了教师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促进了传统课程课堂教学理念和思想的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课堂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在专业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方案执行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下取得了不少的教学成绩。同时,教师在课程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反思,在教与学的方向引导上要正确,在教与学的改革态度上要端正,在教与学的方法方式上要有效,在教与学的目标成绩上要合理。发挥课程课堂实践教学中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实践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瑞.《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传媒教育,2016(02).
[2] 尹律航.“以赛促教”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建构意义——以《图形创意》课程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8(03):71-75.
[3] 吴淮,吉家成,米源.“以赛促学”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9,17(02):86-88.
作者简介:王倩(1984—),女,湖北荆州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符号,视觉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