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生活用具类艺术活化研究

2019-11-23王雪芹马晓音

艺术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西合璧原生态传统文化

王雪芹 马晓音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有些传统生活用具虽已有几千年文化历史,但却濒临消失殆尽,因为它的实用功能已经被大机器生产的现代高科技产品替代,这就使得一些传统文化用具慢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本课题主要循着历史的痕迹,挖掘一部分历史悠久且具备实用性、装饰性的传统生活用具,将其艺术活化,挖掘它的艺术价值,使其成为室内外家居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艺术的眼光去继承传统文化,使其发挥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原生态;印第安图腾;中西合璧

课题研究中挖掘了原生态“瓢”。瓢,就是用葫芦干壳做成的勺,用锯子锯开后得到的两半,一般用来舀水,当水瓢用,其特点为轻便,还能漂浮在水面,或用来晒种子,华中地区种植的比较多,现在市面上几乎看不到瓢了,目前本团队搜寻了整个市面,找到了这些原生态的瓢,准备将其手绘图腾,做成一整套的视觉挂件,用于装饰室内外,将原生态瓢艺术活化的过程细化分解如下:

1 将传统原生态“瓢”与“印第安图腾文化”巧妙结合在一起,做到“中西合璧”

1.1 设计理念的定位与装饰图腾的确定

宽口“瓢”的面积比较大,手柄短,这种瓢适合大面积设计图腾图案,市面上鲜少看到有异域风情图腾的壁挂,因此,将图案的设计定位在“印第安”图腾文化上,凸显其独特的设计内涵,在外观上亦能表现出不一样风情,体现中西合璧的融合美。印第安图案常用一些动物、人物、植物等元素作为装饰,最为常见的动物是水獭、熊、青蛙、蜂鸟、鲸等,装饰品主要为羽毛头饰、彩纹人面、几何波普、飘逸流苏以及银饰配件。

本案中瓢制品主要采用印第安鹰羽冠、彩绘人面、几何波普、飞禽走兽、飘逸流苏等装饰方法。印第安人头上的羽毛饰品叫鹰羽冠,可以说是印第安部落的代表物了。羽毛在他们的心中是勇敢的象征和荣誉的标志,将羽毛作为配饰点缀在帽子上,也算一种骄傲的资本。面具和纹面也是印第安人比较显著的特色之一,具有浓烈的文化艺术色彩。早期的面具和纹面多在战斗中和祭典上使用,丰富的色彩混搭神灵恶兽,既能辟邪又代表着个性和美丽。几何波普提花深受各民族喜爱,印第安人也是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花纹更像是一种图腾,且多编织与刺绣,少印花。配色上也更偏重于复古调,穿在身上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流苏起源于印第安文化,在土著民族的传统服饰中,总会将流苏装饰在靴子、披肩和上衣两袖位置,到后来才流传到西部,成为牛仔的标配。流苏这种元素飘逸且潮、摇曳缥缈、活力十足,打破了沉闷的视觉感。因此,将这五种装饰纹样作为印第安图腾的主打描绘纹样。

1.2 中国传统文化载体与印第安装饰色彩契合的表现

印第安图腾的色彩大胆而奔放,色泽鲜亮,标示性强,我国自古就有图腾,通过图腾的进化来表明我国文化的优良传承。在远古时期,就有大汶口文化遗址,当时烧制的陶器就有多样图腾,颜色较少,主要是红、黑、白三种。图腾也比较大而简单,以几何图形为主。图腾纹样在当时主要是区别和本族不同的族样,不仅仅是用于装饰,还代表着不同文化与地区的习俗。随着包豪斯设计思维的快速流传,我国现代图案的视觉性与国际艺术接轨,视觉艺术震撼而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因此,原生态瓢的色彩设计除了具备现代艺术的时尚性以外,还得具备异域风情,在借鉴印第安图腾文化的同时,将其有取舍地进行艺术加工,以现代构成艺术的形式美感来体现,在色彩上采用现代艺术神秘“玛雅蓝”、姜黄巴厘木树红、印第安鹅莓、墨西哥仙人掌“胭脂红”等色彩,绘制出神秘又现代感十足的视觉色彩效果。

2 原生态“瓢”的制作过程解析

2.1 清除杂质、水洗干净、打磨表面

由于“瓢”是原生态土生土长的,表面不是很光滑,有些天然性的疤痕,甚至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因此,在全部清洗过后,要一一用砂纸打磨,直至其表面光滑,有些天然生成的纹络不易消除,可以将其揉进图案形象里面,甚至顺其纹络“将计就计”设计一段图案,也可以作为一种肌理效果,其他地方的图案模仿这一纹络,制作一段独特的肌理效果,完全将其揉进设计当中也是一种不错的表现手段。

2.2 根据传统文化载体的造型结合印第安图腾特点,凝练图腾形象

“瓢”的受画面积较大,也比较容易着色,设计图腾的时候可以先设计块面较大的形象,然后根据各个设计师的特点,若擅长精工细凿,就可以将大块面分成很多小块面,在里面以“点、线、面”的造型要素设计装饰内容,可以绘制工艺精美且装饰内容丰富的艺术形象;若是不擅长工艺性,但设计能力又较好的设计师,则可以使用“满幅式”的构图形式,以铺满的形式绘满整个画面,以填充式的形式平涂或者肌理绘制的形式填满整个画面,省掉勾线繁杂的装饰细节,以独特的肌理、画面、色彩效果呈现视觉形象,以“扬长补短”的形式作出最好的效果。

圖腾形象的凝练是传统文化类用具活化的重要部分,图腾形象设计的好坏决定着该艺术品的外观形象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是否符合形式美规律,是否具备独特的构成骨骼特征,因此,设计图腾形象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困难的事情。

图腾形象的设计离不开构成格律体,按照形式美规律,依照构成骨骼,设计一款独特的构成骨骼,瓢制品的图腾设计要根据“瓢”本身的造型,顺势构图,有规律的格律体几何图形较适合,当下也有不少波普艺术的服饰装饰出现,效果较佳,可以作为瓢制品的装饰样本借鉴,本人较为推荐这种格律体几何波普形象的设计构思,它比较适合装饰在现代简约居室里面;装饰性较强的图形变形也是较受欢迎的图形设计方式,但这种装饰图腾需要有一定的装饰变形基础,能够灵活变换形象,点、线、面等造型元素要能够自如搭配,对空间的探索要有一定的设计能力,装饰变形在这几种图腾类型中属于较难的图腾设计对象,变形的形象要饱满、线条要圆润、图腾特征要明显,比如该夸张的地方要更加夸张,该可爱的地方要体现其灵敏可爱的一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强调其“突兀”性、“特色”性,线条表达要具有“感情”色彩,此种装饰图腾的视觉性较为突出,特色感强,适合装点在饶有特色的茶馆、艺术书吧里面;抽象图腾的设计也是装饰图腾中较受青睐的一种图腾设计,抽象图腾的设计也是较难设计的一种,此种设计要能体现设计语境、设计内涵,图案形象较为抽象、缥缈、神秘、魅惑,但画面质感、设计语境的表现力较强,耐人寻味,它通常是一片泼墨、一片大的块面、几个抽象人体等诸如此类的抽象形象,设计恰到好处,形象之间会相互呼应、相互对话,空间感强,内涵丰富,是较难设计的一种图腾形象,却是瓢艺术较为适合的选择对象,此款设计形象适合装点在较为文艺范、较有艺术风范的室内,能够表现出居室主人个人的审美能力。以上三种装饰图腾是较为适合“瓢”制小品艺术的图腾类别,也是此次“瓢”艺术品设计时所用的三种图腾样式。图腾的设计十分重要,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借鉴相关资料,反复推敲,不断进行修改、对比、完善、修饰,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效果,是一件较为浩大的设计工程,图腾设计的好坏决定着该件艺术品外观形象的美观度,是整个瓢制艺术品的重要设计部分。

2.3 将设计好的底稿描摹在瓢的表面着色

用铅笔将设计好的底稿轻轻地描摹在瓢的表面,修正底图细节,按事先设计好的色彩方案,用丙烯颜料着色,由于瓢挂件最后是要永久性悬挂,不能褪色,颜料选用丙烯画料较好,丙烯画料虽然没有水粉画料容易推开,但是水粉画料不易长期保存,且容易掉色,因此,选用丙烯画料是较好的选择。先从整体效果来上大色调,然后根据色块大小,分割大的色块,在大色块里面设计一些小一点的形象,然后以平涂、推移、渐变等着色方式进行着色。着色方式从整体到局部,先铺大的底色,在底色上描摹线描稿,然后上块面大的色块,在大色块上面再填充小色块,以此上色程序进行上色。

2.4 整体调整形象,调和色彩关系

上色完毕后要通体查找色彩对比关系,从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色彩三要素之间的对比关系检查色彩填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不调和之处,看看最终出现的调色效果是不是与设计方案相符,色彩基调、色彩对比是不是与预设的一致。若色彩对比与设计方案一致,或有色块过大,色彩突兀等情况,可以将此色块再细分一下,分割画面,缩小其范围,或者降低其纯度,协调整个色彩关系,直至整个色彩之间能够得到调和。

本案中采用的色彩对比一般體现为邻近色对比、互补色对比、对比色对比等常见的色彩对比关系,邻近色对比中体现暖色调的调和能力,辅以少量互补色来点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互补色对比也是体现暖色调的对比形式,因为是装饰在室内的软装小品,所以,均以暖色调来呈现,居室空间内一般适宜暖色基调的设计,适合营造家的氛围,里面使用邻近色、同类色来加以调和,打破互补色对比带来的激烈的对比形式,避免视觉神经疲惫;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的调和一致,也是辅以邻近色、同类色等色彩来调和,活跃画面。以上三种色彩对比形式和谐有致,个性化、感官性较为突出,适合瓢制品的色彩创意。

2.5 钻孔、盘线、制作悬挂手柄

为了达到瓢艺术品的装饰效果,绘制完毕后要在适合的地方钻孔、盘线制作吊挂装饰,悬挂手柄的制作可以根据瓢的造型顺势设计,也可以直接打孔,穿线打结进行悬挂,还可以单独做一个造型独特的装饰艺术配件装在上面,与瓢艺术品的色彩、色调一致,材质可以选用天然纤维,与原生态瓢的材料相呼应,体现天然有机性。本案中主要根据瓢制品的构图方向,直接在瓢的顶部钻孔打洞,编结绳索,打结悬挂。

3 原生态“瓢”的陈设效果展示

瓢制品制作完毕以后,要考虑其最终的展示效果,一般来说,这种装饰艺术品为了体现其视觉性,不以单件作品呈现,通常都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悬挂也是以组的形式来呈现,形成一定的视觉效果,如果量多的话,可以以构成的形式编排悬挂,能够呈现出更佳的艺术效果,最终的展示陈设效果如图1所示:

4 结语

本课题一直致力于探索民间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光大,尚在研究的路上,找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传统生活用具,挖掘国内外图腾文化的设计内涵,将图腾文化的精髓与传统生活用具巧妙结合在一起,创作系列视觉艺术出来,既可以美化室内外环境,又为传统文化生活用具找到了另外一个需求功能,还可以作为室内陈设小品来装饰、陈设室内效果,是软装设计师的不二选择,也为软装陈设行业提供了一个供求需要,本文旨在探索民间传统生活用具的艺术活化,为民间传统生活用具提供一个艺术市场,来继承发扬这些传统用具。

参考文献:

[1] 马晓京.加拿大西北沿岸印第安人图腾柱文化象征意义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7:9.

[1] 马晓京.波多拉支的兴衰与图腾柱文化传统的失落——加拿大印第安人图腾柱文化象征阐释[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4):59.

作者简介:王雪芹(1977—),女,山东诸城人,美术学硕士,中共党员,三江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中西合璧原生态传统文化
原生态静宁苹果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