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设计
2019-11-23王青
王青
[摘 要]“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和学好除法的“突破点”。学生在学习“平均分”之前已经有一定的分物品的经验,教师只需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动手“平均分”的过程,从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正确的“平均分”概念。
[关键词]平均分;概念;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59-02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从知识的发展体系来看,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和学好除法的突破点,是在学生已经会简单的分类方法和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教材创设了各种生活中分东西的实际情境,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发现“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充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 “平均分”,比如分糖果、玩具、卡片等,但是“平均分”在很多学生的认知里就是平均分成两份。因此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多次动手“平均分”的过程,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 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体验平均分的多种方法,形成平均分的一般策略。
3.通过动手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平均分
(一)情境引入,感知平均分
课件出示3只小猫正在吵架的情境:猫妈妈带回来6条鱼打算分给3只小猫。小花猫说:“我的个头最大,吃3条,其余的你们分。”小白猫说:“小黑猫最小,少吃点,分1条给它,其余的我们分。”小黑猫说:“我们还是一人分2条吧!”
师:请你当小裁判,评评谁的方法最合理、最公平。
(在抛出“公平”两字之前,不同学生会因为不同的立场,认可不同的分法,但听到“公平”二字,他们自然会想到小黑猫说的,因为那样才是同样多的,才最公平。)
师: 像小黑猫这样的分法,每只猫分到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叫作平均分。
师:我们可以说把6条鱼平均分给3只小猫,每只小猫分2条。
【评析:“趣”字应该贯穿一节课始终。课始,通过小猫分鱼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做裁判的过程中,通过判断公平性主动构建了新知。】
(二)情境辨析,认识平均分
师:图中的物品是不是平均分? 如果是平均分,试着按“把( )平均分成( )份, 每份有( )个”说一说。如果不是平均分,能想办法让它变成平均分吗?
师:不管是多个东西还是一个物体,其实说到底,平均分就是要分得每份同样多!(板书:每份同样多)
【评析:在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基础上, 通过再现一些生活中平均分的情境, 使学生在辨析与调整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内涵“每份分得同样多”,并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同时让学生初步尝试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体现数学性。
学生接触较多的“平均分”是将多个物体平均分,这里通过补充单个物体的平均分,丰富了平均分的内涵。既为教学“除法”做铺垫,也为学生学习“分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二、体验平均分
师:猫妈妈买回来一些橘子,想平均分给3只小猫,这些橘子装在信封里,请你动手帮猫妈妈分一分。
生1:1个1个地分, 每份4个,分成3份。
生2:3个3个地分, 分成4份。
生3:2个一份, 分了3份, 结果还多了6个, 每份上再增加2个。
生4:先数出总数12个,再根据口诀三四十二,4个4个地分, 共分成3份。
【评析:这里并没有在动手操作之前告诉学生橘子的数量,那么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就会呈现原始的状态,有一个一个分的、两个两个分的、三个三个分的,还有先数总数后再通过计算直接分的。教师就可以生4的分法为切入点,引出“ 份数”與“ 每份数”的不同意义。】
师: 说一说这些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5: 不管怎么分,“平均分”最后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共享个性化学习的成果, 使学生体会到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即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在“不同的过程”中体会“结果相同”, 更好地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三、巩固内化,理解平均分
1.看图用平均分说话。
【评析:这题是基本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要求每份有几个,即“求10里面有5个几?”,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理解平均分。】
2.把下面的图形平均分成4份,并涂出一种的一份。
【评析:在学生理解“将8个小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其中的1份”之后,通过课件演示,把图形压缩成一条线段,从而体现“可以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表示出其中的一份”,丰富平均分的内涵。】
3.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哪种分法对?在对的○里画“√”。
【评析:这题让学生在辨析中再次清晰平均分的内涵。第1幅图突出“4份”,但没有平均分——不公平;第3幅图是平均分,但只能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4.自主平均分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学具把12个橘子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4个,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就刚好把12个橘子平均分?用的是哪句口诀?独立完成“ 圈一圈, 填一填”。
(1)把12个橘子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 个。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把12个橘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6个;3份,每份4个;4份,每份3个;6份,每份2个;12份,每份1个。
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总结:如果总数不变,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
【评析:这题是开放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成果,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都有成功学习的体验,又锻炼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最后的归纳,学生体验到“总数不变, 平均分的份数与每份数的辩证关系”,初步渗透了函数思想。】
四、拓展延伸,深化平均分
师:如果这里有一箱橘子,你能把它平均分成2份吗?怎么分?
生1:从个数的角度出发,先数出一箱橘子的个数后再采用之前平均分的方法。
生2:从形状的角度出发, 从中间分开,每半箱一份。
生3:从质量的角度出发, 需要先称出一箱橘子的总质量,再平均分成两份。
师:如果是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吗?怎么分?
【评析:橘子的个数从12个增加到一箱, 再到一个面(一张正方形纸)。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平均分的对象可以是多个物体, 也可以是单个物体,从而明确了平均分的本质属性,同时培养了思维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五、总结回顾,整理平均分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