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作业:让学生悦享数学
2019-11-23唐明
唐明
[摘 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设计实践作业、绘本作业、探究作业、团队作业、跨界作业等创意性作业,可以提升作业的趣味性与探究性,改变数学教学的刻板形象,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升作业完成度与质量,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更有效的巩固,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悦享数学。
[关键词]创意作业;实践;绘本;探究;团队;跨界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47-02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习惯、提升学力的重要途径。从当前作业现状来看,小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单一,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中,我一直在实践创意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巩固,方法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路径一:以数学联通生活——实践作业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过程,其最好的方法就是动手去做。例如,教学“长度单位”后,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和体验,我为学生设计了实践作业:你知道怎样测量一棵树的树干一圈的长度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引发了学生思考,他们在实际操作后顺利完成了实践作业(如图1)。
又如,学习“克和千克”后,我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由一名家庭成员选定2种物品,然后请你和另一名家庭成员掂一掂(每人掂30秒)这些物品,猜猜它们的质量,再用秤称一称,并用表格记录下相关信息,所估质量与物品实际质量最接近者胜出。
我还设计了“我的旅行手账”(如图2)等一系列实践作业,突破了单一的教学方式,以有趣有效的实践活动为数学学习重新包装,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数学知识,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路径二:让数学知识更多彩——绘本作业
儿童对绘本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例如,在四年级的寒假创意作业中,我布置学生选择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尝试创作一个数学绘本故事。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纷纷积极完成作业。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数学王国里的争吵》《圆圆与方方的“PK”》等(如图3)一批原创绘本新鲜出炉。
绘本创作更是引发了学生拓展学习的热情。学生组织了投票活动,每人选出一个最佳绘本,并写出心目中最佳绘本的得票理由。学生根据投票结果绘制了“401班同学最喜欢的数学原创绘本统计图”,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又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如图4)
绘本作业开拓了知识表述与理解的新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跳出课堂学数学,跳出考试品数学。
路径三:深度习得数学——探究作业
例如,四年级“观察物体”单元测试中有一道判断题:4个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體。班上有接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是对的,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理解正方体的本质特征。我认为,如果仅用语言讲解、一带而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只能停留在浅层学习上,于是我将其作为一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并写一写错误原因,呈现出整个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和拓展知识(如图5)。
如此,学生通过完成探究作业,更深入地理解了知识,也学会了运用知识,思维得到了深层次训练。针对现行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易错点等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举例、类比、几何直观、抽象、模型、推理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路径四:变“学”为“教”——团队作业
一个单元结束时,只能用考卷进行整理和回顾吗?不,小组合作讲题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我组织学生根据就近原则,由住在同一小区或周边小区的学生组成一个活动团队,每人轮流当一次“小老师”,挑选一道易错题讲给团队成员听,最后由组长收集好讲题视频(如图6)发给老师。
第一次尝试“易错题讲解”时,很多学生还比较生涩。渐渐地,他们找到了感觉,自制教具、设计问题、“师生”互动、板书重点……由学生变身为老师,这样的角色转换带给孩子们很大的挑战与新鲜感。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深刻掌握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路径五:培养数学眼光——跨界作业
数学好玩吗?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由符号、数字、运算、习题组成的枯燥学科。为了让学生亲近数学、发现数学,我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文字记录发现与感悟,形成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甚至只言片语也行。
二年级时第一次布置学生写数学小日记,我给出了几个备选话题:长度单位、角的认识、观察物体。对于积极参与、认真完成的学生,我会在班上诵读他们的作品,并打成电子稿上传到班级QQ群。从数学日记到数学小论文,学生的灵性在丰富的体验中自然迸发。每当听到自己的作品被当作范文朗读,或看到自己的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如图7),孩子们的喜悦便不禁溢于言表。
张奠宙先生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散发着数学的巨大魅力,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这才是美好的数学教育。作业不应该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童趣的多元复合体。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让任何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的教育而抵触、厌烦数学这门学科。比学会更重要的是喜欢,教师要从孩子的眼光选择作业内容,设计个性化的数学作业,多元创意,让作业更对孩子的胃口,使更多学生心中有“数”,真正爱上数学、悦享数学。
(责编 吴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