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生活,创设高质教学情境

2019-11-23窦敏元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质教学情境生活

窦敏元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小学数学教师肩负的教学重任与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走进生活,创设高质教学情境,推进数学教学高质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基于生活,提高情境的真实性、建构情境的多样性、强化情境的深刻性、增强情境的趣味性、扩大情境的开放性是走进生活,创设高质教学情境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生活;高质;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29-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目前,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常态,广大教师普遍能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生活、理解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创设高质教学情境呢?

一、植根生活,提高情境的真實性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无独有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要求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深刻感受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深入地研究教材,寻找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生活元素,将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角引到现实生活中,瞄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的最佳契合点,创设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断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加深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生活情境: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统计吗?

生1:知道!

生2:听说过!

生3:不太了解。

生4:从未听说。

(统计全班49位学生的回答情况,结果是:“知道”的有25人,“听说过”的有16人,“不太了解”的有5人,“从未听说”的有3人。)

师:好啦!本次统计活动初步完成。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情况需要统计,如商店统计货物的购买与销售数量、饭店统计经营成本与盈利情况等。

小学生生活经验匮乏,智力发育不成熟,掌握的数学知识少。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必须植根实际生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生活情境的真实性,更不能单纯地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假造生活情境,切忌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把成人的生活经验强加给学生。

二、扫描生活,建构情境的多样性

现实生活是多样的,小学生眼中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多维度扫描生活情境,致力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创设多样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和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的完美来自于中心对称,教师在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圆的认识”时,可以给学生抽象出太阳在海平面上冉冉升起时圆形与直线的情境,还可以借助射箭运动员手中的箭尖与靶子上的圆概括抽象出点与圆的知识。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创设分月饼的游戏情境,将10块月饼平均分给10个学生,每人分得1块;5块月饼平均分给10个学生,应该怎样分?每个学生分多少块月饼?应该怎样写?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明白了分数是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知识。教学“认识时、分”时,教师可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钟表问学生:“钟表有几个指针?每个指针有什么作用……”

数学教学离不开多样性的生活情境,但是,在具体运用生活情境时,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数学知识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到精准创设、科学使用,力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问题。

三、透视生活,强化情境的深刻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儿童,儿童的智商和情商正处于萌芽期,需要教师利用不同的方法诱导和开发。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不能过于肤浅,不能浮于表面,需要透视生活,提高教学情境的品位,强化教学情境的深刻性,实现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的有机链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厘米和米”时,可以由浅入深地创设教学情境。

师:请同学们使用直尺测量一米长的绳线,看看一米总共由多少厘米组成。

生(动手测量):100厘米。

师:现在,你们再使用一米的绳线和直尺丈量教室的长和宽。1组丈量教室的南墙,2组丈量教室的北墙,3组丈量教室的前墙,4组丈量教室的后墙。

在学生丈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分析、总结数学活动的成果,得出厘米与米的关系。

诚然,强化教学情境的深刻性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因情境制宜、因学生制宜。过于深奥的教学情境不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只会阻断教学进程;过于浅显的教学情境不需要加深探究,强推形式上的讨论与研究会导致教学的低效;如果创设的教学情境脱离教学范围,则必然导致教学活动的无效。

四、提炼生活,增强情境的趣味性

生活情境中未经打磨雕琢的素材多数平淡乏味,加之小学生想象力又较差,因此,教师需要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加工制作,创设幽默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等,增强生活情境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课始,要求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制作的10张小卡片,做分小卡片游戏。首先,要求学生按照毎堆数量一样多的标准进行分配,看看10张小卡片能够分成几堆。学生经过尝试,会将10张小卡片先后分成1、2、5堆;然后,进一步要求学生将10张小卡片分别按每堆3张、4张、6张、7张、8张、9张分配,再观察结果是什么。当按照第二种要求操作,出现多余的小卡片时,有些学生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应该抓住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会产生剩余的小卡片?”最后,由教师导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猜你喜欢

高质教学情境生活
小我融入大我 跑出高质发展加速度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推进项目高质发展
教你孕晚期拥有高质睡眠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