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2019-11-23王勇刘磊
王勇 刘磊
【摘 要】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社区收治的1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甲钴胺,观察组服用甲钴胺与木丹颗粒。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腓神经和胫神经的MNCV、SNCV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MNCV、SNC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木丹颗粒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 甲钴胺;木丹颗粒;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细胞中的葡萄糖水平长期处于过高的状态,极易损害神经细胞,使全身各处的神经组织发生病变,最终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包括自主神经病变、感觉神经病变以及运动神经病变等[1]。患者的肢体会出现麻木、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等感觉异常表现,在肢体远端呈袜套样手套样分布[2]。该病治愈的难度较高,是引发糖尿病足感染、溃疡和坏疽的重要危险因素。西医主要采取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纠正代谢紊乱和改善微循环等手段进行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满意。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甲钴胺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社区收治的1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9例,男53例,女46例;年龄55~79岁,平均(58.73±11.44)岁;病程3~11年,平均(7.32±1.13)年。对照组99例,男54例,女45例;年龄55~79岁,平均(59.13±11.26)岁;病程3~11年,平均(7.49±1.05)年。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服用甲钴胺,每次1片,每天3次;观察组服用甲钴胺和木丹颗粒,餐后30min冲服1袋木丹颗粒,每天3次。
1.3 观察指标
评判治疗有效率的标准如下:1)显效:患者的感觉迟钝和四肢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膝反射以及跟腱反射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的感觉迟钝和四肢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膝反射以及跟腱反射基本正常;3)无效:患者的感觉迟钝和四肢疼痛等症状无改善,膝反射以及跟腱反射消失或减弱。检测双下肢腓总神经以及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NCV)。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治疗后,两组腓神经和胫神经的MNCV、SNCV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MNCV、SNCV明顯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高血糖和由此引发的氧化应激损伤、代谢紊乱、血管受损、微循环障碍、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相关[3]。临床表现为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出现感觉障碍以及运动障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4]。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仍然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甲钴胺能有效促进髓鞘的形成以及轴突的修复,减轻机体肢体疼痛和肢体麻木等症状,进而提高神经传导的速度。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血为气母,气为血帅,血赖气行,气赖血载”,气滞则血淤,气行则血行,肢体筋脉失养,脉络淤阻,而致麻木、感觉异常以及疼痛等临床症状。该理论与现代临床医学静脉、微动脉发生淤血,血小板聚集,红细胞的黏稠度增加,造成血流的速度缓慢,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机制基本一致。木丹颗粒以延胡索(醋制)、黄芪、三七、丹参、赤芍、川芎、苏木、红花以及鸡血藤研制而成,具有通络止痛和活血益气的效果。国内相关研究表明,木丹颗粒通过提高神经传导的速度、对影响神经代谢物质的水平进行调整、修复受到损伤的神经、改善血液循环以及解除患者机体的疼痛症状等综合作用效果,从而发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5]。木丹颗粒中,川芎、丹参和红花等重要成分可以使局部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增加,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而明显改善末梢循环,加快下肢的血流速度,而且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强外周组织的耐缺氧能力;鸡血藤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抗凝血酶、抗动脉硬化和调节免疫功能等;延胡索不仅具有行气止痛的效果,还能有效镇静和催眠。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腓神经和胫神经的MNCV、SNCV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MNCV、SNC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甲钴胺以及木丹颗粒联合使用可以通过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而增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甲钴胺联合木丹颗粒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宏颖,苏海玉,王永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6,44(03):102-104.
[2] 张文锦,赵进东,郭呈林,等.荟萃分析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J].中成药,2016,38(05):996-1005.
[3] 王靖清,刘艳,于世家.芪丹通络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MDA、SOD、TAOC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03):93-95.
[4] 梁文霞,刘海燕.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03):264-266.
[5] 黄金丁,陈清,王炳理,等.木丹颗粒联合中药浸泡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7,38(09):12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