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文山建设的关系

2019-11-23高武梅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生态文明

【摘 要】 本文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文山建设,分析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内涵,探讨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与美丽文山的关系,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美丽文山建设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美丽文山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其中生态文明体制不健全是制约文山州生态文明建设困难重重的深层次原因。随着文山州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文山州当地政府必须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其中首要问题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刻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落地生根,需要一个系统性、复合性的体制,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具体制度和衔接体制与制度的各种具有技术性的机制,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的生态文明体制和制度必须囊括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体制、制度和机制等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建成美丽文山。

早在2015年9月11日党中央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强调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生态补偿、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市场和生态文明绩效评价等八项制度,随后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而十九大报告更基于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特征,深刻阐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创造优质生态产品满足其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此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理顺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明晰关系,把握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文山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充分说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本质在于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文山州人民的共同追求和愿望,而美丽文山建设则顺应了他们的新变化和需要。然而,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付诸实践,充分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就必须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

1、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美丽文山建设的重要前提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国家虽然出台了很多制度,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制、机制已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对其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只有职责清晰、结构合理和运转协调的生态文明体制才能有效地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步伐。文山州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边疆地区,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7.0%,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贫困面大,经济不发达且分布極不均衡,主要属于资源输出型或产品初加工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最关键的就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唯有设计好宏观制度,理清职责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把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真正满足广大民众的不同生态环境需求,建成美丽文山。

2、美丽文山建设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的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如何,最终要看美丽文山建设的成效。近年来,文山州紧紧围绕构建滇东南生态安全屏障,用绿色引领发展,以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七彩云南文山保护行动”和“森林文山”建设,着力整治环境污染问题,石漠化综合治理113万亩,建成排污管网670公里,加快推进乡(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公民环境意识初步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处于有序推进之中,成立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文山州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1]这些政策部署对文山州当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也正处于贯彻落实之中。只有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顺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步伐才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美丽文山建设的进程。

三、深刻领会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美丽文山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文山州环境保护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态文明体制不健全。因此,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理顺生态文明建设职责关系,明确各主体的责任,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美丽文山建设,对于文山州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是新时代美丽文山建设的新要求

美丽中国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重要前提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本要求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强大支撑是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基本特征是人人共享和谐社会,显著标志是生态环境优美宜居。作为西南边陲的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山州目前主要从事产品初加工业务,以资源输出为主,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很强。2014年至2017年,文山州共受理群众举报案件911件,结案率100%,同时2017年对化工、冶金、有色和涉危等114家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环境隐患重点排查,共查处了15家企业,罚款52.16万元,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依然很严峻,文山州现行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和机制与实际仍有诸多的不适应,上下级管理机构不相适应、职责混淆不清和重叠管理等问题相继出现,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改革生态文明体制,为美丽文山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是加快文山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实现美丽的中国梦需要生态文明建观念的转变、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安全的维护、生态环境的优化和生态文明体制的健全及完善等,从而有效完善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为此,文山州及时成立了文山州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目前正着手制定生态红线保护方案和文山州不动产登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但是文山州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生态承载力已经远远超负荷,短时期内仍然面临着水土流失与石漠化问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土地退化和局部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这些情形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山州现行的生态文明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够,缺乏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合理设计和整体部署,各管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改革势在必行。[2]

3、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是促进文山州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即发展生产力。众所周知,文山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不可持续状态,而目前文山州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挡、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新阶段,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实质上经济发展问题就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而改善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促成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和推进存量结构调整等目的。因此,立足文山州实际,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理清权责关系,集中监管力量,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升级,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

4、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是顺应文山州人民新期待的有力举措

从2011年到2018年,文山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016元增加到3024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377元增加到10030元,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收入有所增加,在此基础之上人们对生活的质量、环境安全和生命健康等一系列问题的要求提高了,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好顺应人民的这种新变化和需要。但是,由于受机构编制的制约,环境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相对分散,加之环境执法监督的职能配置不足,从而导致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如水、砷渣、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等)的政策措施大打折扣,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生态文明体制,让文山人民享受绿色生活,感受幸福美好,否则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就会化为泡影。

【参考文献】

[1]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2019文山州政府工作报告,2019-02-17.

[2] 文山州环境保护局.2017年文山州环境公报.2018.

【作者简介】

高武梅(1981.4—)女,汉族,云南砚山人,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中共文山州委党校行政管理学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服务研究.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生态文明
浅析山东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