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爱绵长

2019-11-23朱蓉

翠苑 2019年5期
关键词:母亲文章

朱蓉

这日与往常一样,睡到自然醒。橘黄色的灯光从门缝里钻进,那半明半暗的光线,让我想起小时。每日清晨,我揉着惺忪的睡眼,都见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做着早饭,虽只是白粥,外加咸菜、萝卜干,这些简单的食物,经过父亲的手,吃起来却格外香甜。

祖父母开了一间渔行,日子忙碌而清苦,自小父亲内敛,懂得自立节俭。我刚出生那会儿,父亲在公社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工作极为繁忙,加班是家常便饭。往往我们就寝时,父亲还未归家;有时半夜醒来,父亲伏案写着文章,那身影被灯光投在墙上,如一幅几乎静止的画像。小时的我很不省心,体弱多病,每次咳疾发作,哭闹不止,劳累了一天的父亲一手抱着我,一手写稿子,困极了,也不舍得把我放下,直到我睡安稳,才轻轻把我放在小床上。

渐渐长大,父亲工作不那么忙碌,每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陪我和弟弟读书。无数个黄昏,我牵着弟弟,在巷口的电线杆下,眼巴巴地等着父亲,父亲熟悉的身影一出现,我们便雀跃着颠颠地奔过去,抱着父亲的大腿,父亲慈爱地摸摸我们的头,从包里掏出几本有趣易懂的连环画和小人书,偶尔也有热乎乎的糕点。一路上把我们的小手攥在他宽厚粗实的大手中,边走边讲着故事。那时的我们,与其说是等着父亲,还不如更期盼父亲包里那些图文并茂的读物。父亲从未给我们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大道理,却用行为与爱潜移默化影响着我,在我的童年、少年时光里,埋下了阅读启蒙的种子。

上初中时,学校离家远,父亲不放心我独自一人上学,成了我的“专职司机”。

上学的路,是一条很长的堤坝,两边是大河。河堤脚下种着一排排杨柳和大片芦苇。春暖花开时,柳丝荡漾。坐在自行车后座,父亲乐滋滋地听着我摇头晃脑地背诵古诗词,空气中弥漫着甜蜜与芬芳。秋天,夕阳西下时,河堤边的芦花便盛开出油画般的美丽。摘一支芦花,调皮地挠父亲的后颈,惹得父亲笑嗔:“别闹,‘司机要保证‘乘客安全。”酷暑时节,汗水顺着父亲的黑色短发,颗颗滚下,汗湿整个衣衫,我用手绢给父亲擦着汗,埋怨天气炎热。父亲说声:“小朱朱,坐稳了。”猛地蹬着踏板,自行车快速地行驶,风声掠过耳边,我“咯咯”笑开,张开双臂,安心地在父亲背后飞翔。

冬季,碰上雨雪,寒风呼啸地掠过大地,刮在脸上生疼。父亲把我裹严实,让我坐在前杠,自己稳稳当当地骑着,小心翼翼地避开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小路非常泥泞,单骑都十分艰难,何况还带着不轻的我。不一会儿车轮被烂泥裹住,父亲弓着腰蹬得越来越吃力,双脚交替用力地蹬着车踏,车“咯吱、咯吱”响。我心疼不已,恨不得自己轻如羽毛,央求父亲放我下来,走一段,父亲不肯,笑说:“爸爸有力气,风大,别呛着风,把脸转过来。”我只得依言,乖乖地把手伸进父亲焐热的衣袋,紧紧抱住父亲,任热气融化我眼眶里打转的泪珠。那些年的冬天,真的很温暖。

初中毕业,去外地求学,每月父亲都到学校看我,肩上扛着装满食物的大纸盒,两只手上拎着包,鼓鼓囊囊的。到了宿舍,父亲也不急离去,细心地拆换被褥,铺好床单,把带来的东西一件件放置妥当。忙完一切,平素寡言的父亲,变得特别“啰唆”,反复的提醒,和同学友好相处,听老师的话,要学会照顾自己。那时的我,哪懂得字字句句中的不舍与爱,听多了,嫌烦,撒娇推着父亲:“知道了,老爸每次都说,耳朵起老茧了。”说完借口看书,催促他快走,父亲张张嘴,叹口气,摸摸我的头发,才转身离开,一路颠簸,赶下午回程的班车。看着父亲落寞的背影,既后悔刚才的失言,又骄傲有这么疼我爱我的父亲。

之后几年,我工作、结婚,许是女孩大了的缘故,与父亲关系日趋疏远,年少时的默契、依赖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去。偶尔回家,和母亲说说贴己话,遇事也只与母亲商量。父亲似乎不如小时对我亲密,见我和母亲说话,只在一旁微笑着静静听,渐渐地,我似乎忘记了如何与他沟通。

直到有一次,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诧异间,听父亲抑制不住高兴:“小朱朱,《泰州晚報》刊登了你的文章,是《记忆中的小年味》……”父亲语气虽尽力平和,却透着几分自豪。惊喜之余,我的心似乎被什么揪了一把。“爸,这么冷的天,又下着雨,您还出去了?”我担心地颤声问道。“我没事,你放心。” 父亲淡淡地说。“那你快回去,路上小心,别摔着。”我忙不迭地嘱咐。近几年,父亲查出腰椎管狭窄,病痛的折磨让父亲原本硬朗挺拔的身躯像弓一样弯曲,走路也越发不利索了。

晚上,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傍晚时分,父亲要去书城门口的报栏,看我的文章是否刊登,母亲见天渐黑,又刮风下雨,坚决不允,父亲便瞒着母亲,偷偷出门,独自走了两站的路程去书城。可偏巧这日,报栏里的报纸未更新,父亲略一思索,不顾身体的不适、道路的湿滑,继续步行到前面不远处的售报亭。那时天色已全黑,当日的报纸早已卖空,报亭的大妈也快关门了,父亲急得满头是汗,大妈见父亲心急,便让他去市图书馆看看。父亲立刻转忧为喜,像孤胆英雄,执着地拖着病体,在车水马龙间小心翼翼缓行了半个小时,终于到了图书馆。细细翻阅一番,见女儿心心念念投出去的稿件终于见报,高兴得如孩童般,欣喜地打电话告诉我,让我心安。听到这儿,我早已泪流满面、心疼不已。眼泪模糊中似乎看见,半旧的雨衣下,包裹着一位佝偻着腰,深一脚浅一脚顶着风雨蹒跚而行的七旬老人,眼神坚定有力折射出无限的爱意。母亲继续道:只要你朋友圈文章更新,他啥事都放下,一字一字认真阅读,一篇文章能看上大半天。自从你常投稿《泰州晚报》,到了周末,他必去报栏,仔细查找有没有你的文章刊登,这都成了习惯。你的父亲呀,是你最忠实的粉丝。每次你的文章见报,他嘴上不说,内心有着无比的满足和骄傲。他把你发表的所有文章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像宝贝一样收藏,空闲时候拿出来翻翻。有时怕你自满,让我打电话提醒你、督促你。偶尔你投出去的文稿石沉大海,见你灰心、颓废,他心里可比你急,又不敢在你面前显露半分,只叮嘱我劝慰你,兴趣第一,顺其自然,不要太拼,身体要紧。

母亲絮絮叨叨,我痴痴地听着。原来,我不善言辞的父亲,不是与我走远,而是把爱深藏在心里,绵长无声。而他的傻女儿,却在自以为是地认为与他疏离。

猜你喜欢

母亲文章
母亲的债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