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9-11-23山东省聊城市技师学院王丽娟

办公室业务 2019年13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用户

文/山东省聊城市技师学院 王丽娟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图书馆成了传统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自主、互动、个性化、便捷和广泛性是移动图书馆的特征,但无论在理论还是应用方面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都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

一、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相比国外,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建设起步时间较晚,正式开始于2000年,直到2005年才进入快速发展期。高校图书馆是社会多种类型图书馆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其最先推出短信服务和WAP服务,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WAP技术从2007年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大图书馆建设中。我国移动图书馆的总体建设还是局限于外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普及数字化全文阅读服务。数字阅读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移动阅读流行的大趋势下,人们拥有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但同时也让移动图书馆的发展面临了更多的挑战,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读者的流失,二是成本的增加,三是人才的危机,四是传统服务理念的制约。移动互联网新形势下,信息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图书馆的使命和读者的需求依然存在。

二、提高移动图书馆服务水平的策略

(一)健全图书信息资源,扩展图书服务模式。实现读者获取信息和图书馆提供信息的无障碍性是建设移动图书馆的目标之一。健全图书资源需要通过加强馆与馆之间的合作,在建立畅通的馆际交流渠道基础上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与此同时为了方便读者查询图书馆数字资源,可开通全文阅读功能,并提供视频资料或音频资料的阅读服务,一步步地让馆藏资源以移动数字信息的形式出现在各种手持设备上,实现全文阅读和跨库检索。当前我国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还是比较单一,主要两种就是WAP站点服务和读者服务,急需从简单服务模式转向个性化服务和深入服务,将文献传递、统一检索、个性化搜索和后台管理等一系列的功能都通过扩展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来实现,同时开发与具有时代发展流行性的服务模式,比如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等。

(二)提高用户的关注度,优化移动图书馆服务。作为一种全新服务形式的移动图书馆应该大力地向公众推广和宣传,充分借助媒体和网路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移动图书馆的特点、优势和使用方法,只有在建立一定的用户数量基础上才能扩大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空间,优化服务。与此同时,要尽可能地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服务的体验,站在用户需求角度分析才能“一针见血”地找到服务上的不足和改善空间。基于不同用户的特征设计不同的移动信息服务,用个性化服务模式来提高用户满意度。最后,加强对用户的培训也十分重要,比如定期的开设讲座或者公开课;建立让社会公众免费体验的移动图书馆服务醒目等,最大化地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移动图书馆。

(三)提高移动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奠定图书服务基础。首先要对在职图书馆馆员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以移动服务和网络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定期开展一些技能竞赛和专业课程等,致力于提升馆员的职业素养。其次要根据移动图书馆实际需求招聘具有相关资质的人才,分别从学历、工作经验、年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应聘者优胜劣汰进行考核,以此来保证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新鲜血液”质量较高。最后要反复强调移动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训,一方面是对全新形式移动图书馆发展认识,另一方面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能力与追求的职业发展规划,以激发馆员内在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可将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方式进行结合应用。

(四)加大对移动图书馆的宣传,增加用户数量。以形成“滚雪球”效应为手段增加移动图书馆用户的数量,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对新型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进行大力推广和宣传,以研讨会或座谈会的形式充分发挥出“滚雪球”效应。当前正流行的微博、微信、QQ和论坛等都可以作为加大宣传力度和拓宽用户范围的网络软件,选择适当的时机对潜在客户进行引导,强化他们对移动图书馆的感官体验,让他们基于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再理性地认识移动图书馆,这样更有利于对外进行正向宣传。比如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用户群体掌握移动图书馆使用方法的程度,再有针对性地与有意愿使用以及会使用的读者进行深入沟通,因此来实现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推广。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移动图书馆的出现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提供高质量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有关人员从多方面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图书馆
信用卡资深用户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