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朗读节目助推全民阅读
——以《见字如面》为例
2019-11-23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刘丹刘欢
文/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 刘丹 刘欢
一、推动全民阅读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推动全民阅读的必要性。遍览我国历史,从封建社会到民国结束,没有一个时期出现过类似于“全民阅读”的理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力量……一个个被冠以“中国”的词汇彰显着我国经济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我国的基本矛盾也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快更好地提升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提升已被提上日程。1997年,中宣部等9部委共同发出《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2000年,确定每年12月为“全民阅读月”;2004年,“全民阅读月”活动开始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2006年,中宣部等11部委正式倡导“全民阅读”,并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读书节”;2009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2010年全民阅读活动计划》;2012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代表着倡导和推广全民阅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一个提出全民阅读的时代,应当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阅读的好时代是一个以读书为荣、以不读书为耻的时代。阅读的好时代是一个能够与世界各国比较国民阅读率且敢于承认不足的时代。阅读的好时代更是一个时时自省,永不满足既有阅读状况的时代。
(二)推动全民阅读的意义。古往今来,许多名言诗句都为我们揭示了阅读的重要意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书是世界的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强调人才的不可或缺性。而在这样的社会总要求中,全民阅读的重要性与意义不言而喻。
二、电视朗读节目在推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
(一)电视朗读节目简介。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出现电视文化类节目,其中也包括很多朗读节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形成节目预期的影响力,并很快消失于时间长河中。近年来,我国重新出现了一批与读书有关的电视节目,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些节目经过深入的探索与创新有关,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关注度,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纪录片《读书的力量》被评为“倡导全民阅读的扛鼎之作”,并荣获了第23届中国纪录片系列片好作品奖。目前,我国的电视朗读节目日益丰富,《读书时间》《开卷八分钟》《朗读者》《见字如面》《一路书香》《一本好书》《经典咏流传》等优质的文化节目采用将情感与文字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能够使观众更容易受到感染,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以《朗读者》节目为例,该节目由著名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与主持人,该节目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同时,有些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也带动了全民阅读风尚,如《国宝档案》《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优质文化类电视节目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和欣赏。
(二)电视朗读节目的意义。严峻的现实不容忽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步入社会的劳动者,所有人的生活中都充斥着激烈的竞争,人们没有时间读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变得多样,人们早已不再局限于从报纸、广播、电视中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视仍对公众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与辐射面。究其原因,电视节目综合了多种媒体的优势,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覆盖率高、操作简单,基本能够覆盖所有地区、所有年龄段的人群。电视朗读节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这类节目在时代要求、公众需求及节目特点之间寻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当公众身处在被泛在化娱乐、快节奏的生活与高压力的工作充斥的环境中时,他们更希望能够有一个相对平和的时间或空间,更需要一种文化上的回归。电视朗读节目运用电视手段,提升了朗读的表现力,将其从一种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扩展丰富为有画面、有声音、多角度、立体化的沉浸式审美,节目结合文字内容,适时地为观众展现相应的影视资料,使电视画面成了语言文字的有力补充。同时,电视朗读节目的形式使朗读者走出课堂、讲台,走出了单一的传授模式,指数级地扩大了朗读内容与朗读者自身心得的辐射面。
(三)以《见字如面》节目为例分析电视朗读节目在推动全民阅读中发挥的作用。《见字如面》目前已播出3季(每季12期),该节目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团队制作,明星读信、学者解读,旨在以书信的形式打开一个个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从而深入历史,领会其中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打开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实的中国故事。《传媒内参》评价其为“在书信和读信嘉宾之间,建立了一种内在关联性,也就是说,信件与读信嘉宾的气质、经历更契合无间,这样才能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表达……该节目突破了以往的地理局限性,不仅增加了书信内容的多样性,让观众可以从中找到新鲜感,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和格局,反思自身甚至是某个时代,认知也更加立体多元。”在我国,书信历史悠久,对于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意义重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书信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公众开始通过新技术带来的另一种书信方式表情达意,如e-mail、短信、微信等。不论是何种方式的表达,书信文化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品读书信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进行思想的交流。《见字如面》通过对书信内容及其背后文化的深入挖掘,对于营造全社会的阅读氛围、塑造公众价值观、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将电视节目与书信文化进行融合,用新的、易于接受与理解的、寓教于乐的形式解读传统文化的经典优质内容,帮助用户从数以万计的书海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或真正有意义的好书,是电视朗读节目的重要使命与责任。《见字如面》节目的制作团队便很好地秉承了电视朗读节目的题中之意。同时,《见字如面》注重为观众提供一种“美”的享受,从信件内容的语言文字、现场的灯光配乐舞台布置、读信嘉宾与信件内容的恰当贴合、节目内容的结构顺序、观众的文化及情感认同等方面与观众形成了审美共鸣,所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三、推动全民阅读的策略
虽然电视朗读节目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同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弊端有待改进。如:表现形式较单一,节奏过慢,拍摄角度较为单一,容易使观众产生丧失新鲜感;服务功能表现力不强,常表现出实效性不强、杂而不精等问题;观众参与度较低,还未准确地把握观众需求和兴趣点。具体到《见字如面》,则存在着节目理念非原创、内容把关不严谨、节目形式较单一等问题。因此,推广全民阅读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一)政府主导。我国自1999年开始进行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迄今已完成16次。综合分析历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及我国关于全民阅读的政策发布情况可以发现,政府行为对于国民阅读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力。政府导向将为推动全民阅读带来政策红利、经济支持以及社会氛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便多次提及“全民阅读”,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该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政府应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当好书香社会建设的掌舵人。
(二)多方参与。全民阅读活动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出版行业、互联网行业、新媒体行业、电视工作者、图书馆人、志愿者、读者用户等均是全民阅读事业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各类主体应以开放的胸怀和先进的理念,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享资源,共同担负起推广全民阅读的责任。如,“彩云之旅阅读推广团”是一个由湖南省、山东省、陕西省、江苏省、河南省等地的图书馆馆员跨省区自发组成的组织,自2014 年6 月以来,已陆续在北京市、河南郑州市、江苏无锡市、湖南长沙市等地开展了讲座、真人图书等形式各异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关注弱势群体。全民阅读就要覆盖社会中的所有群体,尤其不能忽略弱势群体,如老年人、留守儿童、服刑人员、残障人士等。《公共图书馆宣言》规定: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的“童阅汇”、为爱朗读等周期性阅读活动是分别针对少年儿童和热爱朗读的公众设立的阅读推广项目,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与宁夏电视台的通力合作下,已经在宁夏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阅读推广品牌。
(四)打通“最后一公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的目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到的打通“最后一公里”。在推广全民阅读之前,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几乎无书可读,数以亿计的农村居民几乎没有任何阅读的概念。在全民阅读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已实现了“村村有书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居民“看书难、看报难”的痼疾,为他们提供了切实需要的种植、养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感。每个城市虽然都有公共图书馆,但并不是每个居民都能方便地置身于其中,因而出现了“城市书房”这一形式。“城市书房”一般选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或商业区,力图使居民能在步行15分钟的距离内找到阅读的乐趣。同时,火车站、飞机场、咖啡屋、公交站、流动书车等创新形式的“城市书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为我国的全民阅读事业织就了一张触角发达、覆盖全面的网络,有效提升了全体国民阅读的数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