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2019-11-23荆州理工职业学院陈静
文/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陈静
最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门开始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并且制订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国家教育部要求:必须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以使其能够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为了跟上我国教育部门的改革号召,我国国内的高职院校开始不断进行办学规模的扩展。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建立和完善院校内的各项组织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工作,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新型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
一、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现状
许多高职院校的成立时间并不算久远,甚至成立仅有几年时间。因此,高职院校内部的各项管理体制还正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并不成熟。故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在档案信息管理方面没有系统的管理制度,并且在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时也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另外,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档案信息管理方面,都没有相当清晰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条例。这样的话,一旦高职院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出现问题,没有可供参考的管理条例,无法对其进行制度处罚,就会导致高职院校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发展受到制约。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硬件方面。高职院校的档案信息存储一般需要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进行。电子档案只需要储存在计算机设备上就可以完成,但是高职院校内年纪稍大的那一部分管理人员,并不掌握计算机操控这门技术,这对于他们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另外,纸质档案需要利用特定的档案库来进行存储。所谓的特定的档案库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适宜的温度。(2)干燥的环境。(3)做好蚊虫管理措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内部的档案库都不能完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这样有关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也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
三、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化”。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社会中的教育机构代表,其发展与否将直接决定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然而,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人数的增多,有关高校大学生的个人档案数量也随之增多。这一局势使得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原有的档案管理体系,已经完全无法维持正常工作运转。这时就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工作运转推进。但是,高职院校往往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充足的投入资金,这直接导致其在档案管理方面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另外,我国高职院校内没有完善的数据库衔接链,使得其档案室数据库子系统彼此之间无法实现正常衔接。
四、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一)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在高职院校内部,要想维持该院校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正常工作状态。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通过这种标准化建设的方式,来使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制度维持科学化、系统化发展。其次,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来促进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当然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该高职院校档案信息管理与建设方面的实际状况。
(二)建立系统的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预警。大数据时代,我国在网络信息化方面飞速发展。因此,在对高职院校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问题。倘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档案发生泄露,将会给大学生个人,乃至家庭带来巨大的威胁。我们经常还会看到这样的新闻信息:“某某高职院校内部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因漏洞问题导致系统瘫痪,大学生档案信息被黑客盗窃”等。因此,为了防止这样的事件出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预警系统,来防止上述问题出现。关于档案信息化管理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从构架档案信息保护系统出发,设置危机预警装置。这样一旦出现系统危机问题,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立马发现,并且快速做出应对措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核心部分。同时,对高职院校内部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有利于验证该院校的综合活动情况。但是,信息化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缺点,如存储档案信息的计算机设备被损坏,那么就无法对其进行修复还原。另外,加强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维持该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运行,甚至还有可能间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