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形成原因

2019-11-23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惠向国华通讯作者

办公室业务 2019年21期
关键词:群众思想发展

文/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惠 向国华(通讯作者)

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了国内外面临的众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主要内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解放全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现时,“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国梦”本质上都是在践行人民中心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是服务于人民的政党,坚持以人民的小事为主要任务,办好人民关心的事情,引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新时代谋求新发展的战略思维,明确回答了我们为谁发展、我们依靠谁发展、谁分享发展成果等一系列问题。

(一)为了人民。以人民为目标,一切为群众服务。政府的所有工作,就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置于工作的重心位置,把群众关心的事情作为首要任务。我们要贯彻党的宗旨,以为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和目的,积极满足人民的精神和物质需要,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及其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小康路上全面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牢记人民的温饱问题,服务于人民的发展。关心民生,减少富人与穷人的差距,加快实现全面小康。

(二)依靠人民。根本方法是依靠群众,激发群众的创造力,促进发展。习近平谈到过,中国发展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激发了社会活力,激起了人民的创造性,中国发展的成就源自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地依靠人民实现。人民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力量,我们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无限的智慧和力量,吸收群众的政治智慧,提高群众的政治责任感。引导人民把思想、意志和行动集中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在党的领导下,打败前行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国梦。

(三)人民共享。发展结果,人民受益。坚持群众路线,追求全体人民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心中装着人民,了解人民,人民有所呼声,改革必须做出回应。必须加大政府改革力度,让人民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快出台更多服务措施,不断扩大便民渠道,增强群众的获得意识。考虑问题和行动上,始终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制定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的路线、方针。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制度问题,使改革成果更加公平、公正、惠及全体人民,引导人民逐步走向共同繁荣富裕。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形成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新思想的理论源泉。1.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群众观。马克思创立了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观,为无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群众观的核心是尊重群众的历史创造者这一主体作用。它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发挥着基本和主观的作用,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才能真正实现自身自由的立场。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群众队伍必将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而扩大”。在反对英雄史观基础上阐明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推动历史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他们坚持人民的立场和思想,宗旨是追求人民的利益和全人类的解放。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原则,选择信仰和依靠群众,那时,他才带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列主义者们的先进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它教会了我们党如何做好人民工作,正确认识人民的作用,脱离群众的党不会长久。2.延续了我党历任领导人的人民观。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内涵,从人民中来,人民性是他执政思想中最本质的一环。从早期的领导人民革命到后来的执政为民的作为,展现着毛泽东“权利来源于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主导地位确立,在《论联合政府》中,他阐述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指导了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强调群众是创造社会的主体,社会是由人民改变的。毛泽东同志教导全党必须坚持党的宗旨,维护人民利益,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想法作为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出发点,保障人民利益是党的最高标准。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我们党应要紧密依靠群众,勤于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声音,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形成无穷的力量,最后成功实现党的目标。”强调尊重人民的主动性和支配地位,集中群众智慧,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方针,促进事业繁荣;密切关注人民的艰难困苦,在实践中努力寻求人类幸福的真正含义,努力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走体现人民意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伟大道路。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我们胜利的基础,增进了人民观的新解读,强调党的执政,就是支持人民当家做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他强调一切事情都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党的地位才会得到巩固,我们的工作才可以一步一步地进行,最终取得成功。人民观体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的爱和深情厚谊,了解百姓关心盼望,切实让人民感受到公平。胡锦涛同志的“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主导地位是人民。认为权力应该为人民所用,感情应该为人民所用,利益应该为人民所求。他经常自己身体力行,多次到老百姓家里冷暖交融,在非典期间多次到疫区联系群众,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执政。他强调说,把群众装在心上,人民心里才有我们,我们的政权才会受到人民的拥护。他督促干部要常深入基层群众,了解群众情况,解决群众的忧虑,温暖群众的心。他强调,提倡民生政策应要抓住人民最近、最现实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唯物主义人民观,延续了历届领导人重视人民的思想,从基层到总书记,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初衷不变。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加快解决现阶段国家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的需要。习近平在基层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覆盖全国一半以上。他与湖南十八洞的村民们进行了交谈,在那里他首先提出了“精准扶贫”。是改善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理想。每年,他们都会去各个地方和人民在一起,巡视民情,不让任何地方掉队,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为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问题贯穿了党中央治理的方方面面。解决民生问题没有捷径,只有一点点推进。坚持政府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严惩反腐败问题,打击贪官,昭示着人民思想的伟大胜利。党的十八以来,各种有针对性的改革,使全社会感受到了真正的成果,让人们看到了变化,有了获得感。

(二)汲取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商周时期商书《尚书潘庚》是最早的一部出现“重民论”的理论的史书。老子主张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孔子主张德政,并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建议,希望统治者关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尽可能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荀子的“君舟民水”理论深化了民本思想,他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是天地,如果没有人民,政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什么也做不成;北宋张横渠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传统民本思想大多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有其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但优秀的民本思想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响应党的号召,应当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同志常读圣贤之书,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是建立在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上。在演讲中,善于借鉴古人的智慧,引用经典来澄清思想,这表明传统文化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他在河北指导干部教育实践时引用王充名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告诫干部人民群众是政策方针的受惠者,在各种政策中,不管政策是好是坏,不管干部是合格还是不合格,群众的声音是最大的,群众的认可是干部最大的肯定。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大会上,引用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阐释了人心向背是为政的重要因素,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由此可见为民政策体系构建的重要,我们应该朝着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前进。

(三)凝结了个人成长的经历。出生在革命家庭的习近平,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严格的家风培养。也从文化中凝结和养成了与人民真诚深厚的感情。父亲习仲勋常对习近平说:“不管你当多大的官,都不要忘了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1969年,为了响应毛泽东“知识青年下乡接受再教育”的指示,习近平到陕西省的一个小山村插队。当时,来自北京的青年习近平同志,带了两箱书,在农民眼中并不显得突兀。相反,他有着坚定的服务群众的信念,不寻求自己的安逸,只希望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总书记一再强调“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40多年来,从知青开始,历经党的支部书记、省委书记等,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在人民中享有“平民书记”的美誉。多年的基层实践和情感塑造了习近平的爱民思想。对现任总书记来说,虽然他的职位发生了变化,但他仍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人民的问题上,他的扶贫足迹延伸到了中国大部分贫困地区。每项政策都是实实在在为百姓考虑,真诚地把群众把在心上。

(四)立足于国情——为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大会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中央基于我国新形势做出的政治判断。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民生问题的解决就应该要立足于人民。进入群众、基层中,特别是条件困难的群众,真诚地与群众,讲真话,眼见真情,倾听身边的声音,亲近深入群众的心,时刻思考,做决定。从人民利益出发,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为人民谋幸福,正成为新时代最有力的声音,才能赢得人民的心。起初,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只是为了满足生存的最基本物质需要。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新的精神需要出现了,就需要改变社会。不同的需要和解决方式自然是不同的,但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目标是相同的。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基础,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的主导地位,始终尊重人民的主动权,始终倾听人民的声音,始终依靠人民创造伟大的历史事业。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和力量,都不能像中国共产党那样深刻地理解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如此彻底地发展群众路线理论。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五大发展理念在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要求的同时,还贯穿在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

三、结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发展的创新理论。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以新的起点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不是一个抽象而深刻的概念,它不仅要停留在思想上,而且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我们要不忘初衷,牢记使命,坚持新思想和改革开放到底,把小胜利变成大胜利,不断满足和改善人民需求,使改革红利惠及至百姓中,不断朝着中国梦这个大目标前进。我们坚信,伟大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兴旺,我们的人民将在未来有更多的收获、幸福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群众思想发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