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追求的诗性作家
2019-11-22贺仲明
贺仲明
读熊育群小说,最直接的感受是强烈的诗性色彩。这一特点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连尔居》中体现得最为典型和外在,而细致品味,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品《己卯年雨雪》也同样如此。
最直观的表现是抒情化的艺术风格。《连尔居》是一部追忆少年生活的成长小说,它以成年人的口吻回忆往事,在对故乡亲人和往事的追述中传达着历史变迁所给人带来的时间短促意识,流露出很强的感伤色彩。作品以一个已经完全改变或者说已经消失的地名为标题,就真切地传达出这样的艺术旨趣。而且,作品艺术结构上的散文化特征,语言上的强烈抒情色彩,也都充分呈现出这样的艺术效果。相比之下,作为一部战争题材小说,《己卯年雨雪》的抒情特点当然不可能像《连尔居》那么明显,但其笔法细腻,有着与一般战争小说不一样的丰富人物心理描写。作品虽然不乏对战争残酷场面的直接描述,但它更着力表现的是人物的感受,因此,细腻的心理描写占据了作品相当显著的篇幅,也使得作品始终氤氲在一种主观性的抒情氛围当中。它虽然是一部战争小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拥有心理抒情小说的特质。
诗性色彩的另一体现,也是作品抒情风格的深层根源,是作品从人物心灵出发关注世界的方式。《连尔居》的这一特点非常明显,作品完全就是一次心灵的怀旧、情感的回溯,无论历史还是人物,都是经过了心灵的洗礼和涤荡,心灵是作品的出发点也是归结点。《己卯年雨雪》对战争的展示从一开始就是属于个人的。这一战争的视点既是几个中国湖南最普通的农民,也是日本一对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军人夫妻。尽管他们都是战争的投入者——男性日本军人被战争恶魔驱使,丧失了人性和良知,残酷杀戮普通的中国民众,而中国农民们也被侵略者的行为所激怒,以正义卫护者的身份投身战争,满怀着仇恨以暴制暴、以血还血——但说到底,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拥有普通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具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总之就是正常的人性,他们被投入杀戮和战争,不是出于本性,而是外在压力和影响。包括日本军人,也主要是在军国主义的欺骗、压力下成为战争恶魔,人性被扭曲。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之后,这名日本军人的内在人性也被唤醒,深陷追悔、痛苦和绝望的情绪中。所以,作品所书写的战争不是纯粹客观的战争,而是个人化的、从人出发的战争。作品既细致传达了人物复杂多样的战争感受,也提供了另一种书写战争和理解战争的方式。正因为如此,作品虽然写的是战争,但却多了一些诗性的质素——尽管是严酷和残酷的诗,充满着痛和伤的诗,但也终究是一种诗性。
除了诗性之外,阅读熊育群小说还有另一个感受,那就是他的追求和志向。
这一点,在熊育群的创作轨迹上可以看得很清晰。在从事小说创作之前,他已经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创作过多部散文集,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等诸多荣誉。在这一情况下,选择进入小说创作这个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或者说,这背后绝对蕴含着熊育群对文学的执着热爱和不懈的追求之心。他不是一个患得患失、小富即安的作家,而是希望不断超越自己,在更高的文学路途上前行——除了小说,他也重新开始了中断多年的诗歌创作,新出版了个人诗集,显然也体现了这一追求精神。
从他现有两部小说的创作变化看也是如此。从《连尔居》到《己卯年雨雪》,题材内容和思想主题都有非常明确的拓展和深化。前者是从个人生活角度切入历史和社会,虽然不是局限于一己情感,但作品中心却还是在个人世界;后者则不同,它的思想完全超越了个人,所关注的是八十多年前那场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抗日战争,思想内涵也提升到民族关怀和人性关怀,蕴含着对人类自我的反思和关怀精神。以此两部作品看,熊育群在小说创作上也是一个不断跨越自己的过程。
从文学史看,诗性特征的小说并不算少,更有沈从文、萧红等一流作家的创作。不过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似乎诗性与追求、志向是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的。比如,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性小说作家废名、汪曾祺等多是淡泊、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沈从文、萧红等人也有比较相近的特点。而且,从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看,诗性艺术与作家们的淡泊平和思想结合得很好,似乎两者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但我以为,虽然诗性艺术的精神底蕴是联系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冲淡平和的道家思想与之联系颇深,但究其根本,诗性艺术与追求精神并不相冲突,而是有相融合的可能性。而一旦它们得到很好的融合统一,就能够给小说创作提供某种新的可能性。
熊育群的《己卯年雨雪》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可能性。它以诗性为基点切入战争,突破了传统战争小说的某些模式和局限,是一部很有特色也有很高成就的作品。中国古代文学对战争的理解局限性比较大,最突出的是侧重战争胜负,缺少人性关怀。现代文學对此有了较大突破,但是总体来说,对人的关注特别是从人性和人类的角度反思战争还有所不够。也正因此,很多人都对一个现象很遗憾:中华民族如此惨烈壮丽的抗日战争,却至今都没有产生一部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不能说《己卯年雨雪》已经做得很完备,但它的努力却是值得充分的敬重和推崇。它在整体上以人为出发点思考战争,蕴含强烈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对战争本质的深度认识。其细腻的人物心理展现,不只是从一个独特角度展示了战争对人们生命和生活的伤害,更深刻地揭示出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是从人的立场上对战争罪恶最挚切也是最沉痛的谴责。这样的效果,与作品的诗性角度和艺术表现不可分割,或者说就是诗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
熊育群小说的诗性特质,在一定程度上与他多年的散文创作和深厚造诣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他对战争的理解转向个人化和人性化,以及在创作技巧上融入抒情、诗性等散文化艺术特点,是将散文的“诗”与小说的“诗”凝聚于一体,也是对小说内涵的丰富和拓展。由此来看,熊育群从散文家到小说家的转型是一次成功的经历。以熊育群的探索和追求精神,以他在多种文体上的创作能力,我们可以期待他更多的文学奉献,取得更大的创作成就。
责编:李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