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暖图书馆

2019-11-22王丽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温暖

关键词:温暖;温暖图书馆;服务创新

摘 要: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致力于建设一座温暖型图书馆,现已实施了五个服务创新举措,分别是书画进馆,增光添彩;儿童绘本,一方天地;技术更新,服务提升;温暖馆员,天使情怀;诚邀八方,共筑辉煌。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0-0124-03

1 温暖图书馆

“温暖”这个词在现代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很高,原因是现代生活中的人们缺乏“温暖”的感觉,所以其显得弥足珍贵。华为官方授权客户服务中心的名片上印着“将每一次服务变成消费者温暖的回忆”,某家理发店的橱窗上贴着“开一间温暖的店,与温暖来一场邂逅”,笔者在感叹商家用心的同时,也想借其创意表达对图书馆的展望,“开一间温暖的图书馆,给读者创造一片温暖的港湾”。

“温暖图书馆”的概念起源于2011年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进入图书馆看书之举,杭州图书馆也因此被媒体称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今天重提温暖图书馆,这一举动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2 读者的行为取向

人们会因为喜欢、满足、有趣而经常到某些特定的地方,并渐渐演变成个人的行为习惯,如果一个地方让人感到寒冷、失望、无趣,就会被人们所摒弃,不会再去,故“温暖”可以使图书馆成为读者向往的地方。一所到处洋溢着工作人员温和的话语、温情的举止、温暖的服务,有着明朗、融洽、温馨的氛围,能够触动读者柔软内心的图书馆能够成为读者心灵的港湾,因此,建设温暖图书馆应该是图书馆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3 实施措施

图书馆作为收藏典籍、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与时代同行,见证历史、传承文明,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其自身也获得了同步发展[1]。图书馆只有走出实体化、孤岛化的处境,在变革中重塑自身,增加与不断发展的社会之间的联系,才能凸显出自身的价值[2]。面向未来的第三代图书馆将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具有可接近性、开放性的特征,致力于促进知识流通、创新交流环境、注重提升多元素养和激发社群活力[2]。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立志打造一座拥有“互联网+”思维和“图书馆+”思维的图书馆,以海纳百川之姿融入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3],在实践中边学边干,走出一条创新的发展之路。笔者将详细介绍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在服务创新方面推出的五个措施。

3.1 书画进馆,增光添彩

现代图书馆已不再只是一个藏书、借书的地方,因读者对其利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图书流通量这一传统图书馆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开始让位给活动参与量[2]。2018年11月21日,吴门花鸟画艺术研究院落户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图书馆便以张继馨(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系退休教授)向学校捐赠的五幅作品为契机,拉开了书画进馆的序幕。首次的展出展示了吴门画派领军人物张继馨、廖军、吴培中等大家的近百幅画作,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在与名家名画零距离接触和欣赏赞叹的过程中提升“美”的修养。图书馆还举办了蒯惠中画展,并且邀请画家与师生面对面座谈。蒯惠中的《华山松云图》在APEC会议期间由习近平主席作为国礼赠送给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他在座谈会上讲述了这幅画背后的故事以及创作的过程和经历。蒯惠中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举办的“‘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摄影作品展”中,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的照片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让人惊奇其拍摄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些瞬间的,照片是美的,照相的过程是美的,拍摄人的心灵更是美的。只有美的心灵才能和美的事物发生撞击,图书馆曾举办残疾人画展,在开展当天,残疾人画家结伴来到现场,认真仔细地研读了每一幅展品,是温暖图书馆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现在的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是集绘画、书法、摄影于一体的艺展中心,成为一个能让更多的人走近藝术、走近美丽风景,陶冶情操、荡涤心扉、增长智慧的平台。

3.2 儿童绘本,一方天地

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发现绘本的价值是在2017年5月图书馆举办的“午间‘识堂”阅读推广活动中,图书馆为苏州市职业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准备了约200本儿童绘本,开场不到半个小时,年轻教师就把绘本“抢夺”一空。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灵感和源泉,图书馆应在开放中发现需求,并不断地满足和激活需求,于是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加大了学前教育绘本的收藏力度。现在的儿童绘本价位普遍较高,少则十多元,多则上百元,由图书馆出资,让绘本实现共享是图书馆发挥提供文献职能、家长节约购书经费,最终实现双赢的必要手段。在后来的多次“午间‘识堂”活动中,“抢夺”绘本都成了活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现在,苏州职业大学图书馆一楼的文学书库入口就是“儿童天地”专区,专区里摆放有各国的儿童绘本,还有适合小学低年级读者的拼音读本,是目前图书馆流通率非常高的区域之一。对购买儿童绘本会不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质疑,上海图书馆馆长的回应是:图书馆既然能为大学生的教育服务,也要能为教师子女的学前教育服务,图书馆应该秉持开放的心态,展现包容的姿态[3]。今天的图书馆里,出现了许多孩子们的身影,每到学期末,许多老师会带着孩子进馆读书,笔者每次都会热情地上前和小朋友们打招呼,对他们说:“图书馆欢迎你”,在孩子们心里撒播一颗颗友善的种子,让孩子们记住图书馆,让图书馆陪伴他们成长,让图书馆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3.3 技术更新,服务提升

2018年6月,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采用了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新系统的使用一是实现了读者的自助借还。人工干预得越少,读者的自由度就越高,借书、还书轻松自在,而在读者遇到困难时,馆员也会在第一时间出现,提供实时服务,帮助读者完成借还流程。二是实现了图书的精确定位。图书位置的数字化显示是图书馆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对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三是图书整理更便捷。移动盘点车的整理功能使图书馆员通过对图书进行扫描的方式掌握图书上架、错架情况,对提高排架正确率、提升借阅效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2019年6月,有位读者表示其所借图书已经归还,但借阅证上显示未归还,在馆工作人员帮助其在当时借书的书库寻找未果,继而工作人员在“汇文图书管理系统”里发现此书的定位信息显示在备用书库,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执。四是延长了图书馆开放时间。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在大门外安装了一台24小时自助还书机,借助RFID技术改善了图书馆的借阅环境,最新的自助还书机界面更友好,速度更流畅,节约了读者大量的时间,有效地提升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3.4 温暖馆员,天使情怀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一支优秀的图书馆员团队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州市职业大学注重图书馆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温暖、有情怀的馆员服务。例如:金学智是苏州市职业大学一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退休教授,他在其专著《园冶多维探析》的后记里写到:“还让我感动的是苏州职业大学图书馆的罗金增先生,每次看到我开出长长的书单,就东奔西跑为我找书,两个小时下来,额上沁出了汗珠,他考虑到书重我拿不动,又不惜时间,给我发来了数十本大型的电子书,给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4]。图书馆员作为知识殿堂的守护人,传递的不仅是文献资料,更是一份爱心,这份爱心的接力,将会温暖整个社会。温暖馆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拖沓慵懒、不消极倦怠、不口出恶言,以阳光的心态接待读者,以求带给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5]。“一书一报关乎爱,一借一还牵扯情”,图书馆里每天上演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件小事,这些小事的一次次顺利解决筑起了图书馆服务的高度,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彰显了温暖图书馆的魅力。

3.5 诚邀八方,共筑辉煌

3.5.1 空间打造。“悦·书吧”成立于2009年,是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给学生群体打造的一个增强读者互动体验的成长空间,由大学生社团负责组织“悦·书吧”与漂流书屋的日常活动,意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服务他人的能力。图书馆定期召开读书交流、演讲会,举办各种比赛,参与者相互鼓励、促进、鞭策,进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记录了参与者们成长进步的足迹。

3.5.2 互动刊物。《阅溪》是图书馆在2016年创立的刊物,旨在鼓励读者创作、分享阅读的感受,展现各自精彩的文笔,宣传图书馆的特色服务。撰文作者不仅有图书馆员、学生,更有校内各个学院的教授学者,每篇文章都配有插图,刊物装帧精美,具有显著的艺术特色。图书馆还定期举办讲座,延伸读者互动,这样的开放办刊模式彰显了阅读文化的张力。“小小一本刊,牵动心千万,诗词歌赋揽,处处见名篇”,刊物中的佳作会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推送,进一步将阅读融入校园和师生的生活中。

3.5.3 图书采购。在“互联网+”做支撑的图书馆新业态下,图书采购一改过去由文献建设部工作人员全权负责的局面,出现了电话荐购、“我的图书馆”荐购、网络荐购、定期邀请各系讲师现场采购等多种形式。2019年6月,苏州市职业大学又推出了“芸台购”在线借购服务,在使用者下单核实后将以快递方式交付图书,相关费用由图书馆承担,此举满足了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让图书馆与读者的供需直接对接,从而达成了供需平衡[6],实现了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原则”中的“图书馆是为了利用的”原则。

3.5.4 工作室。图书馆邀请了校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到图书馆开工作室,目前建成的有顾梅的“融融堂”、宋桂友的“吴文化教师团队工作室”、高峰的“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工作室”等八个工作室。工作室的入驻带动了一批批读者加入图书馆这个大家庭,加上“悦·咖啡”“悦·空间”和创客空间等场所的相继建成,图书馆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勃勃生机。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力求为师生打造休闲交流、舒适阅读、知识共享和创新培养的新空间,极大地提升了师生来馆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和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J].图书馆杂志,2017(1):4-11.

[2] 吴建中.再议图书馆发展的十个热门话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4-17.

[3] 陈超.回眸与展望:在上海图书馆新馆开馆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汇报[J].图书馆杂志,2017(9):4-8.

[4] 金学智.园冶多维探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760-765.

[5] 王丽宏.图书天使的服务模式浅探[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3):100-102.

[6] 劉西义.“互联网+”环境下读者参与选书模式微探:以长沙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16(9):109-111.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温暖
温暖冬夜
温温暖暖
给狗狗一个温暖的家
给狗狗一个温暖的家
给狗狗一个温暖的家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业扩双向服务研究与探索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给妈妈送上温暖的爱!